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诠释学上的两种所谓对立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互补的。在庄子美学诠释方法上应抓住两大关键词:回归与划界,这对研究中国美学史亦不无意义。回归主要包括:其一,回到庄子本身,谋求解释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其二,“庄子”与“美学”的融合,首要的是追问庄子本身的美学性;其三,对那些作为美学的参照物也应回到本身;其四,面对最基本的审美经验、审美现象。划界从整体上主要有:“美学史”与“美学创造”;文本原意与文本意义;审美价值与其它价值。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的灵魂,严格意义上,它并不是一本美学论著,但是从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思想,庄子通过对个体生命体道之心的抒写,提出了修道的途径,这也就通向了审美。它要求审美主体的人于内要加强内心修养笃守虚静,于外要无为,遵循自然社会规律,超脱世俗功利,只有这样才能入道的自由境界,才能“逍遥”而“以游无穷”,在审美世界里遨游。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西方最早的系统阐释修辞原理的著作,同时也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与观点。《修辞学》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肯定修辞术与论辩术(逻辑)一样都可以表现真理,修辞学以命题的可信性和可能性为前提,这些观点奠定了西方修辞学传统并有助于艺术本体和艺术真理等问题的反思。《修辞学》中关于“怜悯”与“恐惧”情感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悲剧的功用;《修辞学》的性格分析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的性格描绘,它建立在情感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对西方典型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修辞学》中的风格理论并非出于纯粹美学上的考虑,由于它强调了“受众”的作用,成为后世从美学和文学意义上理解风格的理论的重要出发点。《修辞学》关于隐喻的讨论,不仅形成了古典派隐喻论的基本观点,而且启发了现代美学、诗学的隐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散文展现的是汪洋避阖、仪态万方的浪漫主义风格,《庄子》的“朴”的美学观念又呈自然、直率、真实、无为的倾向,庄子超迈放达,穷通物理的人文精神是孕育浪漫主义风格与“朴”之美学维度的共同土壤,浪漫主义风格与“朴”之审美维度分别体现的是灵动之美与虚静之美,终成《庄子》之大美。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庄子学派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正是庄子对“道”的精当概括,“道”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高最大的美,因此与“道”相通的“大美”也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存在着的。以“无为”“不作”为手段,摆脱外物对于人的束缚和支配,达到像天地间“大美”那样一种自然无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庄子美学的核心就是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9.
庄子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正是庄子对“道”的精当概括.“道”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高最大的美。因此与“道”相通的“大美”也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存在着的。以“无为”“不作”为手段,摆脱外物对于人的束缚和支配,达到像天地间“大美”那样一种自然无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庄子美学的核心就是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的庄子美学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一些偏颇。偏颇之处突出表现在研究者惯以西方美学观念来涵盖、框架庄子,而所谓"庄子美学"其实主要是一种美学精神,是庄子的言论向美、向艺术生成的巨大可能性;以“本体论”言说庄子则忽视了本体论重视逻辑推演的特征与庄子之"圆"的乖离;庄子所追求的心性的自由畅适与西方张扬个人意志的自由观也存在着很大不同;庄子之书的玄奥特点也使那些欲透彻明晰地研究庄子的做法显得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11.
《文库》的出版 ,无疑是美学界的一件盛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美学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博大精深。这些美学论著有一个显著特色 ,即从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中来思考和回答美学问题 ,而在思考与回答美学问题时 ,又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就其中对中国美学思想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而言 ,道家痛感“自三代以下者 ,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庄子·骈拇》) ,愤激地说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 ,谓之倒置之民。”(同上《缮性》)他们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同上《天道》)、“淡然无极而总美从之”(同上《刻意》)的美学见解 ,…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庄子美学思想愈发受学界重视并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庄子美学的整体风貌、庄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美—美感—艺术”式的庄子美学架构、庄子具体的美学论题和庄子的人生美学精神等几个方面展示了近二十年间庄子美学研究的现状,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庄子感受到他所生活的“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的时代所带来的痛苦,力图回到“任其性命之情”的生存天地。这种追求在实践上行不通,最终落脚在人格理想的追求上,建立于脱离实用的精神世界。《逍遥游》是庄子整个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的核心,他的许多思想暗含着精深的美学艺术精神。《逍遥游》反映了庄子对“崇高美”的追求和向往,流露着对“大”的追求和赞赏,涵容了康德“崇高论”中的“数量之大”和“力量之大”。这种无限美、大美、壮美是一种明朗肯定人的自由的不可摧折的美。《天地篇》中标示了“美”与“大”的区别,包含着“优美”与“崇高”两范畴有别的萌芽。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本质相同之处在于崇高精神的落脚点都在人格道德修养上,与康德、席勒等人的“审美游戏说”相近之核心就是自由。庄子关于“游”的思想与审美精神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涉及到了审美活动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为我国传统审美理论关于审美态度、美感、感知(直觉)的认识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哲学家中,庄子所关注、讨论的问题一向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尤其具有美学意味。《庖丁解牛》虽是一则讨论“养生之道”的寓言故事,但正如庄子所言“道通为一”,它实际上包含了庄子美学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庄子关于人类审美创造活动的基本观点,那就是:审美创造活动是既合乎规律性又合乎目的性的,并伴随着精神的愉悦,它是一项有规律的、能动的、自由的、愉悦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自然哲学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主要表现为其哲学观中“物无贵贱”的生态价值现,“道法自然”的生态发展观和“天人合一”的生态道德观.研究庄子的生态美学,对于今天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对于康德《判断力批判》目的论美学的意义关注比较少。康德目的论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至少有这样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它体现了美学研究从以神为最后目的到以人为最后目的的转向,表现出美学研究的人本主义精神;二是体现出某种从知识至上到知识批判的现代立场,对西方现代非理性色彩的美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美学历下分复杂,其中又以庄子的理论最为玄奥费解,从对庄子自然无为美学观之意的韵神髓的神视阐释出发,重点剖析“法天贵真”与“自然的人化”、“绝圣弃智”与“美的创造”相互间的对照关系,可见其美学过失,同时,庄子“言不尽意”论对后世艺术审美的重要遍意义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谈起美学,我们很容易想到西方美学。以前有人认为中国没有美学,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以西方的美学体系为标准看中国的美学,因为中国美学从未讲过“美的本质”“审美”“体验”“感知”之类的语言,没有一本以“美学”冠名的美学著作,就认为中国没有美学。另一方面中国美学观点因为都散在哲学、画论、文论之中,缺少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没有专门从事美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所以就不波有些人看好。再加上有的教师偏重艺术的感性,对有哲学色彩的美学不感兴趣,这些都大大妨碍了教师们对中国美学的正确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庄子美学的泛“自然”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对庄子美学中的自然观多有所觉识 ,但显得零碎、不系统 ,而且也很少以知识学的方式去整理它。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尝试 ,认为庄子美学在审美对象、审美形态、美学精神上都存在着泛“自然”倾向 ,而这种泛“自然”倾向又与他的“道”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美学》中出现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并非“偶而一用”的批评方法,实际上广泛运用于全书的艺术研究中,它与黑格尔主张的“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这一美学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视为黑格尔美学方法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对黑格尔美学有明显的批判继承关系。无论从表述形式还是从具体艺术研究实践中体现的诸多共同特征、类似观点都可以看出,恩格斯所提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源于黑格尔,它不仅是文艺批评方法或文艺学方法论,我们还应从美学方法论的意义上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