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2第五章第四节的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够得出线圈的匝数越多,它两端的电压越高,但不易得出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的关系,其原因是所用的可拆变压器效率太低(铁芯截面积小、导磁率小、漏磁大)。教材中没有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实验,而是通过介绍没有能量损失的理想变压器,推导电流与匝  相似文献   

2.
交变电流中"理想变压器"一节的教学,由于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证明,就直接给出了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存在一些思维认知的盲区。文章基于理想变压器的条件,详细解释了理想变压器在空载时原线圈电压和电流不为零情况下输入功率为什么为零,并给出了原副线圈匝数比等于变压比的公式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含理想变压器的动态电路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变化引起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等物理量发生变化;也可以是保持原、副线圈匝数比不变,副线圈所接外电路中的负载变化,从而引起原、副线圈电路中其他物理量发生变化。分析此类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明确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厘清理想变压器的特征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制约关系,掌握恒定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定量关系。一、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工作的基础是互感现象,即通过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在历年高考中频繁出现,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重点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变压器的电压比与电流比与匝数的关系.这一块知识较其他知识点相对较为简单,但是一旦遇到变压器输入端接负载的问题时,处理起来就不是很顺利,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对2道考生经常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高二下学期学习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选修《3-2》中的实验,包括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传感器的应用等。在这些实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比如"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原理是原线圈通过电流时,铁芯中产生磁场,由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铁芯中的磁场也随之不断的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副线圈中就产生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6.
1设计思想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3—2第五章第四节《变压器》一节,探究原副线圈的电压和匝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理想变压器模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中并没有探究副线圈的电压与原线圈电压的关系,也没有给出归纳实验结果的方法,只是用一句话“得出探究的结果后,要力求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如果可能,最好用数学式来表述”。由于变压器并非理想变压器,所以很难归纳出电压比等于匝数比。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给出详细的探究过程和结论归纳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纲对“变压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是: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和匝数的关系,并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变压器原理的教学中 ,为讲解、分析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之间的关系 ,一般采用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来定量的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但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发现 ,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缺乏直观性 ,缺乏生动性 .笔者对此将变压器演示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使演示过程“由静变动”,富有吸引力 ,教学效果表明学生易于接受并深刻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取可拆变压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各一只 .在讲解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跟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时 ,先把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取下 ,各用一根 (长约 1.5 m左右 )铜…  相似文献   

9.
有关理想变压器的动态问题分析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负载电阻不变,原、副线圈的电压U1、U2,电流,I1、I2, 输入和输出功率P1、P2随匝数比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二是匝数比不变,上述各量随负载电阻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不论  相似文献   

10.
变压器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在历年高考中频繁出现,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重点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变压器的电压比与电流比与匝数的关系。这一块知识较其他知识点相对较为简单,但是一旦遇到变压器输入端接负载的问题时,处理起来就不是很顺利,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对2道考生经常做错的习题进行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点自己对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变压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种改变交流电压传输电能的仪器。在必修本和试验课本中对变压器的原理都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推导,没有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反电动势,也没有具体的演示实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变压器原理,掌握变压器输出输入的电压、电流、功率之间关系,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演示实验。实验一:在引出课题后将可拆变压器的部件逐一介绍,让学生弄清原线圈、副线圈、铁芯、输入端、输出端等基本概念。为了导出输出输入电压跟线圈匝数比之间的关系,先把可拆变压器的副线圈取下,用一根长1m左右的铜芯绝缘导线与小灯泡组成…  相似文献   

12.
变压器在交流电路中能够起到传递能量、耦合信号、变换电压、电流及阻抗的作用,高中物理下册对其作了简要的介绍,绘出了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的结论,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掌握书本上的这一结论时往往会随便加以推广,例如175页练习四第2题;收音机中的变压器,原线圈有1210匝,接在220伏的电源上,要得到5伏、6.3伏和350伏三种输出电压,求这三个副线圈的匝数,此题在变压器空载时将U_1/U_2=n_1/n_2推广到U_1/U_2=n_1/n_2、U_1/U_4=n_1/n_2,是正确的,但若将三组副线圈接上负载,如图所示,每组副线圈内都有电流,学生随便  相似文献   

13.
当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变时,如果变压器的负载发生变化,则其原副线圈中的电流、电压及功率要发生变化.而且在变化过程中得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4.
如图,理想变压器有两个接有电阻的独立副线圈甲、乙,其匝数分别为n1和n2。现测得线圈甲上的电流与电压分别为I1和U1,线圈乙上的电流为I2,则线圈乙上的电压U2=——,原线圈上的输入功率P=  相似文献   

15.
邓明富 《物理教师》2002,23(12):24-24
在变压器原理的教学中,为了讲解、分析变压器输入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采用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来定量的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但教学反馈发现: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较为死板。笔者对此做了如下改进,使其演示效果“由静变动”具有吸引力,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姚瑞石 《物理教师》2003,24(7):46-46,48
人教版物理第二册变压器一节配合一个阅读材料——“汽油机点火装置”。关于点火装置中的变压器能够产生10 000 V以上的电压,课本中的看法是:当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初级线圈中的电流急剧减小,由于次级线圈的匝数比初级线圈多得多,所以可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可达10 000 V以上,这样就能在火花塞中产生火花了。  相似文献   

17.
原题加在理想变压器上的交流电压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与副线圈相连的负载电阻阻值为R,如图1所示,求:(1)原线圈中的电流I1为多大时,负载上获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时,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大?这是一个典型的变压器问题,对于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要算负载获得的功率,实际上是要计算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1,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里面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出现了一些问题。误解假设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则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U1=E-I1r。由UU21=nn21得…  相似文献   

18.
互感能使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以及两端的电压成比例地发生变化,那么变压器能否变换电路中的电阻呢? 引例 图1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两线圈直流电阻均可忽略.若副线圈负载电阻为R,那么变压器工作时,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为多少? 分析 a,b间的等效电阻理解为该两点间的电压U1与流经两点的电流I1之比,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学生在学习《变压器》时提出的几个疑问,从电磁感应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定量推导出原、副线圈回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学生在学习<变压器>时提出的几个疑问,从电磁感应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定量推导出原、副线圈回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