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思,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包括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以期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目的。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尝试,现抛砖引玉如下。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类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  相似文献   

7.
田景胜  韩景仲 《时代教育》2006,(12):117-1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类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想、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作者认为现行教学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传播文化和育人的功能.语文老师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传统文化气.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想、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现行教学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现抛砖引玉,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有幸在太原参加“中学语文研讨会”,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和临汾一中王玲玲老师的做课讲学,受益颇深。结合当前中学的语文教学现状,谈几点心得。一、多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笔者理解,所谓文化载体,它不仅仅是载体,也是文化本身,即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如何贯彻“文化载体”这一精神呢?首要前提是扩大阅读,背诵经典。多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南宋朱熹主张多读书,要做到熟读成诵。近代名人曾国藩教子读书,曾一次列举文王周公、孔孟、…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再“语文”一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之“身”布满着神经。这神经就是文化。“说它是文化,第一,它负载着文化;第二,它传承着文化;第三,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当然,说它是文化,还因为它创造和发展着文化,提炼和提升着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充分体现语文的文化属性,完善语文教学目标,丰富语文语教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浸润在文化之中,使文化这根神经活跃起来。神经的活跃,定会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文化不是虚空的,它整合和弥散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之中,从本质上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文化。提携文化这根神经,语文教学改革如何突破与平衡呢?其一,…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凝聚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它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做人、成人、成才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语文素质。语文教学究竟主要抓什么?一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当前全面施行课程改革,语文课程大大增加了民族文化的内容,其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尝试营造课堂文化氛围,让语文课堂充满民族文化色彩,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王美 《华章》2005,(10)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包含着多样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注重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学语文,大都通过语文书本获得知识,其实,要真正学好语文,单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扩大范围,从其他相关的领域吸纳鲜活的新知识,提高语文整体素养,这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真正具有厚实语文根基的有用人才。语文无外乎包括两个方面: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角度讲,它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从内容角度讲,它具有文化性。应该说,语文是文化的一部分,要学好语文,不扩充文化知识是不行的。电影和电视就是文化中的新兴一族。一个世纪前,电影问世,它在文化领域的影响之大,不亚于印刷术的发明。它适应着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  相似文献   

18.
范霞 《现代语文》2010,(8):89-90
在今年暑期各级语文课题研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强调得最多的是“文化自觉”一词,强调得多,既说明文化自觉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它在目前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教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言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性格的凝聚。面对当前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大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我国民俗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