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和平与交往:广西边境地区跨国婚姻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越关系的正常化,中越两国民族交往不断增加,边境地区跨国婚姻的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对中越两国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这种跨国婚姻与边境地区的自然地理、交通、语言文化、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性别比例等有密切的关系。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设立县市涉外婚姻机构,放宽边民通婚的条件的可行性,进一步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以妥善解决跨国婚姻问题,促进中越边境的繁荣、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中越边境跨国通婚数量逐年上升,越南女性通过婚姻迁入中国现象突出。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云南边境跨国婚姻主要是由经济差距的推力和拉力、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婚姻观念转变、传统习惯等原因导致;越南女性的进入对云南边境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改变了两地人口结构,形成新的移民文化,对户籍、婚姻、生育管理制度形成挑战,并引发某些社会和公共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民通婚历史悠久,对隔界村的调查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通婚情况不尽相同,近年新增的"跨国婚姻"以同族通婚为主,有低龄化特征,且均为"非法"跨国婚姻。跨国婚姻的产生是文化、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边境村落治理影响深远。建立良好的边民通婚机制,保障跨国婚姻有序有效,对边境村落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对云南边疆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发展的中越跨国婚姻,对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寻求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对这种复杂的婚姻状态进行文化思考,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和现实社会问题乃至行政措施结合起来,以期得出合理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中越边境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越两国均重视边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两国的边境政策在系统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有所不同。中越两国边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云南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促进了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导致中方部分边民不满情绪和跨境犯罪等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跨国婚姻,又名涉外婚姻,是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保山四个边境乡镇居民与缅籍人员的跨国婚姻现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探讨和研究了跨国婚姻本身及其所引发的若干社会问题与影响,最后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侬族、岱族是同源民族,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壮、侬、岱族传统婚姻习俗中一些共有的文化元素体现了这几个民族之间的同源性,也是中越边境民族友好交往的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亚洲女性的跨国移动备受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女性以婚姻或劳务输出移居到其他国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越南女性通过与外国人结婚的方式移居至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韩国等国家与地区。在亚洲婚姻移民视角下梳理中国和越南对中越跨国婚姻问题研究的情况,旨在为继续中越跨国婚姻问题研究提出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布傣人主要生活在中越边境,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通过考察布傣人婚姻仪式过程及其结构层次与符号意义,并发掘婚姻礼仪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布傣人的民俗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法律规范认同方面对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进行审视,指出边境跨国婚姻的小孩也是祖国边疆的花朵,同样需要呵护。在家庭方面,需要正视他们家庭不完整、家庭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的问题,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的特殊困难。在社会方面,需要通过依法加强民主政治实践来强化他们对国家政治的认可。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不断加强,中越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得到深化和发展。通过综述2007年中越关系,进一步证明了两国高层领导人从长远的眼光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牢牢稳定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中越关系的友好和稳定发展符合符合两国、两党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从长远来看,还需加大中越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和民间往来,进一步促进中越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崇左市是中国通往越南的前沿阵地。特殊的地理文化条件,这里可以打造出中越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崇左和越南在民族节庆、文化旅游、表演艺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是全新的文化课题。打造中越交流与合作理想平台,可以促进崇左市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增强崇左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魅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13.
1835年,中国澎湖籍的儒生蔡廷兰自厦门乘船返乡时遇险,被风吹到越南中部,他写成的《海南杂著》如实记录了他在越南的所见所闻。书中不仅记录了越南深受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还记录了中越两国的经济贸易情况,并且把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如汉字在越南的广泛被使用、共同的神灵崇拜等,这些都成为人们研究清中后期中越关系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通过对中越传统文化的共性及不同点进行分析,在客观分析传统文化交流与边境贸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边境文化教育产业、对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增加政府组织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增加民间文化交流宣传活动、保护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等更有利于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文化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全面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反映双方友好合作关系的惯用语。以与中越两国关系有关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归化与异化在这些惯用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析归化与异化在中越关系惯用语翻译中的关系和作用,正确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准确翻译中越关系惯用语,有利于促进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汉越词词典》中的7810个双音节汉越词进行"汉化"后,发现其中有445个汉越词与其相对应的汉语词在词义方面完全不同。其中汉越词与汉语词词性保持一致的占70.1%,词性发生变化的占29.9%。同时还发现2049个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形式的汉越词,这类汉越词可归纳成几种主要类型:汉越词是汉语词的"缩写"形式,汉越词是汉语词的"替换"形式,汉越词是汉语词的"倒序"形式,汉越词是汉语语素组合的结果。这种现象给汉语词汇教学与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掌握了汉越词与汉语词之间的关系,教师能更好地提高词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并避免错用、误用、硬套、类推等错误。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越陆地边界勘定顺利完成,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广西、云南两省与越南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得到深入,为迎接中越建交60周年以及中越历史上第一个"友好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研究的主导范式是"消费主义"与"文化主义",并对与其相对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主义"、"自然主义"进行了批评。本文通过对相关思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文化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然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物之间的自然关系",而这种自然关系在马克思物质生产论中又具体落实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消费主义快感论强调的是立足于人人间社会差异关系的某种"观念变换",而生产主义强调人的享受也可生发自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梳理出文化研究的四个基本维度,有助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礼物交换与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礼物交换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维持和改善人际关系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转型期中国的礼物交换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以城市居民间的礼物交换为例,礼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情感表达型礼物、情感工具型礼物、情感投资型礼物、交易型礼物。礼物交换不但起到了社会关系润滑剂的作用,也催生了社会资本。并且,送礼行为越来越工具理性化,而不像过去那样出于情感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