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2011年9月,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启蒙的艺术》大型展览同步进行的"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第三讲——"启蒙与其在中国的历史"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论坛由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和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前总  相似文献   

2.
<正>一中国当代启蒙在全球启蒙话语中的特殊性1全球启蒙话语在启蒙进化史上所处的新阶段西方当代启蒙在内容上已经超越了18世纪的任务和对象,甚至也超越了康德在其《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中所拟定的启蒙目标,如言论自由之类。但启蒙精神并未死去。正如福柯在《什么是  相似文献   

3.
萧萐父先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侯外庐等前辈学人重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传统,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明清启蒙"学术史观,蜚声海内外.但本文的主旨不在陈述萧先生"明清启蒙"学术史观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对萧先生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一主题诸多成果的耙梳整理,既见其前后相承、一以贯之的精旨,更见其从初始萌发到逐渐形成,再到臻于完善的演进过程.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明清启蒙"学术思想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它对于人们深入思索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并借以烛见萧先生"千淘万漉"、"吹尽狂沙"的学术执着与追求真理的热忱.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31日,《启蒙的艺术》展览与“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及沙龙落下帷幕。一年问,展览总共吸引观众50余万人(次),通过5场论坛、9次沙龙与之相配合,让中国观众得以深入了解启蒙之于德国、之于欧洲的影响。人们在走进18世纪后再回到当代,尽管“启蒙”在今天看来并尽不如历史上的那般高大全。  相似文献   

5.
<正>我在《读书》杂志发表《为启蒙正名——读萧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后,邓晓芒惠赐了一篇极具理性力量、极富理论深度的批评文章——《启蒙的进化》(载《读书》2009年第5期),——作为对我的文章的回应。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公开表明不赞成萧萐父先生的"早期启蒙说"和"历史接合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性成为了一个问题。但现代性原本只是一个西方的问题,而且只具备一重的意义,不具备多重的意义。这就是说,它是自启蒙以来西方历史的规定性,而不是全球历史的规定性。但现代性目前也许变成了全球的问题,至少也变成了中国的问题。如中国19世纪以来关于现代化和现代性等等的话题的出现,讨论和实践。问题不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借助于日本和中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共同形成的“进化论”和“改造国民性”两大启蒙话语方式,延续着“毁灭一创造”的思维模式,构建了“文化抗战”思想体系,将战争中救亡图存与改造国民性的两大任务有机联系起来,将对外反侵略战争和对内反封建的两重任务与文化创造联系起来。在特殊形势下对民族现代文化进行了艰难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高强 《华夏文化》2014,(2):30-31,34
正中国人素有记史、传史、治史、重史的优良传统,史学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当谈及史学作用时,国人必说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蒙学读物。所谓蒙学,指的是学业的启蒙阶段,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学读物就是学业初始阶段学童们使用的课本。中国的蒙学读物是从字书发端的,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学童识字、习字用的字书。据《汉书·艺文志》载:"《史籀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博物馆(下简称国博)2011年4月1日开幕的《启蒙的艺术》于其长达1年的展期中,与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将陆续举办5次以启蒙之对话为主题的高峰论坛,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从经济、社会、艺术等角度,剖析启蒙运动对于世界文化产生的各种影响。2011年  相似文献   

10.
剧场的灯亮了 就像夏夜里的星光 你神情恬淡 执琴坐在台口 坐在天幕垂落的影子里 忽然你想起启蒙老师 ——年迈的父亲 此刻是否在家中温暖的灯下 拉响西皮或二簧 家乡鸡西的街巷里 桔黄的街灯 正一盏盏点亮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联合举办的《启蒙的艺术》大型国际展览2011年4月1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国务委员刘延东,德国外交部长古多·韦斯特  相似文献   

12.
从对明清三大学术思潮即明末心学、乾嘉汉学、近代新学的分析研究,可以认定明清学术思潮的特质,是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其特点是出现了由心性学到考据学到政治学关注亮点的形式变异,由启蒙到学术到救亡目的追求的转移,以及由起到落再到渐起的波浪式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学中的反继承叙事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出走者的形象。他们是文化弑父者,力图用自己的出走和反叛来完成对社会的启蒙。"出走一代"出走之后,普遍陷入迷惘之中,并没有完成启蒙的任务。启蒙话语的核心是个人的独立,理性的成长,而"出走一代"无法从人性的深处完成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革命,构建独立完整的自我,完成自我启蒙。  相似文献   

14.
王泉根 《寻根》2011,(2):116-121
古帝始自盘古氏,天皇地皇太皇继。次则有巢与燧人,太昊以下十五帝。炎帝递传共七君,黄帝少昊金天氏。颛顼之次乃帝喾,帝尧帝舜古帝是。这首诗见于清末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歌》,记述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远古帝王们的名号与传承序列。  相似文献   

15.
祁英 《华夏文化》2000,(1):60-61
《明儒学案》由明末清初著名启蒙学者黄宗羲撰著,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成书。该书资料丰富翔实,归纳概括简明扼要,行文简捷明快,各卷之间逻辑联系密切,是一部学术史专著。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20世纪转眼已经成为一个过客。以对“现代性”的追求开始,又以对“现代性”的困惑终结,它给国人留下的似乎是满目的战场硝烟以及满目的凄迷。试想世纪之初的启蒙思想家们,在指点国家和社会前途时,凭着对现代化话语一种明净的钟情而焕发出的那种自信;试想80年代革后知识分子在几经风雨后重新对启蒙话语的热情呐喊,大多数人们现在的心态几乎不像是由他们延续下来的,似乎要和他们隔了几个世纪。  相似文献   

17.
从对明清三大学术思潮即明末心学、乾嘉汉学、近代新学的分析研究,可以认定明清学术思潮的特质,是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理性思考和探索。其特点是出现了由心性学到考据学到政治学关注亮点的形式变异,由启蒙到学术到救亡目的追求的转移,以及由起到落再到渐起的波浪式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歌德在评价启蒙思想家卢梭时曾说过:“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新时代。”路德维希·梵·贝多芬(1770-1827),这位与上帝相通的人,结束了欧洲音乐的古典时代——经海顿、莫扎特,他把古典音乐的理想推向最高峰。同时他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它既不属于过去,也  相似文献   

19.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出身于德川末期下级武士家庭,面对内忧外患,福泽立志与封建体制作斗争,并以谋求国家独立富强为己任。他早年游历欧美,深受近代科学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回国后极力介绍西方国家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但他对英国的推崇甚至崇拜却举世皆知。他曾说:上帝啊,我真的热爱英国人。如果我不是爱他们更甚于法国人,愿上帝惩罚我!身为杰出的法国人,却如此热爱英国人,究其原因,这大约是当时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英国与法国隔海相望,但它早已掌握了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产业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