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35):16-17
“胡玫?……” 如果上街随便拉住一个观众。马上向他说起这名字,被问者很可能会眼前一懵并且非常陌生;可只要我再一改口提及新近筹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雍正王朝》或者《汉武大帝》。被问者可能又会眼前一亮.然后说:“噢!想起来了……是个女导演?” 就是这个女导演。已经热播过的两部大戏无论《雍正王朝》还是《汉武大帝》播出之后都反响强烈而且争议巨大。可一到这时.胡玫又会主动躲到幕后,安安静静地观察、关注所有观众的反应。当她接任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时,媒体上又恰恰最难找到她的踪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央视新年的开篇大剧《汉武大帝》播出之初。很多报纸在推介的同时.也发表了对该剧编导的访谈。编剧说,《汉武大帝》与《雍正王朝》有某些细节上的相似。并不能证明前是比着后画的;导演说,这两部作品没有可比性,要是打分的话,他给《汉武大帝》打100分。“要不就是99分”。这些话电视上大概也会有。  相似文献   

3.
王红 《记者摇篮》2005,(7):41-41
近几年在电视剧市场中出现了电视剧续集热。2004年电视剧续集热依然劲头不减。年初,电视剧《玉观音》热播后,海润影视公司立即宣布计划拍摄续集吊起观众胃口;8月,《大汉天子2》播出不久,第三部的拍摄计划立即提上日程:12月(铁齿铜牙纪晓岚3》开始在北京电视台首播,收视火爆:赵本山的《马大帅2》也在今年初走向荧屏。面对持续升温的“续集热”,业界出现两种声音:“叫停派”认为.续集是狗尾续貂,缺乏创新性.粗制滥造;“品牌效应论”认为,  相似文献   

4.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暗算》好像一匹黑马,在几家电视台播出都创下了不俗的收视率。该剧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展现了在特殊战线上默默奉献的一群人的故事。该剧开篇词这样说道:“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们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们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们没有传记,只有传说。”剧中三位主角阿炳、黄依依、钱之江最终都以悲剧结局,以美的毁灭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他们的死折射出革命的残酷性,从而达到了肯定美、否定丑的目的。别林斯基在《西方人论选》中将悲剧定义为戏剧中的冠冕,称悲剧为戏剧的最高峰。《暗》剧的这种英雄人物以悲剧结局的尝试也的确使该剧抓住了观众的胃口,受到了各界的好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科学的收获如此其丰富:我们不是鸟,也可以腾空;不是鱼,也可以入水;不是神仙,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诸如此类,哪一件不是受科学之赐?任凭怎么顽固的人,谅来“科学无用”这句话,再不会出诸口了。然而中国为什么直到今日还得不着科学的好处?直到今日依然成为“非科学的国民”呢?我想,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有根本不对的两点:  相似文献   

6.
陈璐 《大观周刊》2006,(45):36-36
看完当下热门影片《时尚女魔头》后,我想问你.时尚是什么?是Chanel的时装?是Prada的皮包?还是Cartier的手表、Feerrari的跑车?都不是.时尚与年龄无关,与美丑无关.与金钱无关。它更是一种学习精神.是社会向前发展的表现形式。如果你现在是30多岁.在20出头的人眼里.你就是老人家了。他们不会愿意约你共同打发夜生活。偶尔愿意的话也只是想要你结账而已。所以.你要有几身入流的行头.此外你还要明白现在流行的是什么.最好能和他们有至少一样的兴趣、爱好。进入他们的圈子.你才明白ipod为什么那么火.无厘头的lomo为什么让他们愿意大把花钱。从这当中也许你能发现.折磨了你好几个晚上的“产品创新报告”就这样产生于他们的无聊闲谈中。这就是“时尚”.只有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成就“尚”。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谁?“他们”是谁?“我们”如何共处于一国?又如何和“他们”共处于世界?当今国民认同的共识之底线在哪里?在求富变强?在意识形态?在晚清心态与儒家国教?——其实只在“民主加法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央视年头大戏《天下粮仓》,冷冷热热总算播完了。记得刚“隆重推出”不久,就有观众批评它枝节繁杂,血腥味重,而导演吴子牛却不认帐,说这是要表现“为天地主心”的大主题,并断定观众日后终归会明白,“电视剧就该这么拍的”,一副信心十足,不足为外人道的样子。但结果却并不怎么美妙,收视率竟真的是一路“高开低走”,越往后越下滑,到收场时几乎是悄无声息了,而且日后也未必有人会记起。看来,观众到底都没能弄明白这拍法,并为这天大的主题所感动;也许电视剧原来就不该这么拍?拍得让人看不懂看不顺?比如,“三突击”“高大全”…  相似文献   

9.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7,(1)
《文汇报》于1996.8.29刊出大题目《国产电视剧占据荧屏主菜单》,副题是《一批现实题材剧一扫虚假弊病,实实在在走进观众视线》。读者自然会想到,这主菜单是什么?观众可以意会是“一批颇具特色的国产电视剧在荧屏频频亮相”,占据了荧屏黄金时间的主体。但“...  相似文献   

11.
周青 《重庆档案》2006,(5):12-14
一、人文精神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什么是人文精神?搞清这个概念是建设重庆人文精神的基础,但这个概念也许就如什么是文化一样,有太多的理解和解释。笔者认为人文精神就是:“普遍表现的社会生活中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按照这样的理解,人们对重庆人文精神的表述有很多种,有人认为是“包容与开放,刚毅与豪爽,美丽与时尚(苟欣文教授语)”,有人认为是“忠实诚信,吃苦奋进,不甘落后”(王重举教授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表述有一个起点就是人,是围绕人的活动而言的,它的根在老百姓。表现为老百姓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走出家门,从北仑桥上跨出国境,到越南芒街市上班。夕阳西下,他们又带着一天的疲惫和收获从北仑桥上回归。他们就是中越边境东兴口岸的跨国上班族。年复一年,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虽不断发生变化,但人数却一直保持在三千人左右。他们中有的人是1989年第一批到越南搞边民互市生意的“老边贸”;有的是在1996年中越贸易高潮中一夜之间由“打工仔”变成经理的“生力军”;有的是中国与东盟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专门赶过来寻找大市场的“老板”。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口岸办副主任邓春认为,跨国生意人的发…  相似文献   

13.
有专家称,2006年,在重新定位后寻求地缘突破的省级卫视将进入发展的分水岭,在份额竞争中,强愈强,弱愈弱。在梦想中国、超级女声的相继登场中.一轮新的综艺节目的博弈拉开了序幕;从首轮剧到独播剧.从安徽卫视的“剧行天下”到浙江卫视的“4+1”模式,一场争夺电视剧资源的大战也已上演。 竞争很激烈,竞争主体却不复杂——央视和省级卫视。那么,城市台(包括省级台城市频道)呢?当大台已占满综艺节目市场,当城市台甚至连二轮剧都未必购得到的情况下,城市台又能以何种武器搏杀江湖呢?这便是我们说的竞争新格局,而本期策划的视角则是要关注在此格局下城市台的生存状况。综艺不行,电视剧不行,新闻似乎是城市台仅剩的领地了。从全国众多城市台不断扩大新闻版图的实践,从不少城市台地方新闻的收视率超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效果来看,新闻立台似乎也确实成为了王道。 然而,与其说新闻立台是城市台应对新竞争格局的破题之棋,不如说它本身便是一道疑云密布的难题:新闻能否立台?新闻如何立台?新闻立台是一句口号,一种模式,还是一种理念? 正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业界和学界精英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这组“本刊策划”共有8篇章。那长春副教授从学理的角度明确提出:地方电视的命根在“地方”,地方的命根在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命根在民生厚土;周亭博士分析了城市台新闻栏目运作中遇到的困局,熊忠辉博士则分析了应对困局的本土化策略中存在的诸多疑义;张骏德教授从纵向分析了我国城市台新闻走过的道路,王朋进博士则是从横向分析了国外城市台的新闻节目状况,以对国内有所借鉴。广州、上海的应约来稿是对业界实践的归纳;张建赓副总监探讨了城市频道做专业化的民生频道的可能性。对他们的思考和供稿.我们深表感谢。另要一说的是,从本期开始,我刊特邀学界、业界精英共议选题.首批做客编辑部的是南京政治学院的熊忠辉博士和南京广电集团的任晓润硕士.在此一并致谢。[编按]  相似文献   

14.
宋珊 《记者摇篮》2004,(8):36-36
记得前两年,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单位的“六城市青年观众电视收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主持人竟以15.9%的百分比居于调查结果的末位。在对主持人“不受欢迎理由”的调查中,73%的人认为“主持风格做作”;43%的人认为“千篇一律呆板”;87%的人认为“个人风度差,浅薄、卖弄、油嘴滑舌却绕不到地方”;49%的人认为“涵养差,一看就是背稿子”;48%的人认为“表现个人,与栏目游离太远。”  相似文献   

15.
电视发展到今天,节目主持人队伍日益壮大。然而,一项调查的结果,却给主持人行业泼了一头。冷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单位进行的。六城市青年观众电视收视状况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项内容:对主持人不受欢迎的理由.结果是,73%的人认为“主持风格做作”;43%的人认为“千篇一律,呆板”;87%的人认为“个人风度差,浅薄,卖弄,油嘴滑舌却说不到正地方”;  相似文献   

16.
在地方电视台中.广东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以《商界》,《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农民的儿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为代表的电视剧,一直在中国电视行业中为人称道.也获得了足够的荣耀:1987年《公关小姐》在广东台播出时,其收视率竟然达到90.99%,同时还获“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1994年制作的《情满珠江》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立即轰动全国,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金鹰奖”等三大全国级奖项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针对真实乃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的特征.认识“新闻策划”的本源二重性和策划者的两个方面.就可看出.“新闻策划”是正确反映新闻规律的必要手段。一、明确“新闻”与“策划”的含义.按新闻规律办事。“新闻”是什么?目前争议的焦点是各自的认识所站的ffJ度不同。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文体,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久的报道。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事业,即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有人认为新闻是一件新奇的事.即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事实;有人认为新闻是一种职业,即新闻机构从事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1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70年前的长征是那么遥远.对于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当年红军战士形象是高大却遥不可及的。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这支队伍为什么叫红军?浙江有过红军队伍吗?参加红军的是怎样的人?他们怀着怎样的梦想参加了红军?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在我们周围还有健在的红军战士吗?带着疑惑、好奇,我们这一群参加“现代传媒技术在档案抢救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的浙江传媒学院在校学生,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追寻传说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19.
“在滔滔的长河里,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那是你最后的倾诉。”这是眼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主题曲。乍听之时,顿觉雄浑壮美,思绪立马会飞向悠远的时空。那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人物,如老成持重的窦太后、细柳屯兵的周亚夫、射石饮羽的李广、“凿空”西域的张骞,以及金屋藏之的阿娇等等,尤其是开拓奋进、大展鸿图、建功立业的汉武帝,光彩照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荧屏。每晚茶余饭后坐下来欣赏,不禁令人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古代社会,许多帝王在政务之余往往沉醉于琴棋书画中,或吟诗作赋,或抚琴赏乐,或挥毫泼墨。书法与绘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艺术修养,尤为帝王雅好,几乎成为他们的毕生追求。三国魏武帝曹操不但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而且写得一手雄逸酣畅的漂亮“章草”;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成癖,甚至要求离世后把千方百计弄到手的王羲之《兰亭序》真迹随同埋葬;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最昏庸的皇帝,整天不理朝政,以致半壁江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