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高远耀 《广西教育》2010,(16):17-17
小学语文课文《景阳冈》中有这么一个句子:"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句中描写的是在景阳冈上老虎要抓武松时的情景。这句子有四个地方存在着毛病。  相似文献   

2.
<正>杜老师:《景阳冈》(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课)中有这样一句:“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蹿”与“撺”,音同,读cuān,但义不同。《三国演义》第四回中用过“撺”,如“儒(李儒)大怒,双手扯住太后,直撺下楼”。这里的“撺”,就是“扔”“掷”的意思,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狗尾巴翘,扑楞扑楞来回摇。一摇摇来小蝈蝈,蝈蝈“蝈蝈”唱小调,  相似文献   

4.
何谓“买扑”?买扑又叫“扑买”,“买扑”是指民户以竞争方式承买官府的各种经营性企业,税场,酒业,盐业和河渡的经营权、收税权。类似于近代的租赁承包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在唐代末年已经出现,到宋代,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几乎广泛存在于宋代官营经济的各个领域,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现象。本文就宋代河渡的买扑问题进行探讨,以分析买扑这种经营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小书迷,无论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我都沉浸在无边无际的书海里。“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感觉一天里顿顿都是“美味大餐”。  相似文献   

6.
孩子上小学那年,作为他盼望已久的礼物,一架钢琴终于搬进了家。看着终于得偿心愿的儿子喜笑颜开扑在钢琴上,用小手左摸摸右按按的兴奋模样,我也暂时放下对这一大笔“艺术投资”的心疼,幻想起几年后的他信手流畅地弹奏起世界名曲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敦煌文献和传世文献,探讨了“扑”在近代汉语中的一个义项,即“租赁”,并探讨了“扑”之租赁义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从前的从前,有一只小丑鸭去河边扑水玩,遇见了一只美丽的小天鹅在水中照镜子。小丑鸭“扑通扑通”扑水,水花“哗哗”溅到了小天鹅的镜子上,荡起了涟漪。小天鹅生气地叉着腰,对小丑鸭说道:“喂喂!你弄乱了我的镜子!  相似文献   

9.
康岳东 《语文知识》2001,(11):30-31
众多名著中,大师们对人物称谓这一细节往往是精心设计,决不以“小堆的乱石”,有损于“大山的壮观”(秦牧)。如在巴尔扎克的巨著《欧也妮·葛朗台》“抢夺梳妆匣”一节中,作者除了直呼葛朗台其名外,还运用了“老头儿”(或老家伙)、“箍桶匠”这两种称谓。“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  相似文献   

10.
每天从联合国广场前经过,总是不自觉地朝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断腿长椅”望上一眼,不论刮风下雪,每次都能看到许多游人以它为背景拍照留念。游人为发现了这样一把奇特的三条腿的大椅子而快乐、惊喜。椅子周围没有任何说明文字,也许给他们留下了许多疑惑和不解——这里为什么突兀地立起一把有残疾的大椅子?  相似文献   

11.
[佳作欣赏园]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蹿着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  相似文献   

12.
憨大狐狸     
青蛙收到一份请柬,邀它马上去参加一个宴会,地点在大枣树下,底上署名“憨大”。青蛙想:真奇怪,这“憨大”是谁呀?于是青蛙“扑笃扑笃”跳着去大枣树那儿。一会儿,青蛙就看见大枣树下蹲着一个戴草帽、披蓑衣的怪东西。心想那准是“憨大”了。  相似文献   

13.
美与榜样     
操场绿茵如碧.有块干净的平台,每天傍晚,女孩都在那里等一个男孩。男孩来时,自行车铃声当当地响,一路的青春起伏。见了她,也不说话,彼此望上一眼,手臂搭肩.舞步就开始旋转。没有音乐。只有满场的百合花,鞋子快乐地尖叫,“卟嗒。卟嗒”,他们的目光沉静而愉悦。脸上开着花一样的微笑。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味道     
妈妈告诉我,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哈哈,这些“面包”有各种味道,我也想吃。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是极富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为什么他们作文的武器———“思考”,会逐渐变得凝滞而狭窄?是什么原因阻碍着学生的积极思维?一、“仓库理论”障碍“仓库理论”是阻碍学生作文创造力的因素之一。有一次,我听一堂语文课,教师要求学生就《狼和小羊》续写一段文章。教师问学生:“老狼凶狠地向小山羊扑了过去,结果怎么样?”一个学生站起来便答:“正在这危险的时刻,河边灌木丛中的猎人,一枪便把老狼打死了。”老师摇了摇头,一个女同学立起身亮着噪音:“老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急湍的河里,被水冲走了!”另一个学生则说:“老狼向前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电脑争夺战     
话说,上学的时候,禁电视,禁网络,禁熬夜.总而言之,我只能乖乖地做禁区里专心读书的圣徒.可现在不同了,长假到来,咱可谓“翻身农奴把歌唱”,终于苦尽甘来,阿弥陀佛!高尔基曰:“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吾曰:“我扑在电脑上,就像蚂蚁扑在蛋糕上.”  相似文献   

17.
我路过一所小学的门口,立停下来休息。这时学校正要上课,一位老师从办公室外边的墙上拔出一把破旧的短刀,朝着挂在檐下的一个没柄的铜铃敲打起来,“扑铛、扑铛”的铃声立刻把孩子们从校院里催促进了教室,那位老师望了望还在檐下摇摆着的铜铃,又小心翼翼的把短刀插进了墙缝,然后大踏步地跑进办公室去了。我看到这个情景,真差点儿笑出声来。“扑噹,扑噹……”下课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老师用刀敲铜铃,不把铜铃敲坏了吗?”“结实得很呀,我们老师足足敲了一学期(?)没敲坏呢!”孩子们回答说:“我们的老师还说那把刀是‘水浒’里牛二的短刀呢!”我和孩子们格格地笑起来了。当时我真想不明白,这个学校的老师为什么都不想到把这个铜铃装上个木柄和铃铛,安于这样一天天的混日子呢?要说这样简单的“举手之劳”的小事情,也  相似文献   

18.
一、理性认识与直觉反应的对比文章开头葛朗台边检视庄园里的葡萄藤,边打定主意,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以便到死都能“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因为妻子一死他便要放手一部分财产给女儿。他决定与女儿“讲和”,是他理性思考的结果。但当他回到家,轻手蹑脚上楼后,看到妻子、女儿正捧着查理寄存的精美梳妆匣在把玩、咂摸,便把原先的“理性认识”抛到了九霄云外。源于对金子的痴情与执著,葛朗台露出了“本来面目”。他的直觉反应是“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而当“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时,葛朗台又“…  相似文献   

19.
乡村电影     
为了生活所遗忘的/成了历史/为了历史失落的/成了心灵的片段那载重的自行车,爬多少坡,才抵达乡村浅浅的酒窝?大眼睛的孩子们,高兴得像禾苗一样。“放电影啦——”一声轻轻的感叹,影讯便“扑楞扑楞”如同麦地里惊  相似文献   

20.
过年了,一大批一大批的钱向我“扑”来。瞧,“压岁钱”多得快让我喘不过气来了。为了不让老妈再次“顺手牵羊”,我准备了一套完美的理财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