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平遥国际电影展“从山西出发”单元通过对山西导演、山西故事、山西空间、山西文化的全景书写和时代深描,将叙事的诗性与抒情性融会贯通,在完成对历史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渐趋圆融,从个人到集体,不断寻唤着更广泛的思想共鸣和审美升格。透过充溢温情治愈、情感哲思的山西故事,俯瞰时代罅隙中的个体命运与审美旨趣;经由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体悟传统与潮流的精神思辨与思想意蕴,从而实现对山西的文化显影与思想巡礼。  相似文献   

2.
夏光富 《新闻界》2007,(3):25-27
本文从影视艺术的文化形象、文化形态、美学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认为影视艺术是大众传播的一个公共形象,在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仅与大众的日常趣味、社会化的普遍的大众价值观有关,更与社会消费的商业性结构、审美的世俗性形式及其被拉动的感性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3.
杜研 《新闻世界》2011,(10):177-178
城市宣传片是塑造一个地域或城市形象、展示内涵、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最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之一。河南结合自身特点推出的"记忆中原,老家河南"沉稳大气、注重内涵、彰显亲情,是河南以形象片为宣传手段向全国观众介绍自己的一次成功尝试。虽是影视艺术的分支,城市宣传片因其自身篇幅短小、目的性强等特性,往往与其它影视类型在制作和传播上有很大不同。本文将从视听语言、制作特点、传播方式等方面入手,分析河南形象片的特点与得失,探索城市宣传片制作与传播的特性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梁玉峰 《今传媒》2016,(2):148-150
平遥古城十几年来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展示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提升了古城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古城旅游形象.文章通过对最近十年来平遥古城形象传播方式和做法的调查,从新闻媒介传播策略、广告宣传策略和主题活动策略三个角度对平遥古城的旅游形象传播策略进行总结梳理,并指出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期对其他旅游城市或旅游景点的形象传播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付敬 《新闻世界》2014,(12):185-186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都意识到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性。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一种城市品牌传播的无形文化资产,成为构建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成都形象宣传片进行了具体的案例阐释。  相似文献   

6.
当前许多城市意识到电视剧媒介的巨大传播力,并开始尝试利用电视剧来传播城市文化形象。本文论述了当代电视剧对于城市文化形象传播的作用,并从城市精神、城市视觉以及城市市民等方面阐释电视剧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进而探讨电视剧传播城市文化形象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经典影片《刘三姐》在本世纪初"翻拍"成不同语境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和动漫作品。消费文化诉求下的《刘三姐》影视翻拍,以受众的符号认同为基础,整合大众文化的明星形象及流行元素,颠覆原版形象而幻化为"媚"与"美"的商品化标识。影视媒介作为一种构建民族文化形象的"仿像"符号(载体),如何运用影视艺术表现力,塑造具有符号意义的银幕形象;探讨网络技术背景下,影视媒介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亟需规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河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地区旅游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文化产业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合理利用影视艺术作品不但能够推广地域文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地区政治形象和文化形象。在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的同时,对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南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与河南地区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影像媒介的出现使大众从语言文化主导的时代进入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电影作为最具影像表现力的大众媒介,无形之中已经成为地域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电影银幕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形象,这些形象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引来竞相讨论,原因之一就在于电影造型的强大艺术表现力。电影造型通过视觉化的表达方式摆脱了词汇和篇幅的限制,能够将文化形象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然而,不同地区的文化大相径庭,同一地区的文化形象在电影中的造型也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因此,电影对地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影视产业的发展和影视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充足的可能,为增强我国影视产业和影视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建设中国特色主流文化的发展目标成为新时期我国影视文化发展和艺术创新的实践追求.媒介技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发展,为影视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当代主流文化建设,探索影视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由卢衍鹏、王冬梅主编的《影视叙事与艺术创新研究》一书,以影视叙述策略和艺术表达为主题,对影视艺术发展态势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为研究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和主流影视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4,(5):25-25
以广播影视为代表的“视听”文化已经成为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形式,成为健康多元的现代文化的积极力量。为提升中国广播影视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与柬埔寨广播影视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当地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与柬埔寨通信传媒集团经友好协商,于2014年3月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柬埔寨通信广播影视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艺术不断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文化指向:政治意识形态导向与大众娱乐调和,个性化创造与文化工业结合,本土文化凸显。阐释新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指向,对调整当代中国影视的生产机制及面对世界的叙事方式,促进当代文化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育娟 《今传媒》2020,29(3):55-56
当今时代,文化差异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城市个性的载体,是城市魅力形成的重要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而提出的。文化符号对于地方形象建构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文化符号传播角度出发,探讨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过程中,构建地域文化符号并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宣传片利用影像艺术传播区域文化和城市面貌,现已成为塑造地区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环境、群体、实力和文化四个形象指标分析探讨了现阶段新疆形象宣传片对新疆形象的架构,发现存在经济形象偏差大、文化形象单一化、现代形象不全面、品牌打造不突出等问题,并以此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为今后新疆形象宣传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以广播影视为代表的"视听"文化已经成为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形式,成为健康多元的现代文化的积极力量。为提升中国广播影视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与柬埔寨广播影视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当地社会文化发展和繁荣,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与柬埔寨通信传媒集团经友好协商,于2014年3月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柬埔寨通信广播影视业  相似文献   

16.
一部有深度和力度的电视剧,应该富集厚重的文化蕴含,要么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粹,要么渗透着创作者们对民族文化的深沉思考。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对于表现影视作品的民族形象、民族风格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影视音乐的民族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17.
城市宣传片作为宣传城市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创意表现手法是作品制作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以画面为载体的创意表现手法和以声音为载体的创意表现手法两方面,就城市宣传片的创意表现手法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影视人类学主要研究的是民族文化的视觉表达形式。影视与人类学的结合,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记录和保存,同时也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再现和阐释。本文运用影视人类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记录中国秦岭山脉深处农村婚嫁习俗的纪录片《婚事》,解读其所蕴含的影视人类学的表现内容与创作手法,以及充满影视人类学的影像语言。  相似文献   

20.
陈水生 《山西档案》2015,(2):129-132
城市文化塑造了城市形象,城市的发展与改造调整了城市风貌,也使城市失去了各自的记忆。侨乡城市记忆工程要凸显侨乡地域文化特色,现代技术背景下城市记忆工程与地域文化相互影响,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过程中,要凸显侨乡城市风貌与形象,维护城市的历史性与完整性,强化城市历史文化存储,塑造城市记忆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