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还是芬兰人曼内海姆考察西域路经兰州时拍的一张照片。时间是 1908年2月 18日。 1908年 2月 18日正是这一年农历的大年初一。同年1月29日,曼内海姆欢快的马蹄哒哒地敲响了当时是陕甘总督衙门的兰州的青石板路,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的曼内海姆立刻愉悦起来,但是他不幸染了流感,只好在兰州逗留多日,刚好赶上中国民间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曼的相机镜头兴奋得眼花缭乱,这叫我怀疑他是故意患了感冒的。在这段时间,他记载了较多关于兰州的文字,拍了不少兰州的照片,其中之一便是这张内容看起来模棱两可的相片。相片的文…  相似文献   

2.
《四美图》衣饰考■介子平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帝俄柯兹洛夫大佐潜入我国甘肃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古塔内盗掘西夏文物时,偷携走了《四美图》,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一幅年画实物,其出自平阳(今临汾)刻坊。1915年,日本东京帝...  相似文献   

3.
谱牒档案作为档案的一支,是研究西北屯边史,人口迁徙史的第一手资料。兰州陈氏家族,自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3年)自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因屯边迁至兰州后,已繁衍生息了六百多年,历经二十四五代。现主要居住在兰州市西团区陈坪乡陈官营、新滩、东湾三个行政村,人口近六七千人。同中国许多传统家族一样,陈氏家族也保留有记载家族历史的家港。大凡兰州附近之各大姓家族,除较有名望的几姓外,其家族历史多不清楚,即使偶留有家港,一般都简单称自己在明初来自山西大槐树。实际上山西大槐树在明初时为一移民屯边的中转站,实不…  相似文献   

4.
《档案》2003,(2)
(本刊讯)据2003年3月10日《兰州晨报》报道,兰州医学院的一名大学生收藏着一份1924年的“中国铁路全图”。这份珍贵的地图表明: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曾计划修建4条进藏铁路。然而,孙中山先生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直到今天才得以实现。3月7日上午,《兰州晨报》记者见到了兰州医学院学生陶照林收藏的“中国铁路全图”,装地图的袋子正面印有“中国铁路全图”、“孙中山实业计划”、“上海民智书局印”等字样,还档有一枚“甘肃学院”的印章(甘肃学院是兰州大学的前身)。背面是上海民智书局的广告,从一则广告上判断出地图的出版日期在1924年。“中国铁…  相似文献   

5.
2002年春节前,甘肃省会城市兰州的近百万居民全部用上了从青海省输送来的天然气。从青海涩北天然气输送工程开始到现在,已有一年有余,这个时间段也是兰州市民得知天然气进兰消息的跨度。也是从那时起,兰州市煤气公司开始改组为兰州燃气化工集团公司。就在这个长时间的期待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音符。兰州燃气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供销公司做起了非法垄断销售天然气灶具的生意,出现了兰州市很多市场上没有一台天然气灶具出售的怪现象。西部商报抓住这一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从去年7月份开始,进行追踪报道。到去年底,就在天然…  相似文献   

6.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噤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分析了兰州的形胜,点明了其战略地位。两千多年来各种政治势力在兰州黄河两岸征伐不断,塑造了军事重镇的形象,并且遗留了许多与军事有关的地名。通过对这些军事地名的考释,可以发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县 1.金城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两次出击河西走廊的匈奴,取得了占领河西地区的胜利。大行 (负责礼宾的军官)李息“将城河上”。此城…  相似文献   

7.
兰州古称金城 ,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 ,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早在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 ,就在今兰州市西北设有金城县 ,后又改设金城郡 ,所以兰州在古代又称“金城”。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 ,这里曾是前凉、西秦的国都。公元581年 ,隋代开皇元年 ,在这里设立兰州总管府 ,从此 ,兰州才开始得名。兰州城坐落在黄河河谷当中 ,南北是连绵高峻的山岭 ,黄河自西向东从市区穿流而过。这里是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地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必经之地。公元前121年 ,汉武帝派著名大将霍去病在金城安营扎寨 ,打通…  相似文献   

8.
苏州老山塘     
乾隆帝献给生母钮祜禄氏皇太后70大寿的礼物,是建于北京圆明园内的一条苏州街,这条苏州街就是仿照苏州山塘街建造的。山塘街位于苏州城阊门外,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于公元825年在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与繁华的阊门之间凿河堆土,修筑一条长堤,全长3829.6米。山塘街就位于这条长堤上。  相似文献   

9.
作为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并使中国成为世界古国重要证据之一的“仰韶文化”是怎样发现的呢?中华民国10年(公元1921年)10月的一天早晨,一行人影影绰绰地行进在渑池城外秋收后空旷的原野上。在这一行人中,还夹杂着3个人高马大的洋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刻作为一种文献载体和文化形式,其适用范围之广,应用规模之大,以及存在时代之久,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与中国毗邻的一些周边国家,例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有不少华文石刻,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近现代以来,石刻这一中国文化特产,更随着许多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的中国人漂泊远行,来到了异国他乡。至今,我们在海外的许多唐人街、中国城,还时常可以看到当地华侨树立的“天下为公”、“礼义廉耻”之类的石刻牌坊,在华侨墓地也可以看到许多华文石刻。1936年,当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庆祝建校三百周年时,中…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开放城市,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广东省的省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举世瞩目的。广州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中国近代史上许多事件发生在这里,现在还保存着许多革命史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一革命旧址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每年观众约15万人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2.
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八月至十一月,明与后金的大凌河城之战,是一次比较重要的战争。是役后金围困大凌河城达三月有余,明守军一万六千余名基本上全军覆没,大凌河城被拆毁,守将祖大寿以允降而仅得身免,明军在关外的精锐遭受严重的损失。 我馆所藏明代档案内,有少量涉及此次战争的文件,比较具体地反映了明王朝这一方在大凌河城守卫及救援的部分情况。现选出十九件兵部呈文予以发表,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 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地区古代建筑的毁灭便是破坏整个黄河流域古代建筑的缩影。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 1189年),于金明昌三年( 1192年)建成,在中国桥梁建造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卢沟晓月”为历代著名景观。卢沟桥东 200米宛平城,即明代的拱极城,它修建于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在当时是全国最小的城池。规模较小的宛平城修建有高大的城墙、庄严的城门和坚固的城堡。卢沟桥地区虽然地域狭小,但与黄河流域许多地区一样,古代建筑尤其是古代寺庙众多,除具有较大防御功能城墙等大…  相似文献   

14.
田桂荣原本是河南省新乡市合河乡范岭村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除务农外,还在城里做电池批发生意,后来因为从事废旧电池回收,成为闻名全国的环保人士,中国各大媒体以及包括美国的《洛杉矶时报》等在内的许多国外媒体都报道过她的事迹,她还因此当选“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中国环保新闻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民间环保大使”等,并曾荣获2001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美国格雷特曼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明代潼关城的城墙,现在仍有留存。清朝二百多年,仍在明代潼关城地设防,城池规模一依明朝,但进行了多次复修,并有所新建。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给下临黄河的水面土墙约2400多米砌了砖,并兴建了南、北水关楼,复修了各大建筑物。  相似文献   

16.
在北海公园的西边,有一个叫做"团城"的建筑。团城里有一座五瓮亭,亭中陈列着一只很大的雕琢得非常精美的玉石酒瓮,它是在公元1265年制作的。当时叫黑玉酒瓮,也叫"渎山玉海"。这个玉瓮是在元代的北京城奠基的时候雕琢成的。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的骑兵突破南口天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出差西宁,到兰州转车,托兰州的朋友买车票。兰州留给我印象像一个放大了50倍的吕梁山里的任何一座县城——整座城被两边的高山挤压成局促的长条状,城市变成了一字长蛇阵,酷似兰州拉面馆里的裤带面。吕梁山里的县城就是这样沿河槽和山涧长长地摆放着。宽阔的黄河水从山脚下擦城边款款而下,从容不迫,甚至有些慵懒散漫。从那座已近百年历史的“黄河第一桥”逆流而  相似文献   

18.
我的面前摆着一本非同凡响的书:《拉贝日记》。一个德国人,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而确凿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60年后,在日本右翼势力仍然极力否认自己罪行的时候,这本日记公布于天下,为历史和正义作了一次伟大的证明。 从新闻和采访的角度说,这本日记太耐人寻味了。 约翰·拉贝1908年进入中国,从1931年起,担任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经理。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时,拉贝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四处奔走呼号,竭力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带头建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  相似文献   

19.
贾云 《云南档案》2005,(2):11-12
云南的矿产开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维中国矿产以云南为首屈一指”的云南铜矿,以其资本雄厚、产量高、生产规模大,在清代持续了近百年的鼎盛发展,滇铜不仅是民生的需要,更是清政府军事、财政的需要,为清代经济命脉之一。在云南省档案馆珍藏的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的档案里,记载着云南铜业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甘肃,很难用一句传神的、有分量的话来概括它。如果你在中国地图上试图寻找一个圆心,这圆心恰好落在甘肃的省会兰州上。这就是说,兰州是祖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但在习惯上,人们仍把它划在祖国的西北,冠以“西部”这样一个指示地理方位的字眼,因为,兰州是黄土高原西部的边缘,正好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而呈东西走向的狭长的甘肃地形也恰好在这三大高原的过渡带上。这就给甘肃平添了一种不易说清的幽邃与奇异,探究起来,似乎还暗含着某种西部历史文化的秘密;这种过渡带的特征,也给了解甘肃的朋友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甘肃的特点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