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VP嵌套理论是生成句法最简方案对动词词组结构的新构想。本文试图以这一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若干句法现象 ,如 :双宾语结构 ,动词的作格现象 ,副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 ,以及 There-存在句型等  相似文献   

2.
VP嵌套理论是生成句法最简方案对动词词组结构的新构想。本试图以这一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若干句法现象,如:双宾语结构,动词的作格现象,副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以及There-存在句型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vp包括单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也包括动词性的主谓词组),NP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VP+NP”结构即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定语的结构。本文意在分析中心语NP与动词V可能出现的逻辑上的语义关系,并说明“VP+NP”在结构上的特点。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直接作定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中,几乎所有的词组都可作定语。就动词性词组来说,动宾词组、主谓词组,连动词组、兼语词组、动词性联  相似文献   

4.
邵红  杨竹芬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42-143,154
名词化结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动词词组或形容词词组名词化之后,它就拥有了名词词组的所有属性,作为实体,可以参与到其他的过程当中,同时又保持了动词词组或形容词词组本来的一些特性,由此实现语义扩张功能,体现了新闻英语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论语》看上古“者”“所”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论语》中“者”“所”解释的几点探讨“所”和“者”是一对很有个性的古汉语常用词,主要是做特殊指示代词。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总要附着在其它词或词组上,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结构助词。这也不无道理,叫什么倒无关紧要,关键是应该掌握它独特的功用。比如:“所”字,总是附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而“者”字是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所字结构的含义是“所”字所附动词的宾语,而者字结构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6.
“所”字结构是由助词“所”和动词(包括由动词组成的词组)而构成的一种特殊词组。它在古汉语中用得非常频繁,非常普遍,而且结构类型复杂,表达作用也很灵活。了解并掌握“所”字结构在古汉语中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学习和研究古汉语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中动词词组教学至关重要。因为语义多样、结构多变的原因,动词词组的教学对于地处边远地区的黔东南州英语教师来说是需要突破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8.
唐新秋 《高中生》2014,(9):52-52
有些汉语句子用动宾结构表达.英语却只能用主谓结构表达,因为表达这些意义的英语动词和动词词组是不及物动词。常见的这类动词和动词词组有happen,Occur,exist,appear,takeplace,comeabout,breakout,cometrue等。如: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按其构成动词词组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动词(main verb)和助动词(auxiliary)两大类。主动词,又叫实义动词(lexical verb),是动词词组的中心词(head),必不可少。而助动词则必须与主动词连用,才能构成动词词组。虽然助动词在表达语义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如主动词,但是在语法方面它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上几讲我们谈及的不少语法形式都要借助于它。助动词的部分用法比较微妙,不太容易掌握,因而需要特别注意。助动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助动词(primary auxiliary),包括 be,do,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中存在句使用频率相当高。位于句首there是结构词,尽管起着形式主语的作用,但它本身没有意义,而句子的真正主语是位于动词后面的名词词组。存在句变换的是谓语动词部分。  相似文献   

11.
陆俭明教授对"NP 的 VP"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是一种名词性的"的"字结构.文章分析了"NP 的 VP"结构的中心词,肯定了"NP 的 VP"结构是偏正短语,并重点从表达功能角度解释了"NP 的 VP"结构.  相似文献   

12.
回顾现代汉语体词性谓语句研究的状况,对体词性谓语句的“省略说”进行讨论,并论证了现代汉语体词性谓语句的存在,认为体词性谓语句语义自足的关键条件是区别性。  相似文献   

13.
重动句的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法结构是语篇结构语法化的结果。重动句来自“背景—目的”语篇结构。VP1引入背景事件 ,VP2说明语用目的 ,是小句的焦点。重动句的语用价值在于引入VP1,而不是同时引入动词V的宾语与补语。“背景—目的”关系在汉语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V个VP"结构是否表示程度高的量,意义与V和VP之间的语义关系密切相关。"V个VP"结构中V和VP之间的语义关系复杂,具体可分为动作和方式、目的、时机、原因、受事和结果6类,其中表示动作和结果关系的"V个VP"结构(简称为S结果)在量的表达上存在着特殊性,是一种主观异态量表达结构,主要包括主观大量和反预期量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6.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中"可"的功能、"VP"的性质进行考察和探讨。"可VP"问句中,"可"是主要的疑问标记词语,"VP"可以是动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可VP"问句的焦点可区分为成分焦点和命题焦点,焦点不同,"可VP"问句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不同。  相似文献   

18.
对于动词省略产生的允准条件,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动词短语省略受制于句法表层结构的同一条件,但是许多事实表明,依照句法上的同一性要求,动词短语省略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获得允准。但是从语义因素的角度看,动词短语省略其实是建立在一定语境基础上的一种代形式,省略的动词短语与它的先行语表示出相同的特性。语义同一条件具备了成为一个动词短语省略允准条件所要求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33个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能带“的”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带“的”以后是自由的,另一种是带“的”以后是粘着的,绝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粘着的,相对程度副词修饰谓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带“的”一般是自由的。文章认为“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的”的语法功能存在着范畴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VP+来”和“VP+去”句式结构经历了历时发展的过程。“来”、“去”的虚化与进入“VP+来”、“VP+去”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二者的虚化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虚化历程中,存在共性特征,同时,也存在差异,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