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吕游的妈妈告诉我,一天晚上,吕游问她,“老师好”怎么写?妈妈给他写出来后,他又说,那“你好”怎么写呀?妈妈又给他写了出来。他小眼睛一转,若有所思地说:“为什么我说老师好,老师不说我好呢?”“老师不是也说‘你好’,‘吕游好’吗?”“说的时候少。”吕游的神情带着几分失落,“我真希望老师天天都说,老师要说我好,我就一天不淘气。”说到这儿,吕游的妈妈和我都笑了。  相似文献   

2.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去年春夏之交的一天,女儿喜滋滋地告诉我,她被老师封为“古诗词形象大使”了。 “上《浙江之潮》的时候,老师问有谁知道哪些诗句的‘之’和‘浙江之潮’的‘之’意思一样的?我举手说,‘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之’和它的意思一样的。老师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我会背《将进酒》。老师让我背了一遍,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神。于是,老师高兴地叫我为‘古诗词形象大使’。”  相似文献   

5.
课上一个老师说: “玛丽,我想请你给我一句以‘I’开头的句子。”玛丽想了一会儿,说道: “I is”老师打断了她,说: “不,玛丽,你不能以‘I is’作为句子的开头——你必须用‘I am’”。玛丽看上去很不安,说道: “但是老师……”老师叫道: “请你给我一句以‘I am’开头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冯萍 《教育文汇》2004,(11):37-37
“从来没有想到当了10多年学生的我,竟然也当起了‘老师’。在‘学生’(同学)的作文本上‘朱批’起来,太有意思了,这一年,我不仅批阅了十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精读’了十几篇文章.学到了十几位学生作文的长处……”这是一位学生以“互批”“互评”作文为话题写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7.
一   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我走进了一家“网吧”。刚刚步入“网民”行列的我,还不是很熟练地操作着。刚刚进入状态,便收到一句问候:   “嗨,你好,我是巧克力。”   唔,巧克力 ?真是又好吃又好听。冥冥之中我感到她是个女孩子,于是不假思索地和她聊了起来。   “你好,我是你的朋友。我们聊一会儿吧。”   “可以告诉我你的网名吗 ?”   “没有名字一样可以聊。”   “不嘛,我偏要知道。”   “好吧好吧,你可以叫我‘逍哥’。朋友们都这样称呼我。”   “真的吗 ?你不要骗我。”   “我从来不骗人。”   …  相似文献   

8.
40分与100分     
黄昏时候,大街上熙熙攘攘。石老师今日领得工薪,喜气洋洋地带着女儿梅梅去上街。正走到百货大楼门口。“石老师,您好!”冯老师也来到大楼门口,看见石老师就猛叫一声。“哦,你好!”她很快地随声应了一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时事政治测验得了‘40分’,我也危险极了,得了个‘60分’。全镇最好92分。”话完,唰的一声走了,也许有要紧事。“什么?40分?你……”他已走远了,她猛转回头,带着梅梅就走。“妈……”梅梅想问什么。  相似文献   

9.
微笑的魅力     
真没想到,微笑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同事在六年级学生中做关于校园生活质量调查时,有这样一道题:“在所有的任课老师中,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出人意料的是,有一位学生的问卷上赫然写着:“我最喜欢的这位老师,并不教我,她就是薛老师。因为每次和她打招呼的时候,她总是冲着我微微一笑,和气地回我一声‘你好!’。”  相似文献   

10.
“叮铃铃……”电话响了,都这么晚了,是谁呀? “喂,你好。”“请问是郭老师吗?” “是,你是……” “老师,‘嫁’给我吧!”  相似文献   

11.
小元元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一天,她对我说:“杜甫诗里有一个错误,还是我发现的。”我听了不知所云,要她具体讲一讲。她说:“我们书上有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是鸟,应该说‘两只黄鹂’,可是杜甫写的是‘两个黄鹂’。我问了老师,老师说:‘杜甫用词不当’。”孩子幼稚无知,误解不足为奇,但这位老师脱口而出说“杜甫用词不当”,其自信与大胆不能不令人骇异。我明确告诉元元,杜甫是伟大的诗人,被尊为  相似文献   

12.
今天,璐璐一大早就对我说:“老师,我想教小朋友折‘红心’,好吗?”我欣然同意。只见璐璐兴奋地走到前面,当起了“小老师”:“这颗‘红心’是用正方形纸折的。你们看,先这样折,这样折,然后翻过来,再这样,这样,这样就折好了。”由于她的叙述不具体,说得又快,小朋友们一脸的迷茫。当时我没有打断她,而是想引导她根据别人的反应进行自我调整。当许多孩子围着璐璐问这问那时,璐璐有些应接不暇了,她只好着急地来征求我的意见:“老师,我再讲一  相似文献   

13.
赵娜 《河南教育》2004,(8):49-49
那是一个明媚的午后,我刚迈进教室,便有几个小机灵急匆匆地跑过来报告:“老师,老师.我们教室后面的‘明星榜’出了问题。你看,班长刘洁的名字后面竟无缘无故多了一枚‘雏鹰奖章’。”接着就是同学们体一言我一语.班上很快乱成了一锅粥。我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一直呆在那儿一声不吭的刘洁,直觉告诉我就是她自己作的“案”。那一刻,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惋惜、无奈和愠怒直压心头。  相似文献   

14.
一次晨间分区活动中,我发觉一向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的路捷小朋友,手里抱着娃娃,低着头,两眼噙着泪花,一声不吭地呆坐着。我见状吓坏了,以为她生病了。我正要问她时,她突然开口了:“老师,我不玩‘娃娃家’游戏了。‘娃娃家’的‘娃娃’都有爸爸,而我没有。”说着竞大声地哭起来,哭得  相似文献   

15.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50年,中国发明了“时光机”,它可以穿越时空,返回远古或驶向未来。在“时光机”验机那天,我有幸成为它的第一位乘客。踏进机舱,我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把遥控器上的指针拨向了“22世纪”。“呼”地一声,“时光机”启动了,没过多久,我便来到22世纪。我走下时光机,好奇地四处张望,看见每个过路的行人都戴着一个近似“头盔”的东西。于是,我便走上前去问一位阿姨:“阿姨,你好。请问这里的人为什么都戴着‘头盔’呀?”阿姨对我说:“这不是‘头盔’,是‘防毒面具’。”“防毒面具?”我奇怪地问。“对呀。”阿姨接下去说,“…  相似文献   

17.
“牛”老师     
一走进教室,那群小家伙便围到我身边来。“刘老师,张丽南骂你是一头牛的牛老师。”“李明也说你是牛老师。”……顿时,我心中腾起一股怒火,“这两个讨厌鬼,太没教养了!”“张丽南、李明,你们俩站起来!”我大声叫道。这两个学生低着头,慢腾腾地站了起来,都不敢看我一眼。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一动不动地盯着我。看着这一切,我倒不忍心了,于是静下心,平静地问道:“张丽南,你为什么叫我‘牛老师’呀?”“我……我确实不知道你是‘牛’还是‘刘’……”眼里已噙满了泪水。“李明,张丽南是刚转到我们班上的,她不知道情有可原,而你,老师教了你三…  相似文献   

18.
一下课.小静就拿着刚下发的作文本来到讲台前。她指着习作中被我用红笔圈起来的“尴尬”二字,不解地问我:“朱老师,我错在哪里?”我微笑着作答:“你把这两个字的部首写错了,应是‘九’字部,而不是你所写的‘尢’。”我边说边用手指头比划了一下她写的这个我不认识的部首.内心暗自得意:小马虎.你老师我“火眼金睛”,你作业中的丝毫错误也休想在我眼皮底下逃之天天.小静不服气地说:“是这样写啊!不是‘九’!”我不以为然:“不相信.你可以去查查字典。”小静拿着作业本,转身回座位查起字典来。我也坐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等着她.等着她片刻后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19.
朱华贤 《师道》2005,(9):43-44
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分析完课内容之后,她说:“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请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学生们有的木然,有的互相看看,有的埋头不语,无一人举手。见无人响应,老师又重复了一遍。停了一会儿,一个平时很爱举手的虎头虎脑的男生终于站了起来问:“老师,课第二小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五小节义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前面说必须‘纹丝不动’,后面怎么能‘扭转头一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中,选编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文中开头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教参》中针对“美丽”一词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美丽’一词形容蔡老师,指出她的外表美。”很显然画横线处编者是想让我们填上“外貌”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