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途真是没有捷径,唯一的正道是创新。都在嚷嚷创新了,但看看所谓创新的作品,大都是垃圾,文化垃圾多,国之耻。创新是探险,历来真正有创新贡献者,全来自实践,且大都付出了身家性命的代价,想轻易偷个创新美名,将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2.
(随想录)、(再思录)是巴金晚年的重要作品,在这两部书中,巴老认为,没有作品便没有作家。作家要把心交给读者。要敢于反封建反虚无主义,敢于讲真话;不要害怕文化开放。要彻底进行教育改革,要尽快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等,这都具有现实的和历史的深刻意义。因此。这两部重要作品,是作家晚年创新思维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庾信的后期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集六朝大成的作家庾信,虽有众多作品传世,却没有较系统的学理论作品。从庾信作品中的片言只语及其创作实践去探索他的学思想,庾信的学观包括学创作应“含吐性灵”、“以悲为主”和追求“词高意远”三方面。这对南北朝以前的学主张虽有继承,但更多创新。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作品,就没有流传千古的佳作。没有想象,也就不可能有永恒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动力和不竭的开发主观世界的重大发明。想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优化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优化民族创新精神永不枯竭的重要手段。加强想象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想象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见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5.
段开荣 《甘肃教育》2011,(10):36-36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平”不仅指平淡没有波澜,也指平常没有新意。近年来,不少学校以“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为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创新旗帜引导下挑战传统作文,表现出可贵的精神和勇气,也涌现出一大批新人和新作品。但也应该看到,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创新认识肤浅,表现出很多问题。这与教师的引导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既有新意、有特色,而又不至于走向极端、陷入误区呢?  相似文献   

6.
写作活动具有整体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所谓整体性包括写作素质的整体性、写作过程的整体性、写作结果即作品构成的整体性。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是作人格素养、知识体系、能力构成等整体性的综合素质的一个全息缩影。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独创活动。不可避免地具有鲜明的个人化和个性化特点,没有个性就没有作品的生命。通行的写作教材对于写作活动的认识和论述是有偏差的。这种错误的写作理论是误导大中小学写作教学及学生作实践走入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提倡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当今,重视写作活动本身的本质特点,才能做到掌握和尊重写作教学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进行教学,真正培养在写作方面具有创造精神、创新实践能力的个性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我校六(1)班的学生参加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陶艺。一开始,基地上的徐老师教学生用模具制作作品。徐老师先给大家看了一些作品,但并没有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作品,而在学生制作完一个的时候,就说:“同学们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作品。”大部分学生没有创新,而有一小部分的学  相似文献   

8.
凡有创意的作,都可以叫创新作。创新的特点在于“新”,在于它的创造性。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在某一方面有超人之处,都应该算创新作。这种创新作是一种有限的创新,它和学作品中的创新有点面之分、高低之分,不能把作创新与学作品中的创新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9.
绘画作品创新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绘画作品是否具有审美内涵,关键在于创作过程中对创新的把握。创新不是突发奇想的简单思雏创造过程,作品创新与创作心态、创作个体的自由意识、传统绘画、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四个方面有很深的联系,四个方面对绘画作品的质量好坏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呢 ?   首先,在学生欣赏作品时,教师注重引导他们了解作品形式的多样性,认识作品的创新价值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而言,让学生一是了解作品新颖的构思,二是了解作品和谐的色彩搭配,三是了解作品独特的表现技法。   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要求他们从平凡的材料中,展开想象,创作出新颖的作品。例如,从河滩捡来的圆卵石可用来做人头,在上面加工可成人像,捡的树根可做根雕,用易拉罐可制作小动物,用…  相似文献   

11.
电影作品的主题是受到电影创作特殊规律制约的一种客观存在。从作品的酝酿,到作品的创作(制作),乃至最后被电影观众所观赏,主题无时无处不在;即使那些所谓的“无主题”创作,也是包含无主题论者自身想要表现的主题的。倘若某部电影作品真的没有了主题,那么这部电影作品一定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桃花女》在元杂剧研究方面并非是一篇颇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其内容、语言及其风格方面与其他元杂剧相比并没有更多创新。但是,作为一篇反映当时风俗的民俗文化作品而言,却具有其他作品所无法取代的研究价值,它填补了正史的一些空白之处,特别是在元代的婚俗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从这一角度入手,不仅能发掘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蕴含,还能为元杂剧研究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性格在学作品中犹如血液之存在于人体,人物性格是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作品中没有无性格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性格,本从人物性格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三方面对人物性格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左思是西晋杰出的作家和诗人,但观今人的研究成果,涉及其思想方面的既少又不够深入,而且对怎样去研究其思想没有创新。本文利用左思流传至今的作品及与其相关的材料,力求对左思的心态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以期推荐一种左思思想研究的有效方法或技巧。  相似文献   

15.
高秉盈 《甘肃教育》2003,(11):15-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既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又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前苏联作家裴定说:“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学生作文差,大多差在语言。作文要创新,也理当着眼于语言的创新。需要指出的是,语言的创新,必须立足于足量的常规训练基础之上,不可急于求成。理论界近年来极力倡导创新.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因受传统小学美术绘画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作品也缺乏创造力。新课标提出:“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认为这切中了以往美术教学的弊端。为此,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读出创造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而我这里讲的“创造”,仅仅指的是作者在文中有意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而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对这些“空间”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不可缺的动力机制之一,它能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对作品“空间”进行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促进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里的许多作品在主题、人物、内容上没有定论,文学鉴赏的创造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对文本作多样性的解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廷义 《作文》2023,(3):34-37
<正>主题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国家发展要创新,我们生活中也需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我们还在黑暗里求索;没有创新,我们还要历经艰险、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没有现在这样的现代化。唯有创新,人类才走向了文明。  相似文献   

20.
王庆东 《山东教育》2004,(35):45-46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起点,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意识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以促进和保证创新活动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