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年到国外去,或者外国朋友到中国来,言谈中觉得他们对中国的情况比以往了解得多了。这自然与中国地位的上升有关,也是我们注重对外推介的结果。谈到中国的文化艺术,经常有外国人提到“茉莉花”,有的还会哼上一曲,不过,哼的只是歌曲《好一朵  相似文献   

2.
崔海波 《早期教育》2001,(14):12-12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认为母亲的歌声能促进孩子听力的发展。我的歌喉虽不能亮相于大雅之堂,但给女儿唱唱催眼曲还是能够对付的。从小家伙刚出生起,我就天天对着她哼《茉莉花》,这也是她最早学会的一首歌。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到国外去,或者外国朋友到中国来,言谈中觉得他们对中国的情况比以往了解得多了。这自然与中国地位的上升有关, 也是我们注重对外推介的结果。谈到中国的文化艺术,经常有外国人提到"茉莉花",有  相似文献   

4.
一、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二、教学内容: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三、学情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虽然有的学生有点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曲难忘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把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8分钟的舞台交给了这首《茉莉花》,震撼全场。而在我出访比利时的那段日子里,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这朵“茉莉花”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一推开利民学校初三班的教室门,我就后悔了。 这是怎样的一群学生啊——教室里竟没有一个人发现我把笨重的门推开了——他们忙得很,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折纸飞机,有的在侃足球,有的在哼小调,有的在扳手腕,有的在捉小鸡,有的在与周公约会……难道他们竟听不见铃声吗?第二遍铃都响过了。 “那所私立学校简直就是收容所。它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其他学校开除过的。到那里上课命  相似文献   

7.
茉莉飘香     
母亲打电话来说,老家院子里的茉莉花开了,满院飘香。茉莉花是我童年最芬芳的记忆。老家的院坝里栽了几株茉莉,茉莉什么时候走进童年的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母亲经常给茉莉上肥,母亲说茉莉喜肥,多施肥才开得繁开得香。一到夏天满树馥郁芬芳,在灿烂的阳光下,那翡翠般的碧叶,油绿发亮,珠圆玉润皎洁的花朵朴实无华,有的怒放,有的含苞,有的无拘无束地站立枝头,有的含羞脉脉藏于碧叶之下。小小的花朵像雪花一样轻灵地撒满枝丫,在阳光的抚摸下,泛着象牙般的光泽。母亲说花是有温度的,茉莉花不像石榴一般火热,也不像梅花那样冰冷,茉莉是清凉的,在盛夏…  相似文献   

8.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茉莉花》令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在我美丽的家乡——横县,就有那一朵朵雪白雪白的茉莉花。那银白色的茉莉花朵,像玲珑的古式纽扣一样,缀在翠绿的枝叶中。它们不但长得美,花蕊处还散发出阵阵芳香,这优雅的清香使人如痴如醉。听爸爸说横县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茉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被誉为中国的茉莉花之都。横县茉莉花花蕾大、花期长、香气浓郁持久,是茉莉花中的上品。爸爸见我对茉莉花的兴趣很浓,就带我去我们家的茉莉花园看看。刚走进花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茉莉的海洋…  相似文献   

9.
茉莉花香     
那缕清香淡淡的,幽幽的,在空中悠然飘着。无风的天气,那香气仿佛是深山的一泓清泉,那么纯静,那么清新。清泉可以留住飞鸟的身影,而茉莉花香却能抓住我的心。如果有风,那茉莉花香,好像突然活泼起来了。这时候的花香如同俏皮的小孩,与你玩着捉迷藏,那香味只露了一下头,很快就藏起来了。茉莉花长得小巧,花也玲珑。养在花盆里,一丛翠绿的叶,一朵朵雪白的花。小小的茉莉花有些害羞,即使盛开,舒展的花瓣似乎也要随时聚拢来。它的香味人人喜爱,有人还把它编成歌,一唱就全国闻名,据说连外国人也喜欢唱呢!这不,连我也能哼上几句:“好一朵茉莉花啊,好…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许多动物。大家都嫌乌龟笨手笨脚的,瞧不起它。 一天早上,大家合伙去打猎。乌龟也想跟大家一块去,但没有一个人肯答应它,有的鼻子一哼,有的嘴一翘,有的手一甩,有的眼一瞟,还有的甚至哈哈大笑。乌龟很生气:“不让去就不去呗,顶多少吃顿肉,干嘛这么随便嘲弄人!”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上午,数学老师手捧一沓试卷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有的同学看到了试卷,倒吸了一口凉气;有的在小声议论着:"惨了!"我则镇定地坐在位子上,不慌不忙的,笑着想:这有什么难的,考试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哼!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辽阳市有一盆茉莉花,每当傍晚时分都会为它的主人奉上一首动人的歌曲。这盆茉莉花的主人樊洪玉老人,平时喜欢养些花花草草。在众多的花儿中,那盆茉莉花可以算是他的最爱了。这盆茉莉花自从五年前从花市上买来,就一直陪伴着老人。老人对茉莉花的照料也是格外地精心。  相似文献   

13.
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晨,还没有睁开眼,我便闻到一股扑鼻的芳香,那么清新,那么幽然,我急忙起来寻找这迷人的芳香。我惊呆了,散发出这香的居然是我家花盆中那朵不起眼的茉莉花。说惊呆,是因为我记忆中的花盆一片"荒芜",如今却开出了这样美丽的茉莉花。在这国庆期间,我心中想起了祖国——坚强的母亲。就像从一片荒芜到播下种子,再到开出美丽的花朵。一片荒芜的国土"忆往事峥嵘岁月稠",祖国一定牢记着旧中国遭受侵略者的残暴。曾记得,火烧圆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百家斯特娜夫人认为母亲的歌声能促进孩子听力的发展。我的歌喉虽不能亮相于大雅之堂,但给女儿唱唱催眠曲还是能够对付的。从小家伙刚出生起,我就天天对着她哼《茉莉花》,这也是她最早学会的一首歌。 女儿一周岁时,我买来了一盒VCD光盘,里面有四十多首儿童歌曲,每天放给女儿听。原以为这样一来我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哪里想到,过了一段日子后,睡前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2·通过两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3·通过“唱唱”这一教学手段(将江苏两首风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来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歌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于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并且各地域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方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茉莉花》在二百多年的流传中不断发生变化,在各国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版本,流传极为广泛。每一个文化区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和风格。文章以《茉莉花》为例,结合地方语言、地理因素和文化传统总结出了不同地域《茉莉花》的不同演唱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准确地把握民歌的主题思想是唱好一个民歌的关键 一般地说民歌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绪是较简单明确的,很容易被歌者抓住,但是往往由于歌者的文化修养、思维方式不一,很容易产生对歌曲的多种不同理解。例如: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以及江苏民歌《茉莉花》、有的歌者将其唱得朴实生动、潇洒大方、个性鲜明、情感真挚,有的歌者却将其唱得矫  相似文献   

19.
<正> 去过北京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北京人讲话不太张嘴,习惯用鼻子“哼”着讲,这种特殊的讲话习惯,使北京人唱的京剧韵味好听。因为中国京剧,主要是依据北京的语言习惯,巧妙地运用“哼鸣”这一发音原理来演唱,所以唱出的声音给人感觉气特别顺,位置特高,象是从鼻子上部哼出来的,其中“黑头唱法”更为典型。实质上任何一种唱法都是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从西洋唱法传入中国后,在声乐界常谈到“头腔”共鸣的说法,意大利语叫(Vibrato)。所谓头腔共鸣,就是调节和运用好鼻腔共鸣与其它腔体的混合共鸣,中国京剧唱法正是充分运用了这一科学方法。 多年来,我国声乐艺术界有不少人对“哼鸣”训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把用“哼鸣”的感觉去歌唱视为鼻音唱法和羊叫声等,不少歌者和教者把“哼鸣”练习仅用于开嗓音,而未把它放在声音训练的重要位置上来,有的甚至还视为禁区,其实那是一种误解。“哼鸣”就是当发音体发出声音的同时,会厌打开,软腭让开通道,直接通向鼻腔产生共鸣的声音。从物理共振学来说:没有共鸣的声音是较刺耳的,飞机在地面的响声是吱吱刺耳的,而飞上天空后的响声与地球高低不平的大小山峰和天空形成巨大的音箱产生共振后,传入我们耳朵里嗡嗡响的声音是有共鸣的。“哼鸣”正是符合这?  相似文献   

20.
牛晓 《贵州教育》2022,(9):47-48
<正>一、利用区域优势,发现民族文化1.歌曲《茉莉花》的起源。“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据介绍,《茉莉花》起源于明代,明朝皇帝朱元璋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为惩治官员腐败,他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一日,重臣常遇春、徐达和沐英聚会,他们想到现在战战兢兢的官场生活,不禁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