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改革传统的丧葬陋习,建设健康向上的殡葬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推进殡葬改革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殡葬文化,需要我们强化殡葬文化宣传,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自觉抵制低俗的丧葬陋习,鼓励居民选择骨灰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殡葬,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  相似文献   

2.
殡葬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在四大民俗活动(婚、丧、节、寿)中,殡葬所包藏的文化内涵最深厚,对人的心灵震撼最深刻,因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殡葬是生者按照自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所设计的,也是办给生者看的,一场殡葬是否合格也是由生者来评判的,它的最终目的仍是生存者.因此,殡葬文化,其中隐藏或寄托了对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的理解,对永生的追求,对现存社会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农村殡葬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殡葬形式有利有弊,而现行法规下殡葬制度又存在诸多不足。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完善现有的农村殡葬制度,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传承孝道文化,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殡葬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4月,我国开始了从传统土葬到火葬的殡葬变革.50多年来,我国推行的这种殡葬变革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甚至人权问题.为了推动我国殡葬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尊重传统殡葬文化核心价值取向,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殡葬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继续加快殡葬改革步伐、提升殡葬服务层次的重要基础和参考.本文就当前殡葬档案管理职能定位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此推动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殡葬改革工作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公众对其公益性质疑。理应进一步深化殡葬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在殡葬事业中的角色定位;构建全新的殡葬事业管理经营体制;规范殡葬服务市场,强化殡葬行业监管;改善落后殡葬习俗,推行文明生态殡葬;夯实殡葬执法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现公益与效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华夏文化以伦理德行为尚,在殡葬方面强调慎终追远。历代华人迁流他乡开拓新天地,依靠着延续传统殡葬礼仪的社会教育,在异地重塑自身文化认同,建立异地无殊中华的生存认识,取得持续与增强族群文化传承与内聚力的显著效果,并与当今的公民生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一些和死亡、殡葬有关的汉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殡葬习俗。最初,这些殡葬习俗都表现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些习俗逐渐复杂起来。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之情,蒙上了迷信的外衣,严重地制约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沿袭下来的殡葬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传统殡葬出现的"占地"、"暴利"等问题,提出全面推行绿色环保殡葬的建议及对策。这将是我国殡葬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殡葬行业已经成为了众人皆知的暴利行业,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殡葬行业行政性垄断的盛行.行政性垄断的基础是行政权力,相关主体滥用了其行政权力进行垄断行为,继而损害公众利益造成不利的后果.行政性垄断的构成包括主体、行为、后果等方面,针对殡葬行业的垄断现状,必须在限制权力、加强监管、完善立法等方面展开措施,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行业经营者的利益,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侗族丧葬仪式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人生仪礼,它的内容和形式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侗族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仪式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组成部分,在仪式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赞颂亡者功德、沟通人神对话等媒介的作用。解读龙额侗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对了解和研究侗族丧葬仪式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肇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丧葬习俗是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一种民俗,是了解社会变迁的窗口。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变化给丧葬习俗带来了新的变迁。丧葬习俗的变迁可以反映一个历史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研究丧葬习俗变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余舒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21-25,50
彝族丧葬仪式是彝族传统文化的反映。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彝族由于居住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其形式、内容各异。威宁蘑菇村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虽然丧葬仪式有其它民族文化互融的成分,但是也保持着自身的文化特质。彝族丧葬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是由其社会性、集体性、环境适应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着包括丧葬文化在内的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考释"丧"、"葬"等相关汉字,从死亡称谓、丧葬方式及丧葬习俗三个方面,透视了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根源及其对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和阶级统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彝语"雨斗"译为"献祭",即献祭仪式。雨斗仪式是丧礼的重要仪式之一,向人们展现的不仅是仪式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网络互动关系的建构等意义。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彝族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汉水流域丧歌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水文化事象,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典范的孝文化、乐感文化和伦理习俗文化等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核。迎来送往、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等传统道德标准是汉水流域丧歌创作和流传的最深刻文化动因,而其巨大的习俗传承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心理价值和美学认同价值则是其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最直接的现实动因。演唱丧歌是汉水文化习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几乎伴随着汉水流域民俗大礼———丧礼形式的每一过程。加之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在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朝代汉代和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文化富集区所在地,在中国文化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中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因而,挖掘、整理、保护好汉水流域丧歌,并进而认识、利用、传承好汉水流域丧歌,不仅对于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利用地方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辨证深入地全面认识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更具有直接强大的现实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文化,从民族丧葬习俗中可以探视出其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这既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其成员的日常行为方式。哈尼族丧葬习俗具有重视祭送死者亡灵回归祖先故地、凶死与善终的严格区分、浓厚的迷信色彩、普遍盛行"哭丧"、重杀牲祭灵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长阳自古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跳丧是当地十分流行的丧俗,是土家在民间保存最完整、最古朴的一种民间文化。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已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日臻重要的新形势下,当地部门对跳丧这一地方性文化因地制宜的开发是十分有意义并具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9.
对死亡观念的认识成为许多民族丧葬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本文试就白族支系怒江勒墨人丧葬习俗仪式及其中表现的死亡观作粗略探析,以求揭示勒墨人丧葬习俗的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勒墨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勒墨人先民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