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山市皮影剧团成立于1943年。在半个世纪的影艺生涯中,广聚影界英才,具有雄厚的艺术实力,成为唐山影界的代表。唐山皮影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她发源于河北冀东地区的滦州,兴盛于乐亭(县),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因影人、道具是用驴皮雕刻而成,故又称"驴皮影"。唐山皮影是一种傀儡艺术,前设"影窗",演员在窗后操纵影人表演,配以灯光、效果、音乐、唱腔,活灵活现地刻划人物,曲折生动地演绎故事。角色齐全,分"小"(旦)、"生"、"髯"(老生)、"大"(花脸)、"丑"等行当,各行当有其独特的造型…  相似文献   

2.
钱国宏 《世界文化》2014,(10):38-39
对皮影收藏有着多年感情的我,前不久居然在泰国也淘了回皮影,真是开眼、开怀又开心!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我国是皮影之乡,皮影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电影鼻祖”。而在泰国,居然也有皮影,他们把皮影戏称作“喃戏”。借着工作考察的机会,我不仅在泰国欣赏到了别开生面的喃戏,而且还淘到了几张难得的泰国皮影制件。  相似文献   

3.
刘翔南 《寻根》2005,(6):126-129
唐山过台湾,是指历史上由祖国大陆向台湾岛的移民活动。清代《台湾志略》记载:“台湾人称内地为唐山,内地人日唐人。”由此可见,“唐山”就是台湾人对祖国大陆的称呼。在台湾省,“唐山过台湾”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一句话,直到现在,很多台湾人仍把回大陆叫“回唐山”。  相似文献   

4.
乐亭大鼓     
姚芳 《寻根》2012,(2):106-110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盛行于冀东广大地区,在北京、天津、承德及东北三省亦有相当的影响。乐亭大鼓唱词韵、散相间,说唱并重,具有浅显易懂、雅俗共赏等多种特点。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分“上”“凡”两个腔系。庄严里兼有优美,委婉中包含古朴。板式完备,  相似文献   

5.
莆仙戏旧称“兴化戏”,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莆仙古属兴化府而得名,1952年改称现名。其戏班曾远赴东南亚的莆仙人聚居地演出。莆仙戏历史悠久,其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表演形式等,至今仍保留宋元南戏遗风,故被学术界、戏史界誉称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是中国古老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唐宋,初以歌舞百戏盛行于世。宋代时吸收了“吴歌”、“楚谣”及杂剧表演后,其艺术形式日臻完美,宋人曾有诗文描述当时演出盛况。明清时代是莆仙戏的繁荣时期,自清中叶到清末,莆仙两县的戏班达到150多个,人称莆地为…  相似文献   

6.
评剧漫谈     
王春斌  胡振华 《寻根》2007,(3):136-141
评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是由流行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滦南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从冀东民间演唱“莲花落”衍变发展为“评剧”(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经过了“莲花落”、“拆出戏”、“平腔梆子戏”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之影戏华彩——中国美术馆藏皮影珍品展》6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乃中国美术馆藏17000余件皮影中罕见珍品的首次影剧团在馆演出3天皮影大戏,使观众参观平面展览的同时领略皮影艺术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与原生形态。[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吉普赛人也叫茨冈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国人称他们为吉普赛人,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而他们则自称为多姆人(Rom),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多姆”的原意是“人”。总之,吉普赛人有许许多多的名称,但这都是其他民族强加给他们的,而且根据主观臆断确定了他们的族源,编纂了他们的历史。经专家考证,他们是以游荡为生活特色的一个民族,原住印度西北部,由古代印度的多姆族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425年左右,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湾岸边高地上竖起一座面向大海的新坟。墓前石碑上刻着如下铭文:“此墓收葬吕克瑟司之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之中最优秀者,他在多里亚人的国度里长大,但是为了逃避无法忍受的流言蜚语,他来到图里奥伊,并最后长眠于这里。”这位客死异乡的人,正是因创作《希腊波斯战争史》(简称《历史》)一书而名扬古今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在古罗马时代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方言(即闽南话),是福建汉语方言之一。福建汉语方言的形成,首先应追溯的是汉人及汉语入闽的历史。从现有考古遗物看,上古时代,中原汉人的足迹已踏进福建。以此推断,汉人及汉语入闽的时间,应在先秦之时,由此形成福建汉语方言。因而历史悠久的福建汉语方言,在保存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特点方面,在中国汉语诸方言中十分显著的。尤其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更是如此。例如在语音方面,闽南方言与古音平仄大体吻合;古音入声,在当今普通话已不存在,而在闽南方言却依然保存。正由于闽南方言的声调和音韵保存众多的古音成份,因而,用闽南方言吟…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有一个拉丁美洲最大的艺术节——塞万提斯艺术节,亦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艺术节之一。偏她又选了个绝好的去处——著名的旅游城市瓜纳华托作举办地,将欣赏艺术与旅游汇于一行,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观光者蜂拥而至。固定人口只有门万的小小山城瓜纳华托,初建于16世纪,依傍着半月山脉因势而造,由于保存完好的西班牙殖民时期小市镇的欧风古貌及她在墨西哥历史上的独特价值,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墨西哥人称其为“墨西哥独立的摇篮,美洲殖民时代之瑰宝”。在这袖珍山城,一年一度的塞万提斯艺术节从19…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中国有百越,百越按汉语为很多种越人之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后汉服虔注《汉书》为“非一种,若今言百蛮也”。据此,即由浙江到越南沿海地区都是汉人称为“百越”之地。但是从古越语来看,越人称“百越”则又不同。古越语“百”与“卜”、“濮”、“白”同音,意即“人”,即“百越”在越语解为“人越”,越语用倒装,译为汉语为“越人”之意。这种“越人”分布是在楚国南方即五岭山地前后。《吕氏春秋·恃君览》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相似文献   

13.
张凤 《寻根》2003,(4):92-94
何凡先生为联合副刊写的“玻璃垫上”是我们从小爱读的专栏,而林海音女士是许多文坛前辈崇敬的“林先生”、“林阿姨”,我尊称两老为“何凡伯伯”、“海音阿姨”是因他俩是学长的双亲,绍光和我跟她的公子夏烈(祖焯)及媳妇龚明祺都在密西根前后同学。  相似文献   

14.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一见面,操着方言,情感马上就近了许多。奇怪的是“连城老乡”见面,说的却是普通话,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着“老乡”的招牌套近乎的。别冤枉他们了,不必怀疑,他们确确实实是“老乡”。只是连城有一怪,虽然连城话属客家语系,但五里一方言,隔条河,翻座山,语言就难勾通了。因此,这里流行普通话,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说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纽约那条宽22~45米、长50里、两旁大厦林立、高楼蔽日的繁华大街,南起炮台公园,与自由女神像隔河相望,中段是纽约的商业文娱总汇,北达哈姆莱区,犹如一条喧闹的长河,纵贯曼哈顿,人称其为Broad way——宽街,又有“伟大的白光大道”美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百老汇大街。而在第七大道与43街交汇处有一细长广场,即百老汇的心脏——“时代广场”。这个广场周围被称为剧院区,遍布着大小40多家剧院,而在上世纪20年代鼎盛时期曾达80余座。不远处,便是以上百名漂亮女郎表演华丽整齐的“大腿舞”而闻名遐迩的世界最大剧院——可容纳6200名…  相似文献   

16.
张慧 《华夏文化》2005,(2):16-16
《南京日报》3月17日“非常关注”(B5)版上刊登一篇有关张中行的文章,序中说:“北大燕园曾住着四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人称‘未名四老’。四老中的金、邓、季已仙逝,张中行也已96岁高龄了。”看此,我很吃惊,因为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市民,但还算关注文化和新闻,像季老这样的国家级文学大家,如果“仙逝”了媒体应有所报道,  相似文献   

17.
《廣新方言》是沈兼士语言文字學尤其是方言學成就的重要學術著作。由於沈兼士早年的事迹罕爲人知,平生以字行,本名反而被人遗忘;在乃師章太炎《新方言》影饗下而撰著的《廣新方言》,也焉世人遗忘至今。文章從考證沈兼士的本名着手,證明署名沈擎的《廣新方言》一書乃沈兼士的著作,進而封《廣新方言》的编纂體例和训释條例、音轉理論、語言學償值及其性質等方面進行詳細研究,以见沈兼士在近代中國學術與政治上的貢獻。《廣新方言》一書的發现,不僅爲考察沈氏早年生平與學術提供了寶貴数據,而且是探究沈氏學術與思想變遷的關鍵,爲研究中國近現代學術的傅承與中國方言學從傅統向现代的轉型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歷史文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瓷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聪慧睿智的匠师将同样是国粹的中国画引入其中,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恽南田、八大山人等古代国画大家的作品,均为绘瓷样式而被大量复制模仿,使瓷器身价陡增。在现代绘画中,被古代文人视为“匠者所为”的瓷器,与剪纸、皮影、年画等均受到画家重视并被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葛承雍 《寻根》2000,(5):100-106
在中国北方汉语方言中,有许多地方将用湿适中的黏土放在模子中夯打而成的方形土坯,叫作“胡墼”。例如陕西关中“胡墼”,又写用“胡基”、“胡期”或“胡其”,山西太原、忻州、万荣等地就叫“胡墼”,青海西宁地叫“胡墼”  相似文献   

20.
北岛 《世界文化》2004,(1):45-46
威士忌:苏格兰生命之水。一说起威士忌,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具有各式各样独特滋味和香味的琥珀色液体,它是苏格兰人引以为自豪的特产。苏格兰人称他们心爱的威士忌为“生命之水”,其金黄色泽被誉为“太阳的光芒”。英国人讲究餐前和餐后喝威士忌,席间则以葡萄酒佐餐。他们认为:品尝威士忌一定得专心致志,因此绝不能边吃边喝,要一口一口慢慢品尝享受,这样才能喝出威士忌的真正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