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言的《生死疲劳》与朱天文的《巫言》在2008年“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终审时对决。《生死疲劳》从人畜六道轮回的观点,写半个世纪中共政权下的农村变化;《巫言》则由一位深情却孤意的女性娓娓诉说生活与创作经验。决选的结果由《生死疲劳》胜出,《巫言》的成就其实可以等量齐观。若以1949年标志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至2008年适为一甲子的结束,60年来的中文小说精彩纷呈,以朱天文和莫言各自所占的位置为探索的起点,可以探讨他们各自所承袭的写作渊源和所延伸的谱系,并且进一步借着这两位作家的创作,反思当代中文小说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
看《收获》     
莫言的长篇总是让人有深入阐释的欲望,却很难做出好坏与爱憎的判断,这源于文本自身的宽阔、繁复、自足,以及浑沌。他能把一潭腥臭的死水搅出日月星辰气象万千来,莫言的老实和狡猾都在于此,他有化沉重为浩荡的能力。长篇《蛙》要处理的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生育。这或可看作是在《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之后莫言的“身体写作”的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3.
莫言崛起于新时期,是当代坛的一个重镇,不断有新作佳作推出,其创作不息,求新求变不止。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期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同时,莫言又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的作家,在对农村农民的现实关怀情绪上,《天堂蒜薹之歌》是《红高粱家族》第五部《奇死》第七节的继续和发展。本从对莫言叙事模式的本分析人手,考察莫言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  相似文献   

4.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说:"莫言的作品大多喜欢,而我最喜欢的是《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在叶开看来,莫言的书中,对社会不公正的抨击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堂蒜薹之歌》,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如《蛙》。如果是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叶开的建议是《红高粱》。有评论说,年轻的一  相似文献   

5.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6.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 春节来临的标志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他喜欢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7.
女性形象一直是历代文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前景的关注。而中国文学作家莫言在作品中真实记录了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也揭示了男权制度下女性的凄惨命运。福克纳和莫言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刻画。本文对《喧哗与骚动》和《红高粱》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位作家对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期许。  相似文献   

8.
依凭对"高密东北乡"的独特叙事,莫言不仅获得了国内文坛主流作家的崇高地位,也赢得了国际文坛重要作家的充分认同。在葛浩文已译介的20多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近50部作品中,莫言的小说翻译最多。《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标识性小说,其英文版充分表征了葛浩文以"直译式意译"或"异化式归化"为原则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和道德观有依附于正史的特点,但是这种特点在近现代已经开始动摇,30年代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开创了以"风俗史"写历史的先河,为历史小说带来了新的风貌。而80年代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突破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叙事,成为了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尽管书写于不同的年代,但都表现出了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历史观和道德观,并较好地完成了史性与诗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莫言是新时期著名先锋作家,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敢想敢写,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汪洋恣肆、绚丽多姿的"前景化"语言,成就了大量的语言前景化现象。本文通过葛浩文先生翻译的《生死疲劳》,展现译文中如何体现莫言的前景化语言平行原则。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一直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每部作品都透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也一直在读者的关注之中。2000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檀香刑》。在这部小说中,莫言坚持了他一以贯之的民间叙述立场,同时也让人想起《红高粱》等一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12.
莫言《白棉花》将视野定格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小有名气的产棉县山东高密县,塑造了方碧玉这一性格鲜明具有悲剧意蕴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位追求爱情、追求独立、反抗权威的殉道者。  相似文献   

13.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判;《生死疲劳》通过动物叙述者的设置以及两种思想范式的矛盾冲突,探讨了叙述本身的可靠性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一位在叙事上不断求新探索的作家,他总是着意追求以多种叙述视角和多样的话语形态营造出狂欢化的叙事美学风格。发表于2003年的《四十一炮》是莫言这一叙事努力的里程碑式的收获。在《四十一炮》中,叙述者罗小通穿行在现实与想象之间,他的叙述与故事相互纠缠交织、平行推进,俨然一曲严整的二重奏。无论是话语的对立、交织与重叠,还是记忆、想象与现实的相反相衬,都在叙述者的操控下呈现出狂欢化复调叙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自觉地从中国传统小说中汲取营养的小说家。她非常推崇传统世情小说,自述《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还说“《醒世姻缘》和《海上花》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最好的写实的作品”。同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莫言作品、体会莫言的写作风格,选取获得2011年矛盾文学奖的莫言长篇小说《蛙》,试图通过对《蛙》中姑姑的性格特征分析,为读者提供阅读思维多元化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檀香刑》和贾平凹的《秦腔》作为新世纪以来重要的长篇小说,与中国传统戏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显示了与地方戏曲的密切关联和深厚渊源。《檀香刑》是借鉴民间戏曲猫腔写小说的典范之作,《秦腔》的叙事也处处渗透着秦腔戏曲的影响。戏曲元素在两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各有不同,其影响下的小说深层结构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作者之所以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戏曲元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生命中具有深厚的戏曲情结,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戏曲作为重塑精神故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并非戏言     
《师道》2013,(7):120-120
《莫言》说:我有一个《梦》,就是《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不管《爱迪生怎样看手机》,我认为《更重要的事》是能《捐助》一些贫困学生。让《走过》的《青春》能像老子一样《上善若水任方圆》。——高考作文题目串烧  相似文献   

19.
莫言在“现实的民间”的基础上构建出“文学形态下民间”——“高密东北乡”。莫言将众多民间文化融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笔者意图挖掘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红高粱》《高粱酒》中的民俗意象,解析其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韩少功与莫言在《爸爸爸》和《丰乳肥臀》中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之“根”的找回,而且共同塑造了鲜明的“母亲”形象。但两位母亲形象却迥然不同。对比分析二者在生存境遇与生命态度两方面呈现出的相异特征,探究“母亲”形象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韩少功与莫言在相异的“母亲”形象塑造中实现着对寻根文化主题的殊途同归,从而可增进对作家作品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