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献花 《辅导员》2014,(13):23-23
5月30日,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一小学的孩子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即将到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和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开始前,辅导员老师首先带领大家通过动画片重温了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让孩子们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传统佳节的魅力。随后展开了以“欢庆六一粽香情浓”为主题的融情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来临了。以往,端午节都是从外头买粽子,吃现成的。今年可就不同了,我们全家人都提议自己包粽子。端午节这天,妈妈买来了粽叶、糯米、绳子。“包粽子喽!”随着妈妈的一声令下,我们全家人一齐出动。我放下手中的笔,奶奶放下了晒衣架,爸爸关了电视,妹妹放下了布娃娃,一起跑到桌子前,望着包粽子的材料,不知如何下手。妈妈笑着说:“我做个示范给你们看。”妈妈抓起一片粽叶,卷成一个菱角形,往里面装上糯米,封好口,系上一根绳子。就这样,三下五除二包了一个粽子。我心想:这不是挺简单吗?于是,我也学着妈妈的样,把粽叶一卷,可这粽叶到我手里…  相似文献   

3.
孵蛋行动,建立亲密关系在主题活动“妈咪宝贝”中,孩子们进行了护蛋行动。他们总会问:“我们保护的蛋宝宝什么时候能孵出小鸡?”于是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吗?”班上孵过小鸡的哈尼说:“受精蛋放在孵化箱里可以孵出小鸡。”孩子和老师一起查找了资料,并请哈尼妈妈帮助购买了6枚受精蛋。孩子们每天都会围在孵化箱旁边打着手电筒照一照蛋宝宝,还在日历上贴小红点记录孵蛋的天数。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1日,鹤峰县委书记孙学余率县委办、县教育局和燕子乡有关人员专程到清湖双环希望小学与孩子们一起过“六一”,为留守儿童送去爱心书包和爱心书籍,并代表县委、县政府给学校送去筹建“留守儿童之家”的17000元资金……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之家的“心语信箱”里每天都装满了孩子们的心思,“心语信箱”是我和孩子们心灵交流的平台,是我和孩子们培养感情的纽带。每天无论多忙,我都要打开信箱了解一下孩子的心思,有乐我们一起分享,有难我们一起同当,有事我们一起商量。  相似文献   

6.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当前,农村学生家长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学生日趋增多。为了让这些留守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快乐成长,在寄宿家庭安心生活,一年多来,阜阳市闻集镇中心学校采取设置“亲情电话”、创办“爱心小屋”、搭建“家校连心桥”等措施,实施“暖流工程”,温暖留守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该镇中心学校号召全镇各中小学实施“暖流工程”,情暖留守学生。闻集中学首先开展了老师与留守生“一帮一”、其他同学与留守生结伴活动,学校并为留守生过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尽最大努力给他们亲情和关爱。学校团委、学生会连同各班班主任一起,还为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端午节快要到了,大街上到处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粽子、绿豆糕、艾窝窝等特有的节日物品吸引着孩子们。一天,贝贝在班上兴奋地告诉大家:“超市里有条龙呢!”很多孩子都附和起来:“我也看到了!”“龙身上还装有粽子呢?”就在那天的社会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了端午节的来历、过端午节时的习俗等内容,孩子们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9.
张莉 《教师》2011,(19):30-30
几年前,班主任告诉我们说:“失去童心是可悲的!”如今,我在教育战线上摸打滚爬地边教边研,早已理解了老师的话。我常与孩子们跳绳、下棋,与孩子们一起过生日,带孩子们去游山玩水、采风纪实.学生们说:“张老师是我们的大朋友。”家长们说:“张老师永远是长不大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河北教育》2009,(2):15-15
劳务的输出,给曲周带来大量的留守儿童。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曲周县在全县中小学实行“代管家长”制度,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结成帮扶对子,在生活上、学习上提供帮助;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生理、心理问题;学校开通免费亲情热线,便于孩子们同外出务丁的父母经常沟通、互诉心声。  相似文献   

11.
正距离贵州省镇宁县城30多公里远的山洼洼里,一群留守儿童正在暑期"爱心课堂"里为他们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绘着一份特别的礼物—《全家福》。"爱心课堂"是由10名来自武昌理工学院"雏鹰?圆梦"暑期支教团队的大学生志愿在镇宁县马厂乡龙潭村龙潭小学开办的假期课堂。"爱心课堂"的开办,吸引了50余名留守儿童的报名,让这群原本孤单的"留守儿童"重新聚集在一起,给他们送去了学习,带来了欢乐。记者看到,今天的"爱心课堂"里支教老师正上着绘画课。支教老师给孩子们买来了画笔和画纸,让他们描绘着心中的《全家福》。有不少小朋友不仅童趣的画出了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和自己,还憧憬的描绘了未来的房子和车子。学生田芹在画出的爸爸妈妈旁边紧挨着画了一个她自己,"我想妈妈爸爸,平时他们不在我身边,在画里,我希望和他们永远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去年端午节那天,我佩戴着自己做的香包走进教室,孩子们一下子把我围起来,七嘴八舌,好奇地问我:“老师,你戴的是什么?”“你戴它干什么?”“嗯,好香啊!”趁孩子们兴趣正浓,我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香包,孩子们争相观看。我告诉孩子们:“今天是端午节。在民间,人们要吃粽子、划龙船、戴香包,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接着,我就向孩子们简单地介绍了屈原的事迹和端午节的来历。孩子们个个怀着对爱国诗  相似文献   

13.
付出和回报     
这天是星期六,本该是老师们休息的日子,我们镇中心小学举办了以“留守儿童、爱心爸妈”为主题词的教师演讲比赛。听着老师们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一次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4.
“我还没有当够李老师的政治课代表。”这是刚毕业的刘梦同学给记者触动最深的一句话。李老师就像关心学生成长的母亲,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早自习,她悄悄地给刻苦自修的学生买来早点,端午节,又为每一位上晚自习的学生送上热气腾腾的粽子。在紧张的高三复习期间,她和学生一起跳绳、踢毽子,放飞心情。学生都亲切地喊她“干妈”。  相似文献   

15.
张惠娟 《教师》2013,(27):30-31
和留守儿童在一起,因为我们是"孩子王";和留守儿童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一个成长的共同体;和留守儿童在一起,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义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孩子只好给老人监护或寄养到别人家。于是,在我国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16.
端午焦虑     
每逢端午节,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记忆中原生形态的端午节被逐渐淡漠和异化表示焦虑和遗憾。过去的白粽没有馅,人们吃得有滋有味;现在的粽子五花八门,人们却越来越吃不出“味道”。  相似文献   

17.
今天,无意中我在班里地上发现了一片五彩颜色的光束,我赶紧把小朋友们都召集过来,对他们说:“你们看多漂亮的颜色呀!”孩子们听了我的喊声,赶紧都跑了过来。“太漂亮了,真美,多好看呀!”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欢呼着,有的拍着小手,有的蹦着小脚。 我见孩子们的兴趣这么高,便抓住机会对小朋友说:“你们跟老师一起数一数这束光是由几种颜色组成的?”“红的、绿的、黄的……”孩子们看得可认  相似文献   

18.
罗慧贤  蓝永辉 《辅导员》2014,(17):39-39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三帮·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学校里的每位老师“牵手”三名留守儿童,全校50多位老师,总共“牵手”150多名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缺少关爱,成绩往往也不理想,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各位老师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给他们关怀,在校园里,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爱心故事……  相似文献   

19.
端午记事     
<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在黄岩,端午节最重要的就是包粽子和吃粽子。每当端午节临近,妈妈就会去河塘边,摘来嫩芦苇叶,将芦苇叶当粽叶,放进水里浸泡。挑来白白胖胖的糯米,洗净泡一天。准备好馅,有大枣馅也有咸肉馅。准备好五彩细线。五彩细线象征五色龙,在  相似文献   

20.
爱的品尝     
我是一名教师。端午节那天,我们学校按惯例给每个在校吃饭的学生和老师发了两个粽子。翠绿的粽叶包着醇香的糯米,引得同学们垂涎欲滴,纷纷拨开粽叶大口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