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涂正香 《快乐阅读》2011,(27):122-122
中国人物画在世界上出现最早。最初,花鸟、山水只作为人物的配景,是依附于人物的,直到魏晋以后,花鸟、山水画才摆脱从属地位,成为独立的画种。现存最早的人物画是两张楚墓帛画。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从现存的画迹看,人物画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传统的中国画理论为主导,结合作者长期以来进行山水写生与创作的经验体会,阐述了山水画写生的目的、意义与步骤方法。同时,也阐述了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以及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主要构思过程、创作方法及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绘画理论史上最早的和最重要的山水画论之一的《画山水序》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已经从对人物画的依附中解脱了出来。《画山水序》涉及到了山水画美学的本体、创作、鉴赏、技法、传达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山水画的创作和美学特征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产生于中国晋、宋时代,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在山水画中有所反映。从此,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在整个山水画史中从没间断过。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而出现,其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当时的山水画形象创造尚处在稚拙阶段。 和顾恺之同世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山水画在南北朝尚处于萌始的初级阶段,而在魏晋之前是以人物画的附属形式存在的。到魏晋时期,山水画才真正逐渐脱离原来附属于人物画的地位,单独成为绘画的主题。但虽然有、宗炳、王微等专门山水画家,山水仍多为人物衬景出现,带有稚拙的痕迹。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崇尚自然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自晋代顾恺之创作了《庐山图》后,山水画得以形成和确立,山水画并成为"山水文化"的重要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小品画中人物与山水的 组合画法 山水画中,用以描绘山体、树石、云水、烟雨等技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笔墨的传统.现在许多人物画家,都向山水画借鉴技法.山水画随意、自由的特点,以及它的诗情词意、风土地貌,都极易与人物画结合.在人物画中,添置几块山石、几株树木、几条溪流、几座房屋或无际的海水、连绵的峰峦等,都能形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山水在人物画中处于从属地位,所以要画得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8.
皴法:这是山水画写生中画山石必须掌握的技法.历代山水画家创造的各种皴法,都是在"师造化"过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技法经验,是民族绘画中极宝贵的传统之一,值得珍视和学习.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相似文献   

9.
王策 《华章》2009,(21)
"花乌、山水从五代开始,作为中国画具有独特意义的样武,有了稳固地位,成为展示精神世界的最佳载体.尤其山水画,自六朝以来,人们越来越表现出对山水的特有感情,山水画成为人们寻找精神世界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关系更进一步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人性的回归,这一情感一直贯穿在中国的发展史中."(1)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所评:"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如何?答曰:近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近."(2)既然山水在这个时期有如此的成就,说明它的发展无论是从技法、还是从理论上都已接近成熟.本文从郭熙的作品和他的画学著作<林泉高致>着手,来解读郭熙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观的一部分"山水画价值论",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郭熙的山水画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强 《文教资料》2012,(12):115-116
李可染的山水写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写生他探索山水画的变革,他将光引入山水画的表现,在辛勤的笔墨耕耘中创立了"李家山水";他的写生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与可实施性,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山水教学的基础,教学体系影响到全国院校的中国山水画教学;他所确立的写生模式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普遍应用,成为山水画家探索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并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又出现了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篇文章缘何能够入选课本?一篇课文如何解读才能让学生喜欢?《画山绣水》是杨朔的一篇美文,笔者认为教学达到如下三重境界,自然就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山是山,水是水课文以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评价入手,因此,解读《画山绣水》,不妨就从山水开始,毕竟,"画"与"绣",本身就是对山水描写的一种意境。从山水开始,意味着要带着学生领略文中所描  相似文献   

13.
王江鹏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4):48-50,54
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不同,山水写生的表现特征也有所不同.本文旨在对现代山水写生的表现特征进行仔细的剖析,从审美取向、观察方法、表现语言三个方面分析其与传统山水写生的异同,从而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山水写生的现代方法,以有益于新时期的山水创作.  相似文献   

14.
<我所走过的地方>组画的产生表明山水写生的意义和精神品格是作品追求的第一性,关注生存的底线以及历史和现实在艺术中的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泉高致>是我国山水画发展至高度成熟时期的产物,其中的许多理论影响了后代的大批山水画家.文章试从"可游可居"这一立论出发,来探讨<林泉高致>的意境美学.  相似文献   

16.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这时候的山水画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出来。山水画在隋唐时始独立,发展到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也是继承与创新相互交织的历史,而对于传统的继承则往往表现出了隔代延续相承的特点。从元代开始,这种现象则更为明显。本文以宋代到清代的山水画发展为历史背景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的写生方法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别于西洋画中的风景写生.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整个山水画写生过程中,必须贯彻情景交融的要求.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首先要选择写生的景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它作为中国画的三大画科(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之一,顾名思义,表现的是花卉和禽鸟.但从广义上讲,可以说凡是人物、山水之外的题材,都属于花鸟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人物画起源最早。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画也由兴而衰。直到近代,透视,色彩,光学结构,素描写生等造型手段融入中国画,特别是建国后中国人物画家走向,加之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开明,经济繁荣,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山水画流承千年,于黑白笔墨间描山水风貌,绘空灵意境,承千年而不灭。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书画历史长河中,一路延续着的华夏优秀文化血脉。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描写对象,以笔墨线条勾勒晕染,形成特殊的风景画,简称"山水"。中国山水画之发端比西方的风景画早了近千年,一路继承发展得更加丰富、丰满,更加灵性。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