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可读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上的新闻是给人阅读的,可读性是读者对新闻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可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新闻的可读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通过可读性来吸引读者,已成为媒介从业人员的共识。可读是读者的天性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可读性的实质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并顺利接受信息。报纸上的新闻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读者对象,要努力使最大多数人读懂、爱读,必须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并在新闻中体现可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报纸传统上被称为Newspaper(新闻纸),以新闻吸引读者。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在晚报、都市报类报纸中占有很大比例,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由于社会新闻有很强的可读性,报纸也为此不断想方设法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宁平 《新闻天地》2002,(7):23-23
如今报业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在一个报摊上,陈列着几十份各种不同的日报、晨报、都市报、电视报接受市场检验,如何吸引读者,勾起读者的购买欲,在很大程度上就看报纸有没有可读性的新闻。一篇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会成为报纸的卖点,被很快抢购一空,反之,无人问津。于是,报纸的可读性成了办报人、记者和读者共同追逐的目标。增强新闻可读性,报纸采取了许多办法,像加强策划、找准选题、多样报道形式、精巧编排设计、推敲标题制作、精心包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因其通俗性、可读性、娱乐性强,在媒体竞争激烈的眼下,越来越成为一些都市类报纸取悦读者、吸引读者的"卖点".如何在党报上经营好社会新闻,在严肃有余、轻松不足的情况下做成出彩的新闻,是目前许多党报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是读者的要求,也是编辑、记者的追求。强调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是为了让读者接受更多的新闻。这就是说,报纸新闻的可读性的强或弱,直接关系到新闻价值的体现,这种新闻价值的体现,表现为报纸社会效益的提高和报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报纸新闻的可读性越强,报纸的生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在扩大报纸影响力、吸引读者阅读等方面,有着其他新闻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增强社会新闻的可读性呢?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报纸是以揭露问题的新闻来吸引读者,还是靠正面引导来打动读者?这是目前报人经常谈论的话题。 平时,报友相遇,总爱谈及报纸的可读性问题,有时还免不了将周边地区的几张报纸横加评论一番。有人赞扬上海的几张报纸办得好,有看头。理由是他们的新闻力度深,可读性强。有人则更具体地讲,上海的《新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以可读性强而成为平面媒体吸引读者、扩大读者率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日前各个城市平面媒体新闻竞争的态势来看,这种趋向会更为加重,甚至为单纯吸引读者眼球,片面追求可读性而不惜过甚投入近乎泛滥。如果片面理解可读性,不准确判断读者的接受程度,不考虑这类新闻产生后果的危害性和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势必让社会新闻走入误区,陷入一味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大视野的背景下,国际新闻成为一张报纸吸引读者眼球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源”。如何将硬性的国际新闻传递给读者使之成为可读性强的有效信息,是晚报国际新闻编辑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漫谈软新闻     
黄明 《新闻三昧》2006,(7):37-37
时下社会上普遍有一种看法,认为党报、国家主流报纸文章讲大道理多,官话多,说教的东西多,缺少可读性、吸引性、贴进性,一句话——硬。后果是读者减少,发行、广告下降,影响力下降。而地方上的晚报却以服务性的文章多,知识性的、与人民群众贴近的新闻多,可读性强,发行量飙升,广告客户越来越多。面对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央主流媒体必须加强对软新闻的采写,而且把采写软新闻作为新闻记者的一项硬任务。一、笔者认为,软新闻是指可读性较强、易被读者接受的新闻。软新闻在写法上通常都是采用描述性的,文字优美,故事情节强一些。如何界定,新…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媒体宣传中,法制新闻吸引了众多读者的视点,拥有极其广泛的读者群,这主要由它的社会新闻属性、可读性和影响力所决定的。增加稿件可读性,吸引更多的读者,是每个报人的愿望。出于这个考虑,近几年许多报纸(包括一些党报)加大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对象是读者,研究和了解广大读者的共同需要,是办好报纸的重要环节。读者对报纸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们既需要指导性、针对性强的新闻,以促进工作和学习,同时也需要可读性、趣味性强的新闻,以充实娱乐和消遣。报纸应该满足读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动之以情、调之以趣、琳琅满目的各色新闻,保证读者各取所需,雅俗共赏。新闻趣味性是指新闻作品里所蕴合的情趣和韵味,其构成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一方面包含在新闻事实中,另一方面也体  相似文献   

13.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的可读性越强,读者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报纸的生命力就会越强。作为党报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办报人最为绞尽脑汁的事。那么党报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14.
张英溪 《新闻窗》2006,(6):36-37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社会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报刊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报纸靠读者求生存已经成为现实与必然。面对此现状,《天下文摘》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呢?  相似文献   

15.
广大读者乐于接受社会新闻,社会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这已成为目前人们的共识。尽管如此,两种关于社会新闻的模糊认识仍有必要予以纠正。一是有人认为报纸要吸引读者,必须增加社会新闻;二是把社会新闻简单地视为奇闻轶事、案件案例之类。前一种说法是把过去报纸所发大部分新闻,视为不是社会新闻的新闻;后一种说法,则把社会新闻推向了极端,视为“非正统”新闻,两者均是对社会新闻含义的曲解。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是社会新闻呢? 先说社会。何为社会?《现代汉语词典》对社会下  相似文献   

16.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性是报纸吸引读者的切入点,没有新闻性,报纸就少了可读性。专刊和副刊虽然时效性不如新闻版强,但也必须围绕新闻找选题、做文章,以新闻性保证其可读性、服务性和时代性,如果大量刊发一些纯粹静态的作品,用大量与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报道的责任,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新闻的可读性不仅是新闻的命脉所在,也是新闻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价值体系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和提高报纸新闻的可读性,通过可读性吸引读者眼球和心灵,是新闻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苏辉 《新闻知识》2006,(8):76-76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作为党报,经济新闻的生命力更是与时俱进,每个经济动向和一个个系统化变动的数字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指标构成反映全省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使我们记者有了因数字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新闻和许多新的话题。经常看党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报纸上的统数字从客观上使读者感到枯燥和沉重,特别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预测,因为缺乏可读性,很容易使普通读者厌倦。为此,要求记者在报道统计新闻时,要不断提高统计新闻的可读性,使统计报道能够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成为从…  相似文献   

19.
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只有"二度空间",尽管有人说信息社会是读图时代,但是目前中外绝大多数报纸的版面还是以文字新闻为主.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如今各类报纸更加注重运用纪实照片来传递新闻,让读者一目了然.在报摊上往往刊有大照片、大标题的报纸与版面更能吸引读者眼球.重视运用照片,努力提高报纸的视觉新闻,逐渐成为广大编辑记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如今,报纸的可读性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而频频见于各类媒体。对于“可读性”,人们将其解读为两个内涵:一是新闻内容与新闻报道形式完美结合的尺度;二是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笔者认为,日记体新闻恰恰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