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服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2.
状元一词,源自于古代科举考试,那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在中国历史上,历经千年的科举制度,造就了数百名状元。这其中有摔交摔出来的状元,有驸马状元,皇子状元,亦有仅仅当了二十天状元的短命状元。历史上的状元千奇百怪,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3.
<正>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瞩目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3)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10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3,(10):38-41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考,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些状元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颇有奇趣的九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自隋朝创建科考制度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止,中国历史上的文武状元总计777人。状元们不仅才学过人,也不乏一些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语病拾零     
①虽然历年来北大文科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各省市文科考生还是对北大趋之若鹜。每年,各省市的文科状元大部分都被北大录取,而今年北大更是将文科状元全部包揽。《北大包揽全国文科状元》,原载《京华时报》,转引自《南通广播电视》2002年第37期)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度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但科举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许多人并不清楚。《山东历代状元》的作者马文卿同志特撰此文,揭示了历史真相状元,是对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第一名的称谓。我国科举考试常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其中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所以居进士首位者又称状头。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第一位状元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长达12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状元不仅成为读书人苦苦追求的最…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佛山市高考化学状元之后,2007年、2008年佛山一中又连续两年蝉联广东省高考化学状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良好的学习氛围密切相关,是学生个性充分张扬的结果。作为2008高三化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简要介绍我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状元≠人才     
金榜题名时,状元最荣光。荣光过后,这些状元们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自的领域表现如何?调查显示,自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间,中国大陆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无一位是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相似文献   

10.
自清顺治三年(1646)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1904)其间258年,产生进士科状元114名,如加上博学宏词、经济特科状元4人,共118名状元。其中江苏籍的有51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43%。 这些江苏状元,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吴地。其中古镇所在的吴县(包括当时的长洲县)有状元17名、常熟6名、武进5名、无锡3名……共46名。 为何江南吴地能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产生这么多的状元?这要追溯到清初开科取士的缘由。 顺治二年五月,清兵攻占了南京。明福王政权虽然覆灭,但江南人民反抗夷族的斗争并没有停息。清统治者为稳定江南局势,在采用武力镇压的同时,又利用“开科”取士来笼络人心。这年秋,清世祖采纳大臣范文程建议,沿袭明王朝科举取士制度,正式颁诏,实行科举考试。“圣朝特旨试贤良,  相似文献   

11.
阆中历史上曾出现过两对兄弟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佳话。伴随着四大状元的出现,"自放状头"、"陈母教子"等众多关于状元的传说也随之产生并广为流传。这些传说是古城科举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状元吴锡龄又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13.
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成为我国历代封建政府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其中状元更是通过层层选拔而最终“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佼佼者。我国唐、北宋、明、清四个朝代的状元地理分布具有四个特点:(1)南方状元的数量由少变多最终大幅度领先北方;(2)状元集中分布区域由政治经济双重中心向经济单中心转移;(3)状元的地理分布在明清两代出现了“马太效应”;(4)状元中出现家族式状元群体,并对上述特点背后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其对于我国高考招生中分省定额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状元吴锡龄又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教育》2008,(26)
592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即将拉开序幕。据预测,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总数将达到592万人。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5,(6):32-38
宋代太祖朝目前所知的8位状元大部分开始只授将仕郎,试校书郎,到州府任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事判官等,只是"初等职官",乃至"令录""簿尉",他们必须历练6年,经过两次升迁才能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太宗朝的8位状元大部分起步都授以将作监丞或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宋初经过太祖朝十几年的短暂过度之后,状元的初始职任自太宗朝始迅速上了一个台阶:由不被重视的初等职官乃至簿尉一跃而成级别不高而地方官不敢怠慢的朝廷特使。状元与帝王之间的距离大为拉近了。  相似文献   

17.
笔者研究中国古代状元多年,虽然尚未全部结束,但已发现关于中国状元总数的几种说法均有误。1994年7月30日《文汇读书周报》说从唐武德五年(622)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止,有名有姓的状元共599人;《中国历代状元录》(沈阳出版社1993年版)、《状元史话》(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则都只列出596名状元姓名。笔者所搜寻到的有名有姓的状元大大超过这两个数。具体情形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表情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对从1978年到2008年山西30年高考中产生的39名文理科状元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调查组共找到19位1996年前的文理状元,在这些状元当中,出国留学的比例为一半以上,而且多数都选择了美国。两名文史类状元选择从政,两名状元当了律师,大学毕业后多数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19.
[诗人故事]朱彝尊的家学源远流长,曾祖朱国祚,字兆隆,号养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生于嘉兴。明万历十年(1582)考中举人,次年(癸未)参加会试、殿试,并被点为状元。关于朱国祚考中状元,在嘉兴还有有趣的传说。嘉兴南湖烟雨楼自宋以来即为风景名胜,明代中期后几经修缮,将烟雨楼移向湖中岛上,不断增修景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代状元有多少?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起始于隋朝。状元又称状头,是数以万计举子的代表。唐载初元年(公元689年)首创殿试,把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以后逐渐得以习用。中国科举史上第一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