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妍 《现代语文》2007,(12):124-125
书证年代滞后是<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存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学者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和<大词典>的改善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在考览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的过程中,也发现此类问题的存在,部分在<抱朴子内篇>中已出现的词条,<大词典>所举首证年代比其要晚上千年,而其中有些词条甚至在上古已见用例.(文中页码为词条在<抱朴子内篇校释>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在音切方面疏漏24条,前22条属于具体问题,最后两条指出某些注音实例与凡例不一致以及某些相关词条之间标注音读不统一的问题.本文可为翻检<大词典>的读者和<大词典>的修订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对<国语>"是知天咫,安知民则"中的"则"给出名词"方法"和语气词两种不同解释,这是<汉语大词典>的疏漏之处.此处"则"应为名词,意为"方法".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了补证,以期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5.
许启峰 《现代语文》2006,(12):119-120
笔者在《古本小说词语汇释》e部字的编辑过程中,经常查检《汉语大词典》,发现《汉语大词典》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义项缺失,词条缺漏,兹列举部分,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挠"的标音有失误.文章先指出三部字、词典的错误所在,其次从<广韵><集韵>出发,根据古文献中的音义材料论证判断三部字、词典标音失误的依据,并逐项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风俗通义》为东汉应劭所作,书成当在公元194—204年之间。《汉语大词典》是1986—1993年陆续出全的,它所搜集的词条是比较齐全的,但典籍浩瀚,难免挂-漏万。以《风俗通义》中新生的复音词为例,对照《汉语大词典》的词条及引例,经彻查、统计、分析后,一一列出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失收、晚收等情况,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起一点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反映秦汉时期这一断代语言实录的一部宏篇大著,因此其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大型历时性辞书编纂的角度看,《史记》当是辞书必选秦汉语料之一,比如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就大量以《史记》为语料而设定词条及义项,并引为书证.但就该辞书收词角度看,仍存在不少失收词条,仅以《史记》词汇考核之,就可发现其漏收词条问题.今就所检《汉语大词典》失收《史记》词语数则考释如下,以期对读者研究及辞书再次修订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潘峰 《现代语文》2005,(12):10-12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日光"为其本义,它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此外,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康熙字典>(简称<康>,下同)、<中华大字典>(<华>)、<辞源>(<源>)、<汉语大字典>(<字>)、<汉语大词典>(<词>)、<应用汉语词典>(<应>)、<现代汉语词典>(<现>)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规>)八部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定义遗漏、释义琐碎、一语多义、义例模糊等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疏漏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郑玄笺注中的5000多个双音词语与《汉语大词典》的相应词条的逐一对照,发现《汉语大词典》存在着不少疏漏.这些疏漏,可以初步归纳为照应、校对、引例、释义、词条收录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佐以大量的例证,从辞书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论述了注释语料在《汉语大词典》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这部十二卷本的大型汉语语文词典,词目浩繁,内容丰富,而从前期准备到全部刊行,仅用二十年时间.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偏颇.笔者近来翻阅《汉语大词典》,发现有些词条的例证比它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出现的时代晚,即例证晚出.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对《汉语大词典(卷二)》的某些词条的例证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20世纪词典学界最重要的成果.然而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词目漏收问题比较严重.文章以宋代笔记《涑水记闻》为语料来确定词汇,指出《大词典》存在漏收词条的问题,并给予补正,以期对《大词典》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匡补,亦为史工作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考察汉语方言的古语词入手,指出<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阙失,以供词典编纂者和修订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最为完善的工具书之一,但仍有美中不足之处。文章在探讨明代汉语新词语的过程中,发现了《汉语大词典》中一些书证晚出或误出的词语。文章择取其中若干词条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东汉王符《潜夫论》反义并列复词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大词典》对《潜夫论》相应的反义并列复词的编纂情况,指出《汉语大词典》失收词条、书证迟后、漏立义项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名公书判清明集》是历时词汇研究的一部重要语料,通过对该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词条的比对,我们发现《汉语大词典》在词条收录、义项收录、词语释义、书证例举等方面存在着2580处问题,这充分证明《名公书判清明集》在辞书编纂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东汉碑刻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语料,《汉语大词典》虽已注意到其重要性,但仍然有一些词条书证滞后。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词汇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汉译佛经。《汉语大词典》在编撰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多以中土文献为主,未能充分运用佛经语料,故相关词条的书证多为晚出。据考证,《汉语大词典》中很多用例可以前推。这里略举数例,以期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编纂修订。  相似文献   

20.
明清白话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有书证偏晚的现象,本文以《大词典》第一卷为例,对其中的26个词条从明清白话小说中补充一些更早的书证用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