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梓桐 《华夏星火》2016,(11):101-102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结晶,不管是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师法自然”还是佛家的“修心养性”,其思想的指向都是一个“和”字。  相似文献   

2.
李朦 《科学中国人》2015,(9):123-124
说起“道”家,其开山祖应该是老子,先秦时期道家的音乐文字实在过于简略,老子其人对于音乐究竟如何看,难求答案。因此要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观不得不从《庄子》谈起。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大家、文学大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道家思想的开拓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音乐思想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涵  林准 《百科知识》2021,(30):45-49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人工智能关系的研究,近些年来学界主要关注儒家伦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对道家哲学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则有所忽略.本文尝试在解读庄子技术观的基础上,发掘庄子哲学对技术的批判与反思,并进而考察庄子技术观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儒家与道家不同,如果说道家的智慧在于洞彻宇宙、顺道而行,那么儒家的智慧则在于透视自我、治理天下。“自我”是什么?就是人类自己。剖析人类本性,实现天下太平,这就是儒家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道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而“道”、“德”是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自古以来的道家研究成果中多体现于对“道”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家经典的理解来挖掘“德”在道家自然哲学及其政治伦理哲学中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6.
道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而“道“、“德“是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自古以来的道家研究成果中多体现于对“道“的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家经典的理解来挖掘“德“在道家自然哲学及其政治伦理哲学中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7.
鲁哲 《科教文汇》2009,(27):241-241
《易传》的学派属性,一直是一个备受易学界关注、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其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其究竟属儒家还是道家著作。本文通过对《易传》中《序卦传》、《大象传》两篇文章思想倾向的分析,并与儒道两家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易传》中虽然包含了一定的道家思想,但就其本质而言,仍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8.
《易传》的学派属性,一直是一个备受易学界关注、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其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其究竟属儒家还是道家著作。本文通过对《易传》中《序卦传》、《大象传》两篇文章思想倾向的分析,并与儒道两家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易传》中虽然包含了一定的道家思想,但就其本质而言,仍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9.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10.
王弼玄学本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异峰突起,超越了两汉经学,表现了对现实政治的极大关切,更着眼于儒家哲学的社会的新和谐。他的玄学本体论架构,以无为本,涉及有无、本末、一多、动静、圣人有情无情等,构成了他本体哲学的新内涵,体现了一个哲学家的思之精、情之深的创新意识。也开创了秦汉以来哲学的本体新趣向。  相似文献   

11.
王光照  倪永强 《科教文汇》2008,(23):224-225
王弼玄学本体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异峰突起,超越了两汉经学,表现了对现实政治的极大关切,更着眼于儒家哲学的社会的新和谐。他的玄学本体论架构,以无为本,涉及有无、本末、一多、动静、圣人有情无情等,构成了他本体哲学的新内涵,体现了一个哲学家的思之精、情之深的创新意识。也开创了秦汉以来哲学的本体新趣向。  相似文献   

12.
阿诺尔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1889~1975)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是当代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写过大量的学术著作和时事评论。而代表他哲学观点的是他的历史哲学巨著《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管理哲学是儒家管理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作用。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本文从管理的基础、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目的三个方面阐述修己安人,在于指出修己安人这一管理哲学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天命观具有儒道互补的特征。一方面承继道家的天命自然观,认为天道无知,人事兴替应从自身寻找原因,据此对神仙迷信提出了质疑,对天道报应说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受到儒家孔、孟、董仲舒等影响,认为天命可以相符。天道自然观和天命论的同时存在使他的思想体现出双重性。  相似文献   

15.
综观苏轼的一生,他身上既有儒家的经世济民、勇作敢为,又有道家的崇尚自然、放情山水,还有佛家的既认识到万物皆空,又能在内心的感悟中超越尘世琐碎,求得心境空明。三家思想的融会构成了他人生的双重色彩:一方面,他在仕途上屡受排挤打击,饱尝忧患磨难,却始终坚持儒家以道义自任的无畏精神,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操守,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政绩卓著;另一方面,他又以开朗宽广的襟怀、旷达乐观的态度对待不幸的命运,轻得失、忘荣辱,闪现出哲人的睿智。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管理哲学是儒家管理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作用.儒家管理哲学是以修己安人为其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本文从管理的基础、管理的本质和管理的目的三个方面阐述修己安人,在于指出修己安人这一管理哲学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代的养生学到今天的老年保健学,概括起来,有两个对立而矛盾的概念:一种强调“静”,一种强调“动”。前者,提倡节食、素食、寡欲、谈泊、静坐……,后者强调运动、锻炼、营养、工作、社会接触……。那末,究竟应该是“静”还是应该是“动”呢? 何晏道:性静者多寿考在我国古代,提倡“静”的养生观居多,其源渊与黄老哲学、道家思想有关。讲究素餐、节食、寡欲、淡泊、静坐、甚至“龟息”。儒家也多讲究“仁者寿”(《论语雍也》)。何晏说:“仁者无欲故静,性静者多寿考。”朱焘也说:“(仁  相似文献   

18.
徐婷 《科教文汇》2010,(32):7-7,22
儒家伦理哲学在实现现代转型之后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是建构国家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一种参照,这主要表现在:儒家伦理哲学的系统性和灵活性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启示意义,儒家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及"修身"在高校德育中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儒家伦理的整体主义理念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儒家伦理哲学之中寻求思想资源,将会对推进高校德育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雷琼芳 《科教文汇》2008,(24):232-232
巴门尼德对哲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将存在确定为哲学的对象,这为本体论奠定了基础。而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开启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最根本的传统:存在即被思维。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天命观具有儒道互补的特征.一方面承继道家的天命自然观,认为天道无知,人事兴替应从自身寻找原因,据此时神仙迷信提出了质疑,对天道报应说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受到儒家孔、孟、董仲舒等影响.认为天命可以相符.天道自然观和天命论的同时存在使他的思想体现出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