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从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关键问题———身体素质出发 ,阐明在“健康教育第一”的要求下 ,身体素质主要是健身素质的教育思路 ,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社会需要、评价内容进行介绍 ;阐述女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 ,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对于21世纪的大学体育发展而言,对人精神境界的塑造和健康人格心理的培养,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追求。从体育鉴赏课程中所进行的审美教育不仅是让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是为了实现大学生自身的美化和完善人格的塑造。本文试从美学角度出发,探讨体育鉴赏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所带来的影响,以期通过研究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并为体育美学、体育鉴赏课程探求更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健康完美的人格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体育教育以其独有的教育优势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产生全方位影响,是健全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主要研究对象,对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健康危机和体育理念,特别是对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片面认识体育导致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从家庭、学校、社会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探讨其成因.指出学校时期所形成的体育理念,对于大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和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的重要性,从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习惯的关键。如何改善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提高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建立文明、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差,体育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健康教育的要求有相当差距.女大学生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改革现行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女大学生对体育意识、行为、素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将担负起“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形成比较完善的健身体系”的重任。因此,研究和思考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对于深化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改革和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女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着重对当前女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差,体育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健康教育的要求有相当差距。为此,应改革现行体育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女大学生对体育意识、行为、素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探讨了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现代人素质的影响,认为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现代人素质中具有其它教育手段难以替代的优势,体育教学能激励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能使大学生树立起健康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其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文体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需要与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适应性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个性的自由发展.实施人文体育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超越、创新与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强健体魄和良好体育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课余足球俱乐部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式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它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课余足球俱乐部教学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优势,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强化特长,培养兴趣;它能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愉快和充满竞技的活动环境中身心健康、个性特征、体育专项素质获得全面发展,使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与课余足球俱乐部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经常不被学生所重视,笔者从传统文化入手来考察影响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文化障碍。笔者认为在高等院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授传统儒文化的健身思想时,难以运用实证论的方法讲出令学生信服的内容,在介绍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时又缺少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而传统意识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控制着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这种由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尴尬必然影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重要功能。因此实施这项改革与实践对该校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的创立与发展是人类环境保护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环境伦理素质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从环境伦理学的创立与发展、环境危机的实质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开展环境伦理教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环境伦理教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人际关系复杂化时,会感到烦躁焦虑.忧郁苦闷,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特别是“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引起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从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调适作用。阐述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教育作为青年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阶段,应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摆脱出来,以增进健康、增加知识,培养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与终身体育习惯,以便将来健康地为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现状,以竞技训练和大众健身的双重视角,对竞技健美操体育课程进行定位分析,反思并探讨竞技健美操在安徽省普通高校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学校因素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前大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高校德育工作薄弱、对法制教育的不重视、学校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校园文化建设的缺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等。因此,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与思政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使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而且要在思政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