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1.本框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高三第一课第二节的第一框题。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包含国体(即国家性质)和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二节从政体方面阐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本节共设四个框题,本框题《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讲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理解我国政体知识的基础,因此十分重要。2.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知识方面,识记政体的含义,当代国家政体的类型;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分析当今世界各国的政体。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国…  相似文献   

2.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第一,发挥“复习已知知识”的功能高一政治经济学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课题中有“市场”这一概念,“市场”是第二课出现并详细学习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国家制度(上) 本课是按照由一般到我国的逻辑结构进行阐述的,重点在我国,从教学内容上看有两条线索,重点在后者。两条线索都是以国家性质为核心。一条是一般性国家问题的理论:_,决定目体三于书反映职能政体(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层次论证氏族制度的瓦解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们共同论证本框题所表明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  相似文献   

6.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本框涉及的概念比较多 ,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重点、难点 ,要注意理清以下九个方面的关系 :一、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含义不同。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一、本单元考点本单元包括政治常识第一课和第二课内容,这两课内容分别从不同的层面阐述我国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用宪法、法律确认和规定的国家性质(国体)和国家形式(政体)两方面的总和,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法定规范,因而是政治常识的主体知识,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2006年江苏卷考试说明对本单元知识的考核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1.本框教材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的 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公民与法.本内容处于第二板块.这一板块有八课.本框内容讲授公民的经济生活权利,在公民的所有各项权利中,本框内容在教学中排序为第三位.可见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树立公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本课中(第十二课)有三框题,本框题又处于第一框,把握什么是合法财产和义务是基础.本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推理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延续.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破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就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同时,要想讲好下一节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一框,也必须首先学习了解本框题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框题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本框题是第二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二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看,是被以往教学实践证明了的很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影响很大的经济观点,有其直接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一 )教材分析 :本节继续讲述我国的国家制度 ,与第一课实际上是一个知识整体。第一课介绍了有关国体、政体、国家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则讲述国家职能实施的物质载体———国家机构 ,教学重点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是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二 )学生分析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会感受到国家机构的存在 ,通过新课的学习也有了粗略的了解 ,但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以及思维方式的束缚 ,对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及活动原则还认识模糊 ,尤其是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学目标】(一 …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保持乐观心态>足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框.本节课主要讲的是保持乐观心态的意义以及保持乐观心态的具体方法.本节课是本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的延伸,同时也是学习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框<向自己的同标迈进>和第一单元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的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1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个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针对这一框题,课程标准上的内容目标为: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行为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生通过对第一框题的学习,了解了消费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1.本框教材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的 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公民与法。本内容处于第二板块。这一板块有八课。本框内容讲授公民的经济生活权利,在公民的所有各项权利中,本框内容在教学中排序为第三位。可见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树立公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本课中(第十二课)有三框题,本框题又处于第一框,把握什么是合法财产和义务是基础。本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推理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政治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制度,是指在不同形态的社会之中,统治阶级通过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实现政治统治.狭义的政治制度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政治制度是在自我发展和不断借鉴中走来,并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学高三政治第一课第二节中“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这一框题时,不少同学把“联邦”和另一个概念“邦联”混为一谈,下面笔者对联邦和邦联的异同点作一分析。一、不同点第一,两者的含义不同。联邦制国家也称联盟国家,是指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联盟国家,如现在的  相似文献   

17.
[教材内容]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下册第八课第二节第一框题。  相似文献   

1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经过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起来的,1954年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毛泽东关于“政体”建设的一系列理论论述及其亲身实践,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开拓进取、革命为民,与时俱进、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时代精神,为我国政权组织形式的确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体”形式符合中国的国情、民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高中一年级政治教材中都讲了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老教材人教版在第二课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中进行了讲述,新教材人教版在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集中讲述,可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高中一年级政治教材必讲的重要内容。而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二教材第八课第一节第三框.第八课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第一节集中讲实践的作用,共三个框题.从理论上说,在第二框学习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后进一步学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才能与第五课学过的"意识能动的反映论"原理结合在一起,从而较全面地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形成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