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习作教学必须回归自然,以自然的生活为本源。这里的"自然"是指以学生的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状态为起点,按照学生的自然的言语智能发展规律,顺应学生的自然本性,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以及终身发展。儿童习作回归自然,就要教学生养成平时留意生活的习惯,督促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曾对“真际”与“实际”作出区分。其所谓真际,指本然的理、名、一般和普遍,而实际则指自然的事、实、具体和特殊。“真际是指凡可称为有者,亦可名为本然;实际是指有事实底存在者,亦可名为自然。真者,言其无妄;实者,言其不虚。”本文所谓实,与  相似文献   

3.
周念丽 《动漫界》2022,(12):25-28
一、"亲爱自然力"的定义 英国教育家约翰·亚当斯提出,"自然"一般包含以下三种:一是指人的个别天性;二是指与"艺术"和"人为"对立的自然;三是指自然界.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人,他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培养自然人性和理想人格;对自然,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和归顺自然.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学习力是指个体在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受自然本性的驱动作用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生命的本能,是人固有的自然本性显露的过程,达到自然学习的状态,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然学习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原有的潜能。学习不是新经验的获得,而是原有内在潜能的展开。学生自然学习力的发展是自内向外的,是儿童自然本性的外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学习力就像一粒种子,植物的形状和特性已经存在于种子里面,作为教师所要做的只是依据儿童的本性,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让学习力这颗种子自然的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5.
在表达"去掉外在装饰,恢复事物原来的质朴状态或自然本性"这类的含义时,人们常用到以下几个成语:返朴归真、归真反璞、返璞归真、归真返璞.  相似文献   

6.
康德主张"审美不涉利害",并由此对自然美的形式、内容作出了相应的阐释。庄子则提倡以"无为"的审美方式观照自然美,进而崇尚自然万物的本然状态。二者均强调自然美排除一切人工雕琢和矫情伪饰,顺乎自然事物和人类的自由本性。同时,他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1)形式上,康德认为自然美具有"合目的性"的主观形式,庄子眼中的自然美则无处不在,是超越形式的存在,具有"无目的性"的无限形式;(2)内容上,康德所认为的自然美是"有为"发展的,而庄子意识中的自然美是一种"无为"存在。  相似文献   

7.
翠翠: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自然大化的内涵,是作者塑造的一个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翠翠身上具有“天人合一”的性灵,展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的生命自在状态。她身上还具有一种非人为、未加粉饰的本然状态,即人的一种自然本性和自由精神品格,表现了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自主状态。翠翠这一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凝聚着作者向往的生命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8.
王刚  朱兵香 《考试周刊》2008,(14):211-212
"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由婴孩素朴自然的本性出发,要求人们克服私心和欲望,回归于"自然",回归于人的本性,以此来克服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和控制.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对我们当代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和谐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道德教育要立足于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9.
杜有 《考试周刊》2009,(50):60-60
"道法自然"思想是老子哲学体系的内核,其要义在于遵道之本然状态、本然规律。本文从这一思想出发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气候大会的意义在于遵无欲、无争、无为、无兵、无私这五种社会本然运行之道,来解决国与国和人与自然的失和问题,从而实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之心体作为儒家修齐治平的着眼点与发用处,并消解正心诚意与格物致知产生的内外区隔,是阳明心学的重要特征。而以本心之发明、施用论证儒家人伦道德于人内在根本倾向、终极生存可能上的本然与必然,势必关涉心体性质的辨析与揭示。一方面,心超越一切固化立场,具有“无善无恶”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心因能主动生发现实伦理行为,并于本体层面赋予此世生命以实在性,而能回转佛道二教的虚无主义倾向,实现儒家“必有事焉”的生存指向。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的论述表明,虚与实是对心体无纤毫私欲遮蔽、廓然大公的本然状态的不同阐发。而只有同时认清心体的虚与实并超越固化的是非判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伦理自觉并体察生命本具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1.
浅谈老子“自然”概念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自然"概念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包括:"自然"是"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自然"是一种内在本性;"自然"是真实、质朴的品质;"自然"是指一种理想的状态或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自然言语,是指事先没有准备,在线状态下形成的言语。由于其实时性,自然言语中会充斥着很多错误和间断。研究发现,对于自然言语中的错误,大部分是由说话者自己完成的,也就是对会话进行自我修补。而面子原则中的消极礼貌策略是重要的自我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适其天性”的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其天性"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科学方法,这种科学方法是从道家的养生之道发展而来的,并由许多科学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领域分别提出。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让事物顺乎自己的本性发展,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减少妨碍事物自然发展的条件,人所创造的事物发展条件必须与自然的本性相合,在事物的发展偏离自然本性时要用自然的手段加以调节。"适其天性"科学方法是老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如何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材料。2.教会学生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叙述材料。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改写练习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学生上次作文的材料什么是智慧呢?赫拉克利特说:"智慧是言说真理并通过听从本性而按本性行事。"雷蒙·潘尼卡则说:"智慧是个人与实在的和谐,与存在、道、天、上帝、无……的一致。"请以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正言语是语言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与语言是有区别的。什么是"言语"?言语是指具体的个体运用语言的行为和过程。言语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个对话过程,带着明显的个性化的特点。叶圣陶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我认为这里的"口头"不是指口头语言,而是指"运用口头语言"的过程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有的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呆板的语调、无味的语言,致使学生昏昏欲睡;有的教师的课堂语言生动活泼、入情入境,学生精神抖擞、兴趣盎然,虽下课却意犹未尽。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应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探究。一、注重形象、得体、自然的语言形象、得体、自然的语言是指表达要具有直观感,通过叙述的生动和描绘的深刻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7.
明代理学家薛瑄提倡"复性",理论依据就是他所继承和发展的孟子"性善论"和张、程、朱的本然之性、气质之性理论。他认为本然之性是纯粹至善的理,气质之性是"兼理气言",是与气质相结合的本然之性,是本然之性的现实体现。性本来"善而无恶",由于"气质之拘"才产生了恶。只有通过"变化气质"之功,才能使人最终去除物欲,实现复性。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如何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材料.2.教会学生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叙述材料.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改写练习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上次作文的材料 什么是智慧呢?赫拉克利特说:"智慧是言说真理并通过听从本性而按本性行事."雷蒙·潘尼卡则说:"智慧是个人与实在的和谐,与存在、道、天、上帝、无……的一致."  相似文献   

19.
正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教育家卢梭指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这给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是:尊重儿童天性,立足儿童视角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而愉悦地发展。另外,由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思想史上,"本真"是道教名词,指大道。《辞海》中释义有:犹正道,准则;真实情况,本来面目;犹天性,本性;质朴。那么作文的本性是什么呢?作文教学的正道又是什么呢?探讨写作教学的本真,必须思考三个本源问题:学生为什么写?学生写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得更好?这三个问题,都有一个关键词:学生。也就是说,写作课是学生发表见闻、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写作课,学生只有在经历情感表达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写作能力。纵观卿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虽然只有4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