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年》周报创刊伊始,围绕中共的政治纲领确立了宣传主题,宣传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国民革命摇旗呐喊,在思想文化斗争中冲锋陷阵,为促进青年进步献计出力,引导大批有志青年走向中共倡导的革命洪流中.  相似文献   

2.
王晓晶 《青年记者》2020,(11):107-108
五四时期学生联合会、社团创办的《少年中国》《新潮》《南开日刊》等报刊将思想宣传同群众运动、政治斗争相结合,成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报刊的发刊词,则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报刊的时代背景、宗旨和传播取向,以此看待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可以发现其何以传播及如何传播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求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青年运动领袖和工人运动先驱.他革命的一生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密不可分,从编辑《中国青年》到主编《日日新闻》《安源月刊》《少年先锋》《飞沙》《上海报》,以及《红旗日报》副刊《实话》等报刊,在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行的同时,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觉悟,影响了大批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终于喷薄而出。曙光映照下,江西在外求学或工作的袁玉冰、赵醒侬、方志敏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相继返回家乡,他们成立进步社团,建立地方党团组织,创办革命刊物,积极投身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革命思想,《红灯》就是这一时期革命刊物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青年学生,青年知识分子对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都曾起过启蒙和推动作用.我们陕西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的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积极参加了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并且通过他们创办的报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引导舆论,推动革命。现将陕西旅外学生创办的报刊简介如下: 一、《秦陇报》(简称《秦陇》),月刊。1906年8月,在日本留学的陕西、甘肃学生在同盟会的倡议下,由党松年(积龄)、郗朝俊(立臣),赵世钰等创办。该刊设有论著、译述、时评、实业、译丛、小  相似文献   

6.
张海丽 《出版广角》2013,(23):74-75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一直肩负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任。毛泽东所著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报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也积极倡导人民群众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报刊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面传播和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出于宣传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目标和为国民革命运动造势的需要,党、团中央于上海创办了机关刊物《向导》和《中国青年》.恽代英等青年“意见领袖”把办刊理念与落实党的宣传战略相统一,紧扣时代脉搏,并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技巧等要素“把关”,靠动真情、讲真话、道真理形成刊物目标性和指向性突出的特色,通过宣传影响人们的思想,引领大批青年投身国民革命洪流中并扩大了党的声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中,《大众生活》曾发挥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为我国现代新闻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众生活》是韬奋于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刊的一个16开本的政治评论性周刊。创刊不久,声震环球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了。《大众生活》立即站在爱国青年一边,全力支援。它高度评价这个运动,指出这是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序幕”和“曙光”,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由毛泽东亲自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校刊、李达主编的《新时代》月刊是一份党内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期刊.中共二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该刊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革命纲领、路线为宗旨,并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为党培养了一批精干而忠诚的干部,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重大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为发动工人运动,宣传革命思想,著书立说,办报纸,编刊物,在组织动员革命力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市档案馆收藏有大量红色革命史资料,其中既有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也有《青年杂志》《少年中国》等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还有宣传动员工人的各类小册子、宣传品,以及党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叉大众化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就不会有马克思主叉的大众化.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学者路径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中国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已经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这里主要以中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陈望道、李达、艾思奇、杨献珍、冯定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的学者路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者路径的特点和作用,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事业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教学、研究、宣传工作的理论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叉,是十分宝贵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王飞 《编辑之友》2016,(4):107-112
通过对建党初期的宣传活动分析,可论证中共在创立时期,就开始注重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将“宣传”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赋予了中国化的“宣布”与“传播”之义.建党初期的政治传播主要由传播组织、传播媒介、传播路径、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五方面组成.其相互作用并彼此关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曾林 《青年记者》2013,(5):24-25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的重要意义1.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时代使命在社会思潮呈多元格局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意识形态,遇到各种腐朽思想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在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思想阵地。少数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以及少数青年学生一味  相似文献   

14.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传播、《矛盾论》《实践论》的重新发表及人民群众学习“两论”、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媒介作用,推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胡文亮 《中国出版》2023,(16):67-70
《中国农村》杂志创办于1934年,该刊重点谈论的是中国农村的经济问题,是当时在白区内少数公开合法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的刊物。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等5个方面研究《中国农村》的历时和共时传播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探讨该刊何以成为“研究农村问题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吴云才 《中国出版》2012,(24):50-54
中国近代出版物的出现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青年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二者的互动非常密切。近现代出版物对青年学生运动在理论宣传、引领推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的刊物对青年运动的影响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保证青年学生运动的正确方向和革命性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唐燕  舒竞 《新闻知识》2023,(6):33-39+94
《青年呼声》是《新中华报》的常设副刊,也是全面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青年的唯一“喉舌”。为了顺应抗战形势新变化,配合党的青年工作的开展,打破青年宣传舆论“真空”,《青年呼声》应运而生,并在宣传动员的内容主题、编辑策略、传播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广泛动员边区青年乃至全国青年投身革命、积极抗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现了党的青年宣传工作的另一个面相,对当前党的青年宣传工作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薛志清  宋国英 《兰台世界》2016,(18):116-119
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以江苏而言,不仅是新创办的刊物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也相继建立,特别是涌现出了张闻天、杨贤江、沈泽民、杨杏佛、吴肃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坚人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走近工农大众,造就了一批追求进步、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进步青年,促进了青年团组织和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上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为发动工人运动,宣传革命思想,著书立说,办报纸,编杂志,在组织动员革命力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市档案馆收藏有大量红色革命历史文献,其中既有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宣言》初版本,也有《青年杂志》  相似文献   

20.
1910年代后期,随着新文化运动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中外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其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这种传播既是中国思想史的大事,也是政治史的大事.除了北京和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内传播的主要地区,江苏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青年张闻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