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苏静 《科教文汇》2007,(2X):172-173
本文从主位一述位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是……”与“是……的”,说明二者都是述位化标记,但它们的语用含义不同,并且适用的语法结构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主位-述位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是……"与"是……的",说明二者都是述位化标记,但它们的语用含义不同,并且适用的语法结构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刘凤 《科教文汇》2009,(25):250-250,259
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汉语是注重主题(也称为话题)的语言。英语的基本形式构架是主谓一致,主语大部分情况下和主位重合。英语的主位推进模式帮助语篇前后连贯。汉语的主题很少要求连贯方法来和它前后的语篇联系起来。汉语中以主题为中心辅以评述的复句大量存在。英汉语篇的差异是形合和与意合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杭宏  张金阳 《科教文汇》2008,(21):240-240
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应当关注语篇中的主位及主位结构,英汉语篇翻译中主位转换有两条基本规律,即英语主语主位和汉语话题主位的适当转换以及汉语空位主住上的隐性成分在英语主位中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指语言的运用及影响语言运用的因素和环境。话语标记语是一组依附于话语而存在,但它不构成话语的主体,不影响句子真值的语言元素,或语音、语调、手势等非言语元素。话语标记语对语境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话语标记语对“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构建方面着手分析,发现话语标记语引领听话人思维、反映发话人对语言的选择,从而构建起理想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6.
英语标记主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防  翟长红 《内江科技》2007,28(8):68-68,102
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尝试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探讨英语标记主位的作用,指出有标记主位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为某种特定的语义和语用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王玉 《科教文汇》2009,(20):262-262
导致语义模糊的原因有多种,有的词本身具有模糊性,但根据语境可把握原文的准确含义。有的是文化差异引起的模糊语义,处理这样的模糊语言,有时可以直接处理为译文的模糊语,有时需要根据语境,把握原文的准确含义,再根据英汉语民族的不同文化及思维模式作出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交际的出发点。主位结构通过语篇分析来了解语篇内部各个句子之间内在联系和信息分布规律。应用和汉语语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分属不同的语系,所以就直接导致了句法上的不一致。从主位的方向进行分析,展开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从而来证明为了达到翻译的顺畅性,主位推进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肖波 《科教文汇》2009,(18):253-253,270
主位和述位是布拉格学派提出的句法功能观(FSP)的两大要素,而主述位推进模式则构成语篇发展的基本途径。虽然英汉语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在基本语言组织和思维上有共通之处这就意味着在译文中应尽可能保留主述位推进模式,这也是确保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SGML、HTML与XML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永川 《情报科学》2004,22(1):100-103
本文分别介绍3种标记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超文本标记语言和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并对其作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主位和述位是布拉格学派提出的句法功能观(FSP)的两大要素,而主述位推进模式则构成语篇发展的基本途径。虽然英汉语存在较大的区别,但在基本语言组织和思维上有共通之处这就意味着在译文中应尽可能保留主述位推进模式,这也是确保译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娜  韩芳 《科教文汇》2007,(8S):177-177
英汉文化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两种语言的差别,社会指示语便是其差别之一。本文拟从人称标记、敬语或谦语、人名、职务和亲属称谓等方面对汉英指示语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英汉文化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两种语言的差别,社会指示语便是其差别之一.本文拟从人称标记、敬语或谦语、人名、职务和亲属称谓等方面对汉英指示语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钥 《科教文汇》2010,(29):108-108,131
语言中的时和体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极为不同的语言,其时体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分别从英语时体和汉语时体两大方面讨论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英汉语时体的主要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不同的语系,语言差异比较大,一个明显的差别体现在被动语态上。英语被动句使用频率很高,而汉语被动句相对使用频率低得多,英汉翻译时需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和汉语表达习惯。文章通过英汉被动语态的差异对比分析,然后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再结合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实例,探讨英语被动句汉译的2大翻译策略,11种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希望对从事被动语态翻译和被动语态翻译教学人士以及自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在分析语言基本功能及人们在分析语言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引出主位、述位、语篇等有关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通过主位推进对语篇进行分析的理论。同时指出主位推进不仅适用于对英文篇章的分析,也适用于对汉语语篇的分析,并以巴金的《灯》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主位推进对语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喻小悦  林立红 《科教文汇》2010,(26):127-128
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常用的语用现象,对话语的组成和理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在顺应论的基础上,从语言语境关系的顺应、心理动机的顺应以及社会规约的顺应三个方面分析话语标记语but使用中体现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英、汉语主语的形态特征、用法以及英语的主语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法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汉语主语在语言运用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将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廖志恩 《科教文汇》2011,(2):119-121
定语在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的语言中都是重要的语法成分。汉语定语与英语定语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准确的翻译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定语进行比较,探讨汉语定语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会话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依赖于对语言的掌握和对语境的理解。实际交际中要善于运用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和话语标记语,以达到成功的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