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美丽 《成长》2006,(2):35-36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察觉父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如母亲。我们姐弟4人有什么事征求父母意见,母亲总是第一个发言,然后就拍板决定。即使是问父亲,他也会说:“问你妈去。”时间长了,我们不会再去问父亲,都是直截了当地向母亲汇报。  相似文献   

2.
初中毕业后,我按照父母的意愿读了师范中专。其实,我的兴趣是画画,可传统的父母却不认同我的兴趣,他们认为女孩子学艺术是不务正业,将来毕业了连工作都找不到。读师范就不同了,出来当个老师,工作又稳定,还可以找个好对象。我拗不过父母,只得在师范中专苦熬了几年。师范毕业后,父母通过关系把我送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当我学校通知我去上班的那一天,父母因为我捧住了一个“金饭碗”而高兴极了。而我,一想到要一辈子站在讲台上,教那已经看了千遍万遍的书,就觉得人生索然无味,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学校安排我去教二年级的语文。那…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童年的记忆。我是母亲最小的女儿,通常一个家庭的老幺都是很受父母疼爱的,所以,她出门总带着我。村里的大伯大婶都说母亲很娇惯我,说我这个小嫩秧子不知啥时候才会懂事。有一次,母亲去外婆家,外婆家太远,她没有带我,但回来时给我们带  相似文献   

4.
席彩虹出生在湖北武安县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在县税务局工作,母亲在银行上班,对这个宝贝女儿宠爱有加,她刚上大学时,父亲就在县医院给女儿联系好了工作。可2003年医专毕业后,席彩虹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留在了襄城,凭着一腔激情,发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可一连换了几个工作,她都很不满意,但又不愿意回家去,于是一咬牙,决定再进修两年,然后再找工作。  相似文献   

5.
读大三时,我曾信誓旦旦地向父母宣称:绝不读研,尽早投身社会锻炼。可看到已工作的师兄师姐们辞职重返校园,看到身边同学好友们纷纷投身考研大军,这些都促使我的观念发生着转变。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自己还没准备好去工作,一是我学的是信息系统,如果找工作要专业对口的话,  相似文献   

6.
我在中学时就有了出国的想法,当时觉得在国外不管是求学还是工作的环境都比较好一些。而且,父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父亲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去过美国,我母亲也跟他一起去过。  相似文献   

7.
李荣炜 《大学生》2020,(3):24-25
2020年跨年夜,我许下愿望:希望2020年每一个月都能有一次旅行。因为没抢到回重庆的直达车票,我决定去武汉转车,顺便在武汉停留三天,将1月的旅行份额用掉。谁曾想,这一决定让我2020年第一个月的后半月都过得很狼狈。还是去了武汉1月1日中午,我和三四个大学同学提起想去武汉旅行的想法,想找一个同行的人。他们纷纷劝阻说:"武汉最近不是有一个什么肺炎吗?现在去武汉不要紧吗?""我看昨天的新闻已经公布有二三十个人确诊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了,而且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这种节骨眼上,还是不去为妙。"  相似文献   

8.
学会爱国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一个比喻非常不满意,但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这就是把对国家之爱和对父母之爱相较。当然,我非常爱自己的父亲母亲,但我们对父母的爱,更多是一种尊敬和宽容之爱。纵使我们的父母有千般不是,作为子女,我们也很少会直接去批评指责,更少尝试去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对父母的爱,更多还是一种承继之爱,而非牺牲之爱。这...  相似文献   

9.
怀念母亲     
我孤独地站在母亲的坟前,任山风呜呜地掠过面颊。透过已长满丛丛杂草的坟堆,我似乎又看到了长眠于地下的母亲。 正如中国无数的母亲,我的母亲也以她的勤劳、菩良博得儿女们的尊敬。我的童年时代,正处于文化革命时期,农村经济面临崩溃。我们兄妹多,六个高高矮矮的孩子全靠父母养活。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每天,父亲都要起早贪黑地去出工挣工分;母亲除了出工,还得做饭、喂牲口、照顾孩子等。而  相似文献   

10.
不锁的门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镇有一个少女,她就像时下的许多青少年一样,对家庭和父母的管束感到很厌烦,她一直试图反抗家里那种传统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她对父母说:“我要离开这里!”就这样,她决定去外面闯世界。然而不久,她就失望了,因为她根本找不到什么工作来谋生,最后,只能流落街头,靠出卖肉体为生。几年过去了,她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日见苍老,而作为女儿的她则越来越深陷于街头堕落的生活,不能自拔。在这些年里,母女俩没有任何联系。母亲在多年后的一天,听说了一点关于女儿的下落,她立刻动身到城镇的热闹地区去寻找她的女儿…  相似文献   

11.
我对城市,除了那个有我父母的地方,生活了二十年的乡下,有熟悉而自然的感觉,对于其他的城市,都没有什么眷恋感。我在武汉生活了近八年,期间还去过很多的地方,谈不上多少的喜恶,尽管那时候也很多人说武汉的不好,我也觉得生活就是那么回事,上海再怎么是小资的天下,那些非小资的人还是可以过得很舒适,武汉再怎么市民,还是有人可以过得丰富多彩!生活,城市,还是在于一个人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然而突然让我对城市在意起来,是因为找工作!如果我只有一个行囊,那么我走到哪里也不怕。象一个小小的流浪者,无所牵挂。有时候想想,如果我的父母也移居了…  相似文献   

12.
黄芸 《广西教育》2014,(20):67-67
1999年我在下华中心小学任教,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叶小雪的女孩,不知什么原因,她每天早上到校总是比别的孩子晚,几乎天天都迟到。为了搞清楚叶小雪迟到背后的真正原因,我决定去她家家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骑上自行车朝叶小雪家骑去。叶小雪家离学校大约有两公里,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她家。在叶小雪家,我并没有看到她的父母,只看到了小雪年迈的奶奶。在和小雪的奶奶聊了几句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叶小雪是留守儿童,她的父母都去福建打工了。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整天工作”,14岁的凯思说,“他早上7点离家,要到晚上7点才回来。那时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于是他便自己一个人吃,而且往往是坐在电视机前面吃。他甚至周末也到办公室去。”许多儿童认为,他们的父母把事业上的成就看得比父亲或母亲的职责更重要。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说:“人人都说我妈了不起,聪明能干,又有名气。她有时间到处旅行讲演,却没有时间陪我。”儿童也不喜欢父母在家里的时候老是工作。他们想跟父亲或母亲玩,但是办不到,因为他们不许打扰父亲或母亲。听听孩子们转述他们父母所说  相似文献   

14.
我很愧疚,作为一个女儿,我从没尽过自己的责任。从小到大,我的一切都由父母为我安排。母亲为了能让我早一岁读小学,跑东跑西地找人托关系,可我却认为那是“开后门”;父亲为了解决我问  相似文献   

15.
<正>前阵子有个女生来找我,她说她越来越看不惯她的父母,问我应该怎么办。我问她到底出了什么事,她告诉我说,她母亲是一个中学老师,父亲也算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暑假的时候他们一家去欧洲旅行。第一次出国,本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谁知道会惹了一肚子闷气!  相似文献   

16.
好的家庭教育都是相似的,好的父母看似无心,其实事事行心,从自身成长到对孩子性格、品性的培养都用了很多功夫。以下家庭教育中有"六好",你做到了那条呢?一好: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要不断自我学习提高。好母亲防患于未然,一位优秀的母亲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二好: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父母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  相似文献   

17.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曾说过,她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这苦孩父亲早逝,弟妹还小,全家重担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肩上。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提出要去念大学。于是,母亲不得不去卖血。这样的故事,我也不喜欢。这时念大学,吸收的每一点知识无不浸透着母亲的鲜血。即使这苦孩所有的科目都成绩优秀,有一科也只能给他个不及格,那就是——孝心。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物可以找个标准去衡量,如  相似文献   

18.
爱如潮水     
A 父亲是一位建筑工人,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在我们三兄妹还没出世之前,全家人的生活还勉强过得去.随着我们的降临,父母的负担便重了起来.于是,父母决定去深圳.对于16岁就在外闯荡的父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更准确的说是想借此机会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十几岁的你,正处在花季雨季,迷茫时,请和父母对对话,他们都是过来人。女儿的话升入初二,我们分班了,以前的好友没有一个跟我分在一个班。我很不自在,时常去找她们,可是巴巴地把人家从教室里叫出来,课间那点时间,聊啥都不痛快。没多久她们都交到了新朋友,而我还孤孤单单的,真是好烦啊!  相似文献   

20.
正1932年,我大学毕业,当时决定试着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我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一家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在一个播音室里,一位很和气的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