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的目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幼儿教育中,老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真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育效果。孩子们比较善于观察老师,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他们都会从中体会到老师对某件事的看法。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去探寻老师的目光,看看老师是怎么看他的,这时你就可以用眼神来告诉他们你对这件事的态度了。上课时,如果某个孩子乱讲话或随便做小动作,干扰其他的孩子听讲,你可以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制止的眼神,孩子…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5,(11)
教育专家敬告家长:时代在迅速发展,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父母应放心孩子、信任孩子,让他做自己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孩子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遇到诱惑马上学坏,遇到危险手足无措。只要你平时下了教导的工夫,你信任孩子,孩子就会愈发值得你信任,你就会对他愈放心。记住,你的教育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独立,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越来越依赖。  相似文献   

3.
你真让人烦死了!”类似的表述方式:“你又把饮料弄洒了,你不会好好拿杯子吗?”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会造成的伤害:这会与孩子的品行相联系,并给他们带来羞愧感。孩子还会由此惧怕受到惩罚。学龄前儿童出现各种状况是很常见的事情。记住,孩子们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别忘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类似的表达方式:“我一下班就回来做好吃的给你,你还不吃?”或者“因为你,我放弃了多少东西呀。”会造成的伤害:你的孩子并没有自己要求出生,他无须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负罪。你在使他感到自己的低级、多余和毫无价值。你的话语还在暗…  相似文献   

4.
很多父母觉得管教就是惩罚。其实管教是管和教,是训练,需要把积极手段和消极手段结合起来。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你要教他行为规范,并为他们做出榜样。当他们做得对的时候,你要不吝啬夸奖。只有在必要的时候,你才指出他们的行为是怎么不合适。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看到听到他要再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他们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很认同一个观念,就是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孩子身上,孩子将来就会花多少时间在你身上;你怎么对待他,他将来就怎么对待你。这点,我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7.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了题为“如何教育孩子不抽烟”的文章,文章说: 让孩子知道你对抽烟的看法。如果你不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该做.他们就无法知道行为的准则。孩子在就冒险性行为做决定时,会重视并运用父母给他们的明确信息。明确告诉孩子,你不希望他抽烟,如果他决定抽烟,你会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动之以情比同他理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更为有效。要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果你自己抽烟,那就得抛开对烟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越大越不听话呢?我们认为对的,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是毫无道理的,而他们认为对的,我们却认为岂有此理。孩子和父母就在自己的真理圈子里疏远了亲子关系。第一,孩子永远是个完整的个体,他的人生路得由他自己一路走过我们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做过错事,走过弯路,留下许多的遗憾和希冀。  相似文献   

9.
“爸爸妈妈,快看!”你的孩子尖叫着,他要向你展示他刚掌握的每一项新本领———单足跳、翻筋斗、吹口哨等。刚开始时,你可能觉得他很可爱,但如果他无休止地向身边每一个人,展示他的并不怎么高明的本领———或者老爱向他的伙伴们炫耀他有世界上最大的芭比娃娃和玩具火车,你可能就会担心他会惹人厌烦。自我炫耀对三至四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米勒博士说:“它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对自己力量的认识正在增强,它就是孩子在宣称———‘看我的!’这是他们旺盛生命力的表现,你的孩子希望你能分享他的激情和欢乐。毕竟,你们会为他在…  相似文献   

10.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孩子的朋友。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在实习中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要主动接近孩子,关心每一个孩子,了解他的一些微小的需求。当孩子午睡起来,你帮他扣一颗他自己扣不上的钮扣;当她摆弄着纱巾时,你替她系个漂亮的蝴蝶结……热心真诚地为每个幼儿服务,渐渐地孩子就会对你产生亲近的念头,并乐意与你交往。其次,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熟悉他们的情况。幼儿常常喜欢对你说:“我家养了一只小狗。”“我舅舅结婚了。”“我这件衣服是姨妈买的,你看漂亮  相似文献   

11.
别以为孩子还小,听不懂你的话,你就可以忽视与他交流的语言方式。其实,你的话会对孩子产生令人吃惊的影响力!下面是你应该牢牢记住的最佳的5句话,和你应该彻底忘记的最糟的5句话。最佳的5句话1 “请你选择一个” 在要求你的孩子做或停止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可以说这句话,以便让你的孩子明白他要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说,你可能会对你的孩子说: “要么安静地玩,要么出去玩,你自己选择—个。”如果5分钟以后他们仍然吵闹不休,你就可以接着说: “照我看来,你们是决定出去了。”给孩子两种正确的选择,让他选择其中—个,既能达到你的目的,又能让孩子觉得现  相似文献   

12.
怀孕的时候,我读了一些美国的育儿书。美国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与父母分床、分室。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便开始刺激孩子独立自主的欲望。“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你可以失败。”到孩子十几岁时,便让他自己开车,自己赚钱,自己作决定……美国人是不  相似文献   

13.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14.
1."自己来做决定吧"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  相似文献   

15.
知识有所欠缺,才能给幸福留出地方。昨天,华裔高中生侯亮来访,进门就对我说:“你得写一篇文章告诉中国的孩子和家长,美国孩子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幸福,他们压力很大,心里很苦。”见他眼角挂着泪痕,我就问他:“怎么了?天堂里的孩子怎么也有眼泪?”他说:“你知道吗?这一周之内,我有两个同学自杀了。一  相似文献   

16.
爱的结晶     
记得小时候我问妈妈“我是哪来的?”妈妈告诉我:“你是捡来的”中国的家长,一旦孩子问起自己是哪来的,他们就会很不自在,以为孩子想跟他们打听那些难以启齿的事情。事实上,孩子只是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感到好奇,家长给一个适合他们年龄的回答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教育的艺术强调共情。婴儿从一开始就有共情的表现——别的宝宝哭了,他也哭,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如何让孩子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关键在于家长。如果孩子用玩具打了小朋友的头,一定要让他知道小朋友会很痛,同时问问他如果别的小朋友打了他,他会有什么感受。言行一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就必须以身作则。如果你为了避免买全票而谎报孩子的年龄,或者在邻居背后说他们的闲话,你的孩子会和你有什么不同吗?而且,仅仅做一个榜样是不够的。Lickona博士说:“你必须用语言清楚地告诉孩子怎样做是正确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  相似文献   

18.
橡皮泥活动“我帮妈妈做事情”中,斌斌做了个小孩代表自己,又做了一把扫帚,表示自己在帮妈妈扫地。我看到他做的小孩没有头发,就跟他说:“这个孩子可不太像你。”斌斌认真地说:“这就是我,哪里不像呀?”我启发他:“你看,你有头发,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头发?”斌斌说:“可是,我不会做短头发,我只会做妈妈的长头发。”我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不好?”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1岁,就可以开始训练自己用勺子吃饭了。这也有益于他们的动作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你也许认为,这么丁点儿大的小宝宝,怎么可能自己吃饭,就算让他学,他也一定会把食物搞得一团糟,而真正吃下去的只有一点点。其实1岁孩子的生理条件已经达到了学习使用勺子的能力,早点让他们学会这项技能,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给他自己吃饭,也是对他最大的信任,是培养他独立自主精神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20.
姚兰 《老年教育》2014,(2):39-39
1.“你来决定……”如果想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或想阻止他做什么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你来决定吧”。这样能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充当约束他们的“坏警察”角色。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