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纽曼的大学理念中知识观是理智培育的基础,"知识本身即为目的"所指的知识是自由知识。理智培育是核心,是教育的目的所在。自由教育是理智培育的途径。理智培育与宗教是不同的,但宗教对于教育有促进的作用。纽曼的大学理念对今天的高等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学生心智培育的缺失、高等教育过于实用性的倾向使人变得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在于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成为完整的人.强调以人为本为目的,对人进行全面的关照,它反映了时代特点,并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精神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健康是心理学研究日益重要的议题,从人的精神性的角度来反思和理解精神健康,它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即与精神疾患相对应的精神健康、被等同于心理健康的"精神健康"、与灵性和生命意义相关的"精神健康",第三个层次与人的精神性发育密切相关,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的完整存在,精神健康应当指向"完整的人"。以此反思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应将精神健康纳入其中,在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调整和补充,关注自我的精神性发育,关注人的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不是锻造"工具人",而是培养"完整的人"。教育人学视域下,大学素质教育的旨趣在于养成文化自觉、塑造大学生类主体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回归教育本体性功能,通融科学与人文、构筑大学共同体和培育丰富大学精神等。  相似文献   

5.
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塑造适合社会发展的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完整成长”是人素养全面谐和发展的身心状态,需相应的信念指引,以激发生命自觉,展开完整实践。“天人合一”传统文化蕴含完整、向善精神,可为生命自觉实践提供信念,通过精神与行为相互激发,情意知融通发展和生命自觉全面发展实现“完整成长”。但是,理智主义主导下,职前教师生命完整性常遭到割裂,表征为扬心抑身的学习惯习、有知无情的教育场域和情怀失落的文化资本。故此,培育完整生命需重新认识身体,践履具身学习;显现教育初心,融入情意教育;领悟师德情怀,培育谐和生命,以回应高质量教师需求。  相似文献   

7.
若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孤立、零碎、分裂的处境,就无法有效地实现人的完整、全面、健康、和谐、积极的发展。只有从人的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整体设计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人为"和"为人"的教育统一,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完整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性化教育研究是笔者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课题.人性化教育是主动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的教育.它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9.
小语新大纲顺应时代的要求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吸取近年来小语界的研究成果 ,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母语教育对学生人格体系与语文能力体系同步、和谐、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新大纲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爱美的情趣 ,发展健康的个性 ,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由…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本文作者在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障碍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新时期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和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品读     
<正>远离了"人"的教育,是丢掉了灵魂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面对应试教育的盛行,人们都在呼吁教育的回归。教育回归的本意何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让教育回到本来的功能定位——育人为本上来,要让孩子享受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培育完整的人。有学生立场才有真正的教育。——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认为,在一场以选择为核心的、迎接挑战的改革之中,所有的选择都取决于我们的立  相似文献   

12.
教育在塑造知识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完整生命、和谐人的教育。学生的健康也关乎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我们学生现实的发展状况是教育在关注学生健康方面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欠缺的,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问题十分值得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作为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千多年中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社会机构。根苯原因在于其活动的主旨与人的心灵、精神需要相一致。大学教育目的中强烈的政治性意蕴,可能遮闭大学教育培育人心灵、修养人健全人格的本质,使大学无法发挥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坚持培育高尚、健全人格的大学教育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大学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学实现本质性进步必需的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1,(20):5-5
教育与生产流水线有着本质的不同。也许,一个言行粗俗的工人仍能够在流水线上制造出合格的产品,但教师不能,教育不能。心灵只能用心灵来培育。教师的言行是最重要的教材,教师的言行就是教育。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展示出一个完整的人,展示出一个完整的人格,展示出一个有修养、有情感、有思想、有精神追求的活生生的人。——摘自刘长铭的博客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一体化健康教育新体系,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和提高认识水平,还要强化健康促进能力的培养,鼓励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一体化,关系到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的完整结构,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速度和成效.健康教育一体化需要在目标设置、内容确定、实施把控、评价操纵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合力,最终呈现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结果.其中,目标设置要聚焦健康素养培育,围绕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形成、健康行为养成等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内容确定要体现与运动关联度高的结构化体系建构;实施过程要注重寓教于乐和学习情境的创设;评价方式要明确导向性和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教育研究是笔者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课题。人性化教育是主动地为受教育者提供宽容、支持、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培育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的教育。它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完整人格,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17.
陈淑琼 《福建教育》2023,(48):13-15
<正>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根本上来说,让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做到,首先要培育和塑造学生对待自我时的自信,它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悦纳自我,做到“各美其美”;其次要培育和塑造学生与人相处时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能够“美人之美”;最后要培育和塑造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勇挑责任,富有担当,做到“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本是人的教育,其重要本质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和完整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以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为己任。然而在实用性和功利性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成人教育价值追求中人文精神缺失。基于此,成人教育需加大人文知识教育的比重,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个性和谐发展的公民为其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秉持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搜集与提炼黎里古镇优秀的地域文化,保护和发掘本校的校史文化资源,从中觅得学校文化生发点;二是坚持"儿童立场",从儿童成长的角度出发,系统科学地对本校教育元素、文化符号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个性化、校本化的学校文化生长点;三是坚持"仁爱、智慧、健康、上进"的学校精神,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20.
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地处曼妙多姿的太湖之滨,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实验小学。学校秉持"探寻健康完整的和谐教育,培育知书明理的现代公民"的教育思想,把"学校有活力,教师有实力,学生有潜力"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