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档案价值的认识及开发利用 档案价值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档案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档案价值的实现是有一定规律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保障,档案价值关系(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和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的档案)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就是档案的利用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三流派及在中国的"适用"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什么是文件生命周期呢?美国档案学者詹姆斯·B·罗兹认为:"是指从文件的产生,经过作为履行组织职能的工具进行活动和工作的阶段,一直到其现实效用的消失,或者当其全部使用目的已经达到时,对其进行销毁,或者因其具有永久保存的价值,而把它们作为档案,赋予新的使命的整个周期."他还把该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A.文件的形成.B.文件的利用和维护.C.文件的处置.D.档案管理.前三个阶段又同隶属于文件管理阶段,与档案管理阶段并列为两大阶段.(1)中国档案学者陈兆祦先生认为:"文件从其产生到成为档案以至消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文件的运动周期,也可以称它为‘生命'周期."(2)换言之,文件从其形成、使用到(因丧失保存价值而)被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并继续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完整运动过程,就叫做文件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应该把文件保存在机关档案室(或文件中心、联合档案室、中间档案馆)和国家档案馆(或其他终极性档案馆)这两个阶段都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3.
对档案价值演变规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档案价值主体和档案价值客体,在档案管理实践中不同阶段的具体分析,总结和概括出档案价值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活动产生、形成档案的循环经济价值。用科学发展观看待档案价值及其实现,就是要科学地认识档案内容的属性;科学地看待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科学地依托档案利用的主体,从而保证档案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5.
开放档案价值实现活动的可能性、广泛性及其效果,取决于其对其价值实现路线的规划和设计.论文提出了两种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设计的方案,分别为反馈式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和前馈式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反馈式开放档案价值实现路线将开放档案价值实现理解为是一个反馈控制过程.前馈式档案价值实现路线设计则集中体现了事前预测与采取行动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档案价值运动的规律性问题,是一个被档案界认识比较充分的问题,只不过以往是在档案价值实现的规律性这一命题下开展研究的.早在1961年陈兆祦、和宝荣两位编写的<档案管理学>中就揭示出档案价值实现若干规律.1982年陈兆祦、和宝荣的<档案工作基本知识>和后来的1986年<档案管理学基础>,以及1988年吴宝康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和1986年陈智为、邓绍兴教授主编的<新编档案管理学>,则把这些规律加以定型了,具体规律被归纳为以下几条:档案价值扩展律、档案价值时效律、档案机密程度递减律、档案科学文化作用递增律、档案价值实现条件律等等.  相似文献   

7.
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价值的形成因素界定为档案实践环境、档案主体、客体、档案实践活动四部分,其中档案实践环境是塑造性因素,档案主体是主观性因素,档案实践活动是检验性因素,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运动,档案价值的形成机理就在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价值的概念,即在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塑造下,具有革新的主观意志的档案主体对档案客体进行的体现社会需求、使档案知识价值得到彰显的、契合社会需求的档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档案价值主体和档案价值客体,在档案管理实践中不同阶段的具体分析,总结和概括出档案价值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档案的价值是观察文件运动状态、划分文件运动阶段的最主要的标准,也是选择档案保管场所和管理方法的重要依据。本文试述档案(文件)处在文书部门、档案室、档案馆这三个不同实践主体的管理下,其价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对鉴定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档案价值的确认和功能发挥从根本上是来自于档案价值的内在属性,研究档案价值的特性及其运动规律,就是探究档案价值在从形成到反馈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体现档案价值的内在要求、恰当地解释档案价值的特殊性、科学地把握档案价值实现规律、有效地实现档案社会价值和不断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