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正德 《档案与建设》2003,(11):33-34,47
南通市档案馆在为大生纱厂早期档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时,通过清理馆藏大生纱厂档案,意外地发现了200余件张謇函稿。这些函稿绝大部分是从未发表过的,在《张謇全集》中也未见收录。在这些未刊函稿中,有24件大生纱厂创办初期张謇亲笔书写之便条(张謇自称为“手条”)。新发现的这20多件“手条”都是张謇写给大生沪帐房的负责人林兰荪的,一般只署月日,未署年份,但从其内容推断,当形成于1898年至1907年之间,即大生纱厂创办初期。大生沪帐房是大生纱厂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在上海设置的办事机构。原称“大生上海公所”,次年1月迁至上海…  相似文献   

2.
打开祖国的版图,在长江入海口有一个濒江临海的中等城市,这就是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南通;打开南通的地图,在主城区西北方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这就是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唐家闸,中国最早的民营纺织股份制企业——大生纱厂就坐落在这个小镇上。这个纱厂经历了110多年的历史风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大生企事业集团,而见证这一历史过程的,就是基本完好地保存在南通市档案馆里的大生档案。一、先人遗存要说大生纱厂和它形成的大生档案,还得从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大生纱厂的创办人张謇说起。张謇(1853-1926),…  相似文献   

3.
南通市档案馆藏有大量的、弥足珍贵的大生企业档案,其中大生纱厂早期档案于2002年3月经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申报阶段,我们对馆藏大生纱厂档案进行清理,竟意外地在数千卷的大生档案中发现了220余件张謇函稿。这些函稿都是从未发表过的,在《张謇全集》中也未见收录,这对深入进行张謇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一、张謇未刊函稿的特点经初步分析,这220余份未刊张謇函稿有如下几个特点:1、时间跨度长。最早始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期的1898年,最末止于张謇逝世前三年的1923年,时间跨度长…  相似文献   

4.
实业家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晚清上海的海关——江海关对于大生纱厂的作用,并积极争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大生纱厂开纺后迅速盈利,也引起了江海关的关注,英籍税务司好博逊在《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中对张謇和大生纱厂的记载,是西方人对张謇和大生纱厂的最早的观察和评价。张謇与好博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张謇从事天生港自开商埠过程中,好博逊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谦  王丹 《档案时空》2018,(3):13-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他把实业和教育作为国家“富强之大本”.为了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和其他企业,又用工厂的利润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年,张謇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通过参观日本的博览会和博物馆,受到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上书清朝政府学部和张之洞,建议在北京创建合图书馆与博物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然而清政府却对他的上书不予理睬,最后他只好自己在家乡南通创办了一座博物苑.  相似文献   

6.
王斌 《湖北档案》2022,(2):56-59
<正>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1909年,任江苏谘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袁世凯称帝后,张謇辞官回乡,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批企业,倡导实业救国,新办新式学校,称实业、教育为“富强之大本”。同时,他还兴办了大量慈善及公益文化事业。张謇通过与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由“睁眼看世界”走向“放眼学世界”。他的国外朋友圈包括外国使节、商人、传教士、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经多次考察通海交界处的吕四场海滩荒地后,张謇论证开办垦牧公司的可行性方案.经考察,专家认为盐碱地可种植棉花.于是张謇决定废灶兴垦,既可以安排沿海地区大批的劳动力,又可解决大生纱厂的原料问题.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张謇等筹资兴办的通海垦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开垦荒滩,修筑海堤,经营盐业,垦牧植棉,开办工厂,兴办教育.张謇把人生的坐标从做官转为脚踏实地办实业与教育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李可欣 《兰台世界》2022,(3):122-124
张謇是近代赫赫有名的实业家,由他所创办的近代民族企业大生纱厂,至今仍为人所称道,因此目前学术界对张謇在商业上的成就研究颇多。而张謇不仅是实业家,同时也是桐城派的一员,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师从桐城派大家张裕钊。朱铭盘与张謇既为同僚亦为同门,曾一起在吴长庆军幕中度过了七年岁月,对张謇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张謇与朱铭盘的交游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艰难过程中,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导致某些有力人物从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以“状元办厂” 闻名于世的张謇就是其中之一。自1899年通州大生纱厂开车出纱始,张謇在江苏通海地区办实业、办教育的大举措即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研究其人其事的兴趣也经久不减,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 就举行了三次,收录论文231篇,可见,张謇研究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抗拒的学术魁力。 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张謇研究专家,他的《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中华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说过,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被人们当作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大生的创业、发展史不仅是南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愿意和善良、勤劳的家乡人民一起,纪念大生的120周岁生日。一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张謇日记记述:"五更乾清门外听宣,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引见"。次日,"卯正,皇上御太和殿传胪,百官雍雍,礼乐毕备,授翰林院修撰。"  相似文献   

11.
刘海林 《兰台世界》2014,(7):138-139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并走上了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教育兴国"的思路出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实业及教育实业。在近代中国,尚无一人创办过如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职业学校,张謇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并走上了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教育兴国"的思路出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实业及教育实业。在近代中国,尚无一人创办过如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职业学校,张謇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大地风起云涌,列强疯狂掠夺,人民生灵涂炭,社会发生剧烈动荡,一批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富国强民,提出各种主张。实业救国的卓越实践者张謇不但有系统的经济思想,而且付诸实践。他从官僚地主转化成近代具有进步思想的资本家,从状元郎到实业救国的坚强奋斗者。难能可贵。本文试述他流芳历史的“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振兴农务”经济思想,以及他的实业实体、大生集团及地方自治形式“南通模式”,以纪念他150周年诞辰。  相似文献   

14.
<正>大生纱厂是清末创办的私营棉纺织企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次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1903年增纱锭4.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2.6万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1915年增设布厂,同时在海门筹设第三厂。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  相似文献   

15.
清末状元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在新闻报业、图书出版业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与马相伯、于右任、史量才等名家私交甚笃。与新闻出版业的渊源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生于今江苏省南通海门常乐镇。他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  相似文献   

16.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光绪十九年出任崇明瀛洲书院院长,二十年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一年总办通海团练,创办通州大生纱厂。宣统三年(1911)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  相似文献   

17.
日前,反映南通清末民初概况的一套最完整的手绘图纸,经南通市档案馆全力抢救,已恢复原貌。据有关专家介绍,此套图纸系张謇先生著作中专用,绘制精致,犹如一幅幅艺术品,是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命题的最好佐证。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于清末民初主持测绘南通县境全图和南通企业、事业单位平面图共77种90幅,被南通著名收藏者收藏。因年代久远,这批珍贵文献破损较为严重。南通市档案馆获悉后,专门组织力量免费帮助收藏者对这批珍贵文献进行保护性处理。其中,破损严重的南通县全图(4幅)、大生纱厂图(2幅)、南通水道图(2幅)、南通五山图(4幅),…  相似文献   

18.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晚年自号啬翁。张謇生前,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与经济舞台上担当过许多重要角色:清廷翰林院修撰、清末立宪派首领、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大生纺织公司总理……张謇身后,人们对他加封过许多褒扬不一的“谥号”:实业家、教育家、事业家、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中国农业近代化之父、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或许因为张謇的事业太辉煌,或许因为罩在张謇头上的光环太耀跟,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张謇在这个社会里.是如何担当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担当的“父亲”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角色。现在让我们走进南通市档案馆,去打开厚厚的张謇家书,看一看张謇是怎样做父亲的。  相似文献   

19.
黄菊盛 《档案与建设》2003,(3):35-35,39
南通医学院的前身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于1912年3月由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张鮞创办,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张謇一贯重视教育,他在自订年谱中说:“自见乙未马关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他还说:“父实业,母教育”。他本着“实业救国,教育为本”的宗旨,于19世纪90年代在南通办起一批工厂的同时,还兴办了师范、农业等学校。张謇认为:医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人生所需不可无医。他派学生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即协助张謇、张鮞办起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预科1年…  相似文献   

20.
信息传真     
《档案与建设》2005,(8):51-51
馆藏珍贵档案吸引莘莘学子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几位博士生与在校大学生,为深入探寻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循着历史的足迹,纷纷来到南通市档案馆查阅张謇与大生企业及有关各个时期南通地区社会、经济、建筑等方面的资料。市档案馆为《江苏近代建筑研究》博士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张謇与建筑师孙支厦的通信函,与近20卷反映南通张謇经济思想及建筑方面的大生企业档案;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工业与现代城市调查实践支队提供了《张謇全集》《、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档案。这些珍贵馆藏档案深深吸引了莘莘学子,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