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闻,作为依托互联网等媒介为载体获得蓬勃发展的一个行业,它的教育工作,随着网络发展不断进行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本次调查在英国卫报于2016年选出的新闻专业排名前十的院校和QS世界大学2016排名前150的院校中进行,通过分析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学业要求,结合相关文献和各大学官方网站上所展示的课程内容,对互联网时代新闻教育的改革进行研究.目前,英美大学的新闻教育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3.
郭冲 《编辑之友》2024,(4):103-112
自1921年湖南自修大学拟设新闻科起,中国共产党即开始进行新闻教育的构想与实践。考察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前近三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新建教育基础、重构教育形式、再造教育内容等举措,逐步实践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新闻教育的无产阶级新闻教育新范式。这一实践既是无产阶级新闻人才的培养机制,也是无产阶级新闻学得以生成的重要场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新范式修正了自由主义新闻教育长期以来的本土不适,为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展开提供了前驱探索与经验来源。  相似文献   

4.
入职德国新闻行业,主要有三条教育路径可选:一是传统的实习(Volontariatu[1]),二是新闻职业学院(Journalistenschule[2]),三是大学的相关专业.其中,新闻职业学院是最具特色和被广泛认可及证明有效的教育模式.各所新闻职业学院的教育理念虽不尽相同,既有旨在为传媒企业输送新生力量的职业化实践技能培训,也有与大学专业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性教育.(Claudia Mast,1996:139-141)但对有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而言,新闻职业学院都被公认为助其走向新闻职业生涯的理想跳板(Wolfram Schrag,2007:326).因而此类学校往往一席难求,相应其入学选拔标准也以严格著称,加上其独特的教育模式,都成为深受业界青睐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回溯德国新闻职业学院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着手,并对其中代表性学校的办学模式等作素描式介绍并分析概括,以期为我国新闻教育提供一种来自现代报纸诞生地德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  王远舟  吴晓川 《新闻界》2008,(1):145-147
本文对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的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脱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学校教育应与媒体的需求接轨。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社会转型背景下俄罗斯新闻教育在思想观念上的新变化,综合分析了俄罗斯新闻教育所处困境。概括地讲,目前俄罗斯新闻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自由化、人文化、公民化特点;对国外新闻教育模式有选择地加以借鉴。新闻无学、新闻教育无用观点困扰着俄罗斯新闻教育,俄高校倡导与媒体合作的同时坚守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7.
陈堂发 《新闻界》2004,(4):30-30,4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浅显的教育理念。新闻教育培养目标突出的实用性,更要求大学新闻院系在理论与体系化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可以捕捉活鱼的“渔具”。这种渔具不仅是用“什么是新闻与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标准”之类的理论材料织成的,也不单是用“采访技巧、写作技巧、策划技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8,(8):68-77
我国新闻史学界有一种共识,中国的新闻教育是从美国横向移植过来的。这其中,"密苏里帮"之中国成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他们是美国新闻教育移植到我国的实际操盘手。本文通过考察汪英宾、黄宪昭、梁士纯和马星野的教学实践和新闻实践,发现这种移植是有限的,他们只是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具体的、也是最容易模仿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引入中国,但美国式的新闻理念、新闻专业主义并未随着"密苏里模式"一同进入中国的新闻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闻教育扫描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新闻教育、也是世界新闻教育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滥觞之后,迅速风靡全球,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影响、交融,在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教育中,传播学科有取代新闻学科之势,新闻院  相似文献   

10.
赵鹏 《传媒》2019,(4):77-79
理工类高校发展新闻传播专业是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具有其先天性的优势,相对于普通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理工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学生拥有更加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动手实践能力也更强。本文在明确理工类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化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理工类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化的困境,并重点从四方面入手探讨了理工类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耿文静  李淼 《今传媒》2011,19(2):7-9
在我国的传媒院校,活跃着一批杰出的青年学科带头人,他们的优秀思想和教育理念推动着传媒领域的发展。原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现任《渤海大学学报》主编的林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林教授在这篇专访中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从高校教学的宏观角度阐述了新闻教育要建立"大新闻观念",在新闻教学中广泛涉猎,夯实基础,融入文史哲、经济、法律、管理等,培养又红又专的新闻人才。同时,林教授还就新闻专业教师的结构、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等诸多现实问题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形式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媒介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大学新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这样才能够达到大学新闻教育目标。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策略,提升高校新闻教学质量,推动社会新闻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雅文  何村 《新闻界》2005,(3):59-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新闻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闻人才,为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成绩不可低估。但近年来,一些大学都十分看好新闻传播业,竞相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系),不仅综合大学开办,理工科大学和专业性学院也办,特别是一些地方大学,更是首当其冲,在高校中形成了开办新闻院(系)的热潮。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统计,目前全国高校有新闻传播学学科及专业的共300余家。一时间,招生数量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14.
周光明  王琦 《编辑之友》2021,(1):102-109
延安时期的中共新闻教育是中国近代新闻教育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形成了新闻教育的"延安模式".延安新闻教育在技术训练和学理研究两方面各有所成,其教育实践主要包含大学新闻教育和新闻机构的新闻教育两种新闻教育类型,后者又可细分为专职人才的新闻教育和通讯员的新闻教育.延安新闻教育从属于中共的干部教育与宣传教育,受到"新教育"理念的强烈指导,带有明显的实践主义特征.它既是一种地方经验、地方知识的提炼,又具有一定的普遍启示意义.这一模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新闻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新闻传播教育则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教育逻辑是引领新闻传播教育的关键因素.这三大逻辑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之间既有合力,也有张力.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民主、教育繁荣的背景下,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教育逻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对它们进行完全切割.这意...  相似文献   

16.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5年5月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奈特基金会联合5所美国著名大学推出"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至今已4个年头.这一项目以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世纪新闻人才为宗旨,其具体内容及举措包括开展新闻研究、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3个方面.本论文拟通过对"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的梳理与分析,弄清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以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走通识教育与学术相结合之路的"威斯康星模式",虽然没有像"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推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与"资金"的流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发展形态以及新闻学理论引进中,找到受"威斯康星模式"影响的一鳞半爪。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实践;而我国早期新闻理论家在消化、吸收作为新闻学核心理论的"新闻价值标准说"的过程中,受到把新闻学定位于社会科学的"威斯康星模式"的影响为甚。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只有十来所大学有新闻专业,现在已经发展到全国500多所大学设置了新闻专业。到2005年,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由1994年以前的66个发展到661个,其中2004年一年间就增加了202个专业点,在校生也超过13万人。①然而由于高校人才的泛式培养,在新闻教育中缺乏人才的专业细分,在实际求职中,缺乏竞争优势,与中文类专业毕业生区分度不大,这是长期困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建国 《新闻界》2008,(1):149-151
大学新闻教育的实习基地建设需要重视,首先要更新认识基地的观念;其次要拓展重点实习基地的功能与内涵。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大规模地把新闻教育列入大学专业设置的国家。早在1902年,金斯顿女王大学举办主题论文竞赛“大学新闻教育怎样造福新闻业”,新闻教育即被提上日程。目前,加拿大全国70多所综合性大学中,约有一半以上开设有新闻系或传播系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