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主持人的外部亲和力是和内部亲和力相对而言。内部亲和力主要指主持人的内在情感的投入;外部亲和力主要指主持人的外在表现。一般情况下,主持人较注意内部亲和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外部亲和力的把握,造成与观众的距离。只有内、外部亲和力恰到好处地结合运用,主持人才能给观众“零距离”的美感。下面就主持人外部亲和力的表现和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主持人“动作”的亲和力主要指主持人在台上请嘉宾出场时的动作。那么,主持人请嘉宾出场到底用什么样的动作才算有亲和力呢?我们做过一个试验:节目一开始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所谓亲和力,是指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和信任感。增强军事新闻的亲和力,是增强其传播效果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增强军事新闻的亲和力呢?  相似文献   

3.
公共档案馆的文化亲和力,是指档案馆或档案馆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形成的紧密感、亲近感、信任感、互动性和接受度。文章从对公共档案馆本质的理性思考、公共档案馆文化亲和力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公共档案馆文化亲和力建设的举措三个方面,就公共档案馆文化亲和力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亲和力,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是指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的代言人,亲和力的培养不仅关乎他们的荧屏形象、个人魅力,还影响到媒体的地位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所谓亲和力,指的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对理论广播来说,亲和力就是让理论走向大众,让听众能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情况下接受。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媒体亲和力,就是媒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能力,这种说法较为浅表.从深层次看,媒介亲和力是指媒介能够使受众产生亲近的愿望,使受众产生"真正的交流与意义共享"的感觉.作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沉淀而成的一种永久性"符号系统",媒介亲和力是二者之间达成的一整套有利于意义共享与认知一致的话语系统.①亲和力体现的是媒介对受众的和谐度,媒介亲和力对媒介的销量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亲和力指的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另外一方能够感受到的态度、语言等方面的人格魅力。针对广大播音主持来说,亲和力是交流沟通的枢纽,不仅可以进一步拉近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帮助其自身积攒人气,不断提升节目的收视率。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的方法,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亲和力是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我们常说的党报亲和力,主要是指党报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亲近、相互关心、相互信赖、相互依存的一种力。就党报本身而言,亲和力是一种报格魅力,它应该体现在坚定不移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全心全意,真心诚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上。  相似文献   

9.
张晓东 《记者摇篮》2008,(7):109-110
亲和力本是一个化学术语,指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用之于人,则指其被人接受和认同的魅力。亲和力是节目主持人得到群众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持人亲和力的存在与否不受栏目的制约,只是因为节目性质的不同,它的具体表现也不尽相同:教学节目主持人像和蔼可亲的老师,娱乐节目主持人是一位能带领大家玩起来的朋友,谈话节目主持人则像一个与你推心置腹的知己。  相似文献   

10.
在传播学上,所谓亲和力,指的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表现为媒体对受众需求的关注与满足程度,受众对媒体的认知和喜欢程度。那么,电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应该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要从与受众零距离贴近中来。电视记者只有与受众贴得更近,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新闻责任和新闻视角,做出的节目才会更“好看”。一、在选题内容上贴近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亲和力与新闻内容选择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的关系。内容选择是新闻报道亲和力的原发因素,是价值关系的“源”。受众对内容满意度越高,亲和力越强;受…  相似文献   

11.
亲和力是指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的亲近行为的能力,是能让别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是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主持专业学生的亲和力对于他们日后择业、就业、从事主持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培养的一种专业基础能力,是日后开展工作、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他们的亲和力要从日常教学以及生活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12.
吴秀娟 《青年记者》2012,(35):23-24
新闻报道亲和力的界定亲和力,最早是化学领域的概念,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①《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亲和力"界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所产生的互相作用力"。新闻传播学领域最早将"新闻报道亲和力"界定为"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  相似文献   

13.
亲和力通常是指能感染人,吸引人,在不知不觉中带给他人启发和影响的,它能给大家带来心理满足感和预约的精神享受。随着近些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就导致播音员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所以播音员要想提升人气指数,就更要把观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尊重观众,理解观众,设身处地的为观众着想,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亲和力。本文从什么是亲和力到亲和力的重要性以及播音员缺乏亲和力的表现原因及如何提升亲和力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典型人物宣传,是中国媒体新闻报道百花园里一支绚丽的奇葩,耀眼夺目。而回望群星灿烂的典型人物星空,我们发现其生命力最长久和影响最深刻的,却都是那些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的典型人物。所谓亲和力,原是化学术语.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后被引进新闻学领域。典型人物的亲和力,是指典型人物与受众之间融合、互通的吸引力,反映二心理相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亲和力,指的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对理论广播来说,亲和力就是让理论走向大众,让听众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情况下接受。可以说,亲和力是理论广播与生俱来的品质,从理论广播诞生的那天起,就以它的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亲切感人被听众所接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理论广播一度出现了呆板、说教、高高在上,脱离听众的现象,从而使理论广播节日遭遇生存困境,而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6.
在传播学上,所谓亲和力,指的是报纸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商业类报纸需要在此方面进行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一般是指与时事、政治方面相关的新闻,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规范性、程序性。因而,时政新闻的报道往往格式化、概念化、官腔化,被人们认为是政府的喉舌。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都在做针对时政新闻报道相关的改革,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的电视台都在进行改革,但效果都让人很不满意。本文通过分析时政新闻报道缺乏亲和力的原因,阐述如何有效地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是指新闻媒体以新闻形式所传播的事实和观点信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海量信息面前。主动地予以选择和接受.并进而对媒体报道萌生亲切和信任感。毋庸置疑,具有亲和力的报道更有受众缘,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亲和力”.在新闻传播学上指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20.
高飞 《记者摇篮》2009,(2):56-56
视角是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视角在主持模式小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是否能成为成功的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关键。民生主持人应该具有亲和力。主持人应以讲故事、聊天的口吻和方式向观众展示新闻事件,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中央电视台敬一丹在主持新闻节目的时候之所以有亲和力,这与她的平民视角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