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25-12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教材将“经年”注释为“一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原因有二:一、林申请的《宋词三百首词典》将“经年”注释为“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2.
字词考释     
上海辞书出版社《宋元语言词典》对自首、首人、出首以及首状诸词中的“首”字的解释是错误的。新《辞海》中“自首”条对“首”字则未加注释。《正字通》说:“有咎自陈及告人罪曰首。”则此一“首”字,义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教本第八课《词七首》有两处注解不合常理.一是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的"经年";二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有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一首,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句中“三十”,一般注者多持“三十”为“十三”之说。如林庚、冯沅君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注为:“三十年,当作十三年,陶潜自太元十八年(393)为江州祭酒,至彭泽弃官共十二年,次年作这诗,正好十三年。”课本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5.
小学课本中收入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写景诗 ,是诗人寓居成都时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 ,描写了春光烂漫的景象。但课本中对诗中“自在娇莺恰恰啼”中“恰恰”二字注释为“非常和谐 ,形容莺啼的声音” ,许多注释分析文章多从此说 ,但对“恰恰”二字理解向来说法不一。《康熙字典》释“恰恰”为“鸟鸣” ,《辞海》释为“和谐的声音”。但前人吴见思说“又有娇莺 ,恰客至而忽啼” ,施鸿保《读杜诗说》指出“此言独步之时适当莺啼”。从诗的标题看 ,“恰恰”应解作“适逢其时”。《江畔独步寻花》是一组诗…  相似文献   

6.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     
我国出版了哪些老一辈革命家的诗集到目前为止已公开出版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诗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单集:除《毛主席诗词》外,周总理诗集有两种。《周总理青年时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共收周总理诗十四首(从一九一四年的“春日偶成”到一九二二年的“生别死离”)。每首诗后均有必要的注释。另一种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总理诗十七首》,增选了“千古奇冤”,“为刘志丹陵题诗”、“为何香凝老人题画”二首。每首诗后附有必要的说明和注释,书末还附有赵朴初、唐弢二同志的两篇文章。《朱德诗选集》(人民文学出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白居易名诗《卖炭翁》,并附有详尽注释。其中二条似有不当,今提出与大家商讨。注释第一条云:“《卖炭翁》是《新乐府》中的一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条注释有两个问题:其一,对“宫市”的解释不准确。唐代宫廷派宦官到市场上购买生活用品仅仅限于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在《顺宗实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孟子》二章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注释中 ,将“法家拂士”注释为 :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拂 (b尙)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 ,辅弼。这一注释是错误的。当然 ,课本如此注释也是有其依据的。因为东汉经学家赵岐在他所编的《孟子章句》中 ,此处注释为 :“法家 ,法度大臣之家。拂士 ,辅弼之士。”宋代大儒朱熹在《孟子章句集注》中 ,此处也注为 :“拂与弼同 ,此言国亦然也。法家 ,法度之臣也。拂士 ,辅弼之贤士也。”以至后来的《辞源》《辞海》皆沿用此说。其实是大谬而特谬。其原因是 :一、将法家看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三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一去三十年”,教材注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诗人于40 5年当江西彭泽县县令,八十多天后辞官,挂印归田园,作《归园田居》。”将“一去三十年”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不当。要弄清“一去三十年”是什么意思,当先弄清“误落尘网中”指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尘网”指的是尘世、人世。此处的“尘网”是否也指“尘世”“人世”呢?诗人是否有从“少年”时代起即“误落”此“尘网”中的悲叹呢?他是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2003年12月第一版)《边城》中有这样的句子:“(翠翠)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其中“喁喁”教材注释为:“yóngyóng形容低声细语。”笔者认为此注不妥,理由是:“喁喁”读yóngyóng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为:“〈书〉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在《汉语大词典》中注为:“①鱼口漏出水面翕动的样子。②仰望期待貌。③象声词。”在《辞海》中为:“蝉鸣声。”并无教材注释中“形容低声细语”之意。“喁喁”读yúyú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为:“①随声附和。②形容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这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现行初中语文第六册对此诗句中“轮台”的注释是:“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而刘逸生《唐诗小札》中却将“轮台”注释为:“唐贞观中置县,治所在今新疆米泉县境。”究竟谁是谁非? 查《辞海》,见“轮台”这一名称有四种解释: ①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  相似文献   

13.
王维的《归嵩山作》一诗 ,曾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和今人的《唐诗鉴赏辞典》 ,也算是他的名篇了。诗评家一般都认为 ,这首诗是写作者辞官旧隐时“闭门谢客” ,“不想再与闻世事”的心情 (《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2月版 )。作者之所以退隐 ,“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诗中表达的“由安详从容 ,到凄清悲苦 ,再到恬静淡泊”的感情变化 ,“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 ,积极向往的一面 ,也有愤激不平 ,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海出版社 ,1985年 6月版 )。其实 ,这首诗表达的 ,就是那么一…  相似文献   

14.
一、“齐”字不该去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公输》一文:“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起于鲁,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文章下面的注释说:“齐行:疾行。(据《吕氏春秋》《淮南子》校补)”从意思上我们也能看出:“齐”字强调了墨子听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己成,并且将要用它攻打宋国之后,尽快去劝阻公输盘的急切心情。如果丢掉“齐”字,就不能体现出墨子途中行程之速。二、“争”同“诤”语文教科书注释1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向楚王)据理力争。意思是不劝阻楚王。”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堪为诗的故乡、诗的国度,诗人数以万计,写诗成千上万首者不可胜数。但诗人及其作品能否为世人广泛传诵,并不一定取决于其写诗数量的多少、诗作的长短。诗言志,诗抒怀,诗贵在能感动人的心灵。乾隆皇帝的诗超过万首,但有几人能记诵他的诗?荆轲、刘邦、项羽,这三人每人仅存诗一首,可他们的诗却古今流传、众口吟诵。诗不在多,有“仙”则名。荆轲的两句诗——《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首诗见于《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后人称之为:《易水歌》。此诗是秦  相似文献   

16.
《诗·周颂·噫嘻》一诗,有“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一句。其中“率”字,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朱东润先生的《文选》都释做“率领”,《诗经全译》、《诗经今注》等也都如此注释,这似乎已成了定论。如按此论,这首诗的意思就应是:“成王既已把他的诚敬之心向上帝表示,率领着这些农夫播种百谷。大大地开发你们所有的全部三十三方里的私田,服从地从事耕作吧,二人并耕,万众努力。”(依王力《古代汉语》)这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教材,但对“好自相扶将”一句的注释,我们认为不妥。“好自相扶将”一句,课文下面的注释为:“好好服侍老人家。扶将,这里是扶持意。”这种解释,我认为起码有两点值得怀疑:A、在结构上,“自”的意思没有着落,遗漏了;B、如果此句如课文所释,那么,岂不与上句“勤心养公姥”重复?其实,在这句中,“自”字是有具体意义的,指对于自己。“扶将”是扶持意,此  相似文献   

18.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 ,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 ,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出满园的春色 ,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心情由扫兴转为欣慰。怎样让学生读懂这首诗 ,即怎样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法的 :一、从题入手 ,自然切入本首诗的题目是《游园不值》。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自读课后的注释。课后注释为 :园 ,指私人花园 ;不值 ,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那么 ,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同桌讨论)有的说 :“诗人去游私人花园 ,没有遇到要访的…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乃千古名篇。据《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这首词,已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背诵篇章中。但教材对“去棹”一词的注释似有两处不妥:一是对“去棹”一词的理解有偏差;一是对“棹”这个词的派生性质有误解。教材注:“去棹,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去棹”究竟是停船还是行船,是引申义还是借代义,试作如下浅析。《金陵怀古》的上片,作者侧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代的伟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会存120多首,多写乡居生活,被后誉为“田园诗人”,开启唐代的田园诗派。《归田园居》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作于义熙二年(406),诗人自彭泽归隐后的第二年。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归隐后的欣喜舒畅的心情。这首诗首四句至“一去三十年”为第一层,写自己“误落尘网”。次四句至“羁鸟恋旧林”为第二层,写归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