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告诉我们,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不管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发生怎样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导致各物体动量  相似文献   

2.
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两个重要的守恒规律 .它们研究相互作用的物体系 ,而且只研究系统的始末状态 ,不必过多地考虑中间细节过程 (并不是不要分析物体运动的全过程 ) .但两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有所不同 :动量守恒定律强调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或所受合外力为零 .动量守恒方程是矢量方程 ;机械能守恒定律强调系统只有重力、弹力作功 ,其它外力不作功或作功代数和为零 .机械能守恒方程是标量方程 .因为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 ,一般都伴随着动量、动能、势能的传递 ,所以 ,对于同一个系统 ,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现象往往渗透交织在一起 .…  相似文献   

3.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重在“三个”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量守恒定律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遵守的共同规律 ,应用非常广泛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相互作用的物质系统不受外力 ,实际上真正满足不受外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重在“三个”选取 .一、动量守恒条件近似性的选取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时的受力情况分以下三种 :( 1)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的情况 .( 2 )系统所受的外力比相互作用力 (内力 )小很多 ,以致可以忽略外力的影响 .因为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系统而言的 ,它告诉我们 ,系统内各个物体之间尽管有内力作用 ,不管这些内力是什么性质的力 ,系统内力的冲量只…  相似文献   

4.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动量就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它的数学表达式为这个等式左边是系统的物体在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右边是系统的物体在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表达式是表示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而不是组成系统的各个物;体的动量在互相作用前后保持不变.下面着重阐述在理解和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条件性.如同一切定律、定理都有适用条件一样,动量守恒定律也有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在实际应用中,当物体系所受外力之和远小于内力大小的情况下,也可近似认为总动量守恒;在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分力之和为零,或分力之和远小于内力大小,则总动量在该方向的分量保持不变.例 1.一门大炮质量为M,由静止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L米后,沿水平方向发射质量为m的炮弹,开炮瞬间炮身停下来,求炮弹速度.析与解:此题多数学生都知道炮弹和炮所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地为参照物;选炮弹开始运动到离开炮膛时为作用时间,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问题在于什么方向守恒.  相似文献   

5.
<正>一、运用动量守恒定律需要先做好三个选择1.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不受外力,然而在自然环境中,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前需要做好守恒条件的近似性选择。可以近似认为满足动量守恒条件的三种情况:(1)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2)系统所受的内力远大于所受的外力,以至于可以把  相似文献   

6.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在解决各种碰撞问题中被广泛应用.与牛顿的运动定律相比,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动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低速、宏观的物理过程,而且在微观世界中仍然适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互碰撞的物体之间的关系有其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的是: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该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只要求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而不必知道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的详细情况。因此,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能解决许多直接用牛顿定律难以解决或者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实际问题复杂,题型多变和灵活,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特别注意动量守恒定律的“五性”。所谓“五性”是指条件性、整体性、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其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量守恒指整个过程任意时刻守恒,定律适用于宏观和微观,高速和低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类型.一、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类似碰撞,也类似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情况.例1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上有圆  相似文献   

9.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在发生相互作用时,不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粘和了还是分裂成碎块,不论相互作用的物体同向运动还是反向运动,不论相互作用的物体发生接触与否,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子弹打物块的问题就是动量守恒定律所能解决的一类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动量和动能 ,都是度量物体运动大小的物理量 .而且 ,它们对运动进行度量时 ,都只用到物体的质量 (m)和运动的速度 (v)这两个物理量 .动能的概念 ,以及由此而引出的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 ;动量的概念 ,特别是由此导出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不但适用于恒力作用情况 ,而且也适用于变力作用的情况 ,比牛顿定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在物理学知识系统中 ,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除力学外还涵盖物理学中的声、光、热、电、原子物理学等 ,是物体相互作用所遵守的法则 ,也是自然界重要的规律 .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其内容为: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设p为系统的总动量,则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P=恒量,或△p=0.若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则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为:p_1 p_2=p_1’ p_2’或△p_1=-△p_2,即m_1v_1 m_2v_2=m_1v_1’ m_2v_2’. 1.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作用时,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时,相互作用以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以后的总动量.这里所说的外力是指所研究的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中最重要的几个守恒定律之一,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在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四性” 所谓的四性,指的是“系统性、矢量性、相对性、瞬时性”.具体说来,“系统性”指的是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物系,而不适用于单个物体;“矢量性”指的是动量是矢量,  相似文献   

13.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要广泛得多。动量守恒定律不但能解决低速问题,而且能用来处理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它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而且适用于电子、质子等微观粒子问的相互作用。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天体系统。无论相互作用的是什么力,  相似文献   

14.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一个定律,它揭示的是: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那么该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它不仅是解决宏观物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而且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需的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动量就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在中学物理中通常只讨论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则动量守恒定律表示为:  相似文献   

16.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如果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该研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只要求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而不必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详细情况,因此它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要广泛得多,解题时体现了更多的优势。但是,实际问题情况复杂,题灵活而多变,学生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经常出错,遇到难题往往无法入手,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弄清动量守恒定律的特性,没有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下面就谈谈动量守恒定律中蕴藏着的内涵。1 动量…  相似文献   

17.
1定律的适用性 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时,物体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在实际问题中,物体系统不受外力的情况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在具体处理时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研究物体运动与物体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阐述牛顿运动定律的局限性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而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碰撞.由于碰撞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当满足"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条件时,不管系统是否受到外力,一般都满足动量守恒."碰撞"问题在高中阶段的要求仅限于一维正碰:即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问题所依循的基本定律是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碰撞的具体类型有选择性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弹性形变是指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相似文献   

20.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定律,它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物体间的机械作用,而且在微观粒子运动和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中,也仍然正确。用它解决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