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几分钟《还珠格格》,再看几分钟广告,《还珠格格》第二部在全国各地一开播,播放时段的插播广告就显得超乎寻常的拥挤,惹得观众议论纷纷。据笔者对某市有线电视台一晚上播放两集《还珠格格》第二部(以下简称“格格”续集)广告情况的统计,不包括口播加字幕的57家特约播出单位名单,总共播放广告147条(次)。以该台播出的“格格”第41集、42集为例,广告具体情况是:特约播出单位名单后便是16条广告,节目开始后字幕广告也开始在屏幕上滚动。笔者计算了一下,第41集电视剧在剧情关键处一共中断4次,分别插入广告21条…  相似文献   

2.
许天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180-181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火爆荧屏,从1997年凤凰卫视播出台湾华视制作的《非常男女》到1998年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相约星期六》、湖南卫视播出《玫瑰之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0多家省级电视台开设了此类婚恋节目”,爱情玫瑰在电视的包装下羞答答地绽开了。然而“花无百日红”,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雷同.电视婚恋节目难遏收视率下滑的颓势,在受众中的影响式微,爱情玫瑰悄然枯萎。  相似文献   

3.
今年央视春晚引起争议最多的议题之一就是广告,特别是其中的植入式广告太多,以致有人称春晚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购物节目。媒体的确离不了广告,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但凡事要有度,不要把节目中插播广告变成了广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0年以后,以《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交友节目,以更新鲜的包装方式、更符合国际化的流程设计卷土重来。之所以说是卷土重来,是因为早在十年前,《非常男女》、《玫瑰之约》等婚恋类节目就曾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风行一时,但因为节目形式缺乏创新,最终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此次婚恋节目重新出现在观众视野中时,势如破竹。无论收视率还是社会反响,都有令人惊叹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齐鲁开讲》节目由山东电视台着力打造,每周日晚上八点一刻“开讲”,时长约一个小时,目前是内地独家CALL IN节目、全国“十佳”电视谈话节目。根据近期的收视率调查报告,每周日晚上节目播出时,看电视的山东人当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收看《齐鲁开讲》,其收视率在同时段节目中稳居第一。《齐鲁开讲》节目有这么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海燕 《现代传播》2004,(6):122-124
“真人秀”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节目形式 ,例如美国的《幸存者》、《垃圾大挑战》 ,荷兰的《老大哥》(1999年 ) ,法国的《阁楼故事》 ,德国的《穿越沼泽地》等 ,这些节目都在西方的电视屏幕上创下了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新记录。其中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的野外生存竞赛的电视游戏节目《幸存者》 ,在开播当年就创下美国夏季节目收视率的新高 ,不仅打败了美国广播公司的益智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 ,也创下CBS在该时段 13年来的收视纪录。其收视率从四大电视网的最后一名 ,一跃坐上了头把交椅。《时代》周刊把它评为 2 0 0 0年十佳电视…  相似文献   

7.
“湖南卫视现象”的营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浩然 《视听界》2006,(3):62-63
1997年1月1日,湖南电视台一套节目正式通过亚洲2号卫星传送,呼号“湖南卫视”,互联网域名为www.hunantv.com。湖南卫视上星播出之后,推出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晚间新闻》、《新青年》、《音乐不断》、《今日谈》等一系列名牌栏目,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确立了频道强势品牌地位。“快乐旋风”、“玫瑰花香”,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事实上,湖南卫视一轮又一轮的节目创新,收获的不仅仅是收视率的攀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广告收入,更多的是提升了湖南卫视的品牌价值,在国内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我们羡慕、…  相似文献   

8.
1998年7月16日,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悄然开播, 开创了大陆电视媒体婚恋节目之先河,迅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掀起了一股“玫瑰狂潮”。各地方电视台紧跟潮流,纷纷在黄金时间段推出自己的婚恋栏目,一时间,“爱情速配”成为荧屏最为火热的看点。但好景不长,随着观众的逐渐接受和熟知, 婚恋节目渐渐失去了起初的神秘感与新奇感,收视率一落千丈,不少电视台不得不停播。纵观全国婚恋节目的衰落,大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9.
10年前,《玫瑰之约》走红。如今,约会类节目风云再起,其竞争态势,值得分析。 以《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约会类节目如今正风起云涌,红遍大江南北。有报道称后来居上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已经远超湖南台的《我们约会吧》,全国平均收视率已经“奔三”,达到了2.6%~2.8%,接近湖南台同类节目的两倍。  相似文献   

10.
台湾电视媒体的政论节目热潮绝对是世所仅有。像这几年来引发风波最多的两个政论性节目《2100全民开讲》与《大话新闻》,其收视率之高,对政治(特别是选举)事务的影响力,让研究电视传播的专家也跌破眼镜。许多夫妻和家人因看电视政论节目而吵架,朝野政党人物也花不少时间猛批政论节目,由此形成了台湾电视政论节目、选民、政党三者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增强收视率调查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现代强大的大众传播媒体,也是三大广告媒介之一,而伴随近代统计科学的发展,收视率调查已成为对媒介业和广告业至关重要的相关行业。收视率调查数据对电视传播内容及节目制作、广告商选择都起着决定作用。 收视率资料对媒介业和广告业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一是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利用收视率来评价自己所办节目的普及状况和节目质量;二是在广告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告主和公司一般都根据收视率去购买特定节目时段,这样便于了解其广告信息的达到率,也即广告效果的衡量标准之一;三是就广告媒体本身而言,收视率是它们决定某…  相似文献   

12.
湖南卫视《玫瑰之约》栏目,自1998年8月1日正式与观众见面至今,仅半年多的时间就享誉大江南北,成为湖南卫视所能覆盖到的、众多省市电视观众中颇具影响力的名牌栏目。随着该栏目产生的品牌效应,其节目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节目主持人,是整个节目制作群体智慧的载体,是节目“人格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节目的形象和符号。可以说,节目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整体质量。就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创意,会因主持人不称职而断送它的生命,也可以因一个与之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教育节目在各地方电视台节目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大多都停留在少儿文艺的层面上,而一些专业的授课类节目又由于缺乏收视率和广告支持导致节目萎缩。如何能像央视《百家讲坛》那样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这是很多地方台亟待寻求的突破之道。  相似文献   

14.
王平 《今传媒》2005,(9S):43-45
“我们马上就要停播现在的《快乐大本营》。”湖南电视台党委书记刘一平说。曾经代表着湖南电视辉煌的《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均难逃“七年之痒”。《玫瑰之约》早已停播。《快乐大本营》虽然还在继续,但显然已是强弩之末。在这两档王牌节目魅力渐衰后,湖南的电视人转而打造第三块娱乐品牌——《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15.
郑伶俐 《新闻前哨》2012,(10):69-70
如果说2005年刮起的“超女风暴”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认识了音乐真人秀节目,那七年后的2012年无疑称得上是音乐选秀节目的“转型年”。这一年共有十余档音乐选秀节目集体开播,无论是山东卫视的《天籁之声》,还是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都纷纷举起了创新、革新音乐选秀节目的大旗,寻求突破。而白热化的竞争中,“黑马”《中国好声音》却后来居上,独占鳌头。第二期节目收视率就高达2.8,第三期收视率更以3.093博得全国收视冠军,创下了历年来音乐选秀节目最快之成长速度。《中国好声音》缘何在短短数周内迅速串红,其原因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6.
就像拍摄纪录片《再说长江》无法逾越20年前《话说长江》的那个坐标一样,评析这部新作,也难以脱离对于《话说长江》那部曾经创下40%收视率、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深印记的“电视连续节目”的观照。  相似文献   

17.
广告文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电视广告节目和电视文艺节目共同组合而构成的一类电视节目。它以文艺节目作为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让观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看广告,也就是说,文艺节目是手段,传播广告是目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广告文艺节目划入广告节目类。如,《广告文艺》、《广告文体大观》等。广告文艺节目给广告节目增添了一种形式,是广告节目的有益补充。但对广大观众和电视台来说,是“食之无味”,而又“弃之可惜”的。说它“食之无味”,是因为广告文艺节目是拼凑而成的。它是时间上的拼凑,即先播几则广告,然后播…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8日,红极一时的电视节目《玫瑰之约》在开播5年后宣布停播整改。1998年,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亮相不久即产生广泛影响,众多电视台纷起仿效。时至今日,应潮而生的此类节目已大多停播。曾经热闹非凡的这批节目淡出的原因何在呢?业界和学界对《玫瑰之约》等娱乐类节目当年胜出的因素讨论颇多,有一点基本上得到了认同: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引入了人际传播机制。“1998年,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一大批娱乐型节目的火爆,标志着电视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与复兴。”①的确,人际传播的优势强化了大众传播效果,促使…  相似文献   

19.
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高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我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一方面是传统电视媒体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两任”的收看方式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晓松 《视听界》2002,(5):73-74
两个关键因素终结了中国电视高枕无忧的时代。一个是电视频道数量急剧扩充,一个是地方卫视的迅猛发展。这只不过是再一次验证了一下“物不稀故不贵”的古训,而后则直接动摇了中央电视台。舍我天下其谁”的王地位。在各地电视台诸侯争霸、风来雨去、豪情逐鹿的同时,央视第一次遭遇了尴尬。电视湘崛起让当时的央视领导开始失眠。《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在全国各地受到猛烈追捧,使央视除了新闻节目之外的节目收视优势和广告优势发生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