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琦 《考试周刊》2010,(37):30-31
顺城巷是西安城的骨架,其对周边环境的串接联系的景观作用而在城市规划中备受关注。它同样作为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记录历史风貌的同时保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实施对顺城巷的有效保护与改造对于西安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顺城巷的居民生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保护古城墙与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民居街巷与其的互动性和流通性,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的措施,以现实顺城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阳街东西巷是桂林市遗存的百年老街,一直保留着浓厚的地域民居和历史文化特色,也是桂林市的符号文化。随着商业和旅游业的开发,政府对东西巷进行改造与升级,并致力于打造桂林城市的优质名片。文章以东西巷的保护为视角、改造为背景,以东西巷的位置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文化、人文特色为出发点,研究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既保留着桂林本土传统民居民俗特色,又彰显融入新时代商业气息。通过对正阳街东西巷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东西巷改造和保护中的设计理念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正阳街东西巷的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改造中如何深入挖掘提炼本土传统文化,进行东西巷改造并达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中的功能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城市传统民居的价值、保护现状和困境等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几种功能置换来实现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4.
刘冰  刘涛  刘健  于冬雪 《唐山学院学报》2003,16(1):26-28,40
城市传统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但是事实上不少传统民居正由于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而遭到极大的破坏 ,许多古城区也面临着“推倒重建”的危险。本文在对济南古城区传统民居进行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 ,对所得调查材料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传统民居的价值。同时 ,对它的保护与更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进行民居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塑造立体化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颖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15-117
民居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汇集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特色尤为突出.从兰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形成兰州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研究兰州传统民居特征有助于理解西北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对于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庆中山镇龙塘村传统山地民居具有典型的巴蜀文化因素,同时又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民居建筑与环境、文化、艺术、生态等要素相辅相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新时代改善民居环境的要求下,龙塘村传统民居又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完成对当地传统民居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是当地居民在千百年与自然的不断协调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借鉴与创新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促进当地经济,塑造立体化形象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东圈门历史街区是扬州市老城区的核心地区之一,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民居,在整体上具有相对完整的老城街巷的传统风貌.东圈门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反映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鲁西北平原的主要城市,德州民居具有典型的北方平原民居特点,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德州又成为重要的码头城市,从而使整个地区的民居形式受到了运河文化带来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明显运河文化痕迹的北方民居形式。其聚落形式、院落布局、建筑形式等方面具有德州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应该加以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遗存最多的古城之一,拥有大量有价值的遗址遗迹。为了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科学保护和利用大遗址就显得意义重大。为了推动西安城市发展,根据近些年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相关条例、经验和教训,利用横纵双向维度,采用理论支撑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大遗址、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纳入现代西安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古今中外文化的交融发展的发展原则。为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定居后在闽粤赣边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体现了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等特点。同时传统客家民居也体现出对中原汉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在住宅的基本结构、造型、空间布局、对外关系上承袭了中原民居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可继承性,从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民居形态更新、人居环境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民居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指出应探索多模式的保护与发展道路,实行动态保护和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发展,傣族传统民居干栏结构不断发生变异,目前呈现出实质性变异的趋势——汉化。传统民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应从明确傣族民居的特有价值、正确处理保护与创新关系、坚持傣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合理使用现代建材4个方面对傣族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西安城市文化选择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城市之魂,正确的城市文化选择可以更好地挖掘西安的人文历史资源,把它变为西安文化发展中的现实优势。在西安城市文化选择中,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立足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保护好城市文化生态;二要面向世界,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打造西安城市文化的个性品质;三要打造具有历史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少年月刊》2011,(Z1):7-9
西安世园会四大建筑均造型新颖,风格独特。既有西安传统历史文化,又彰显了西安时尚、现代、绿色的城市魅力,充分体现了"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理念。1.长安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山市歙县许村的实地考察与测绘,分别从聚落外围空间、聚落内部空间、民居室内空间三个方面来解析许村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同时还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许村作为半历史形态村落具有典型性,它代表了这一类型的传统聚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出矛盾,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对策以及落实保护行为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西方历史城镇保护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二十年以来,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为传统城镇的保护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了更为尖锐的挑战。在与传统城镇历史保护相关文献的讨论中,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经济学、房地产开发和历史城镇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保护政策的演变、文化社会角度的城镇更新问题以及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系统的关于传统城镇历史保护基础理论的研究较为缺乏。西方历史城镇分析方法对发展中国传统保护理论体系,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居瑰宝福建南靖土楼的建筑美学特征一方面表现在历史价值和文化内蕴上,另一个方面表现在其传统建筑造型、功能和独特的风格上。它的美学价值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建筑文化精髓和历史文化积淀,对我们研究、保护和开发土楼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板房建筑历经多年的历史发展,仍然被部分当地居民延用的一种建筑形态,并构成了我省北部山区的地标性民居建筑群聚落文化,该论文以豫北山区传统石板房民居资源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该地区传统民居资源的特征,多层面深入发掘其自然、人文环境、造型特色、文化内涵等因素,更好的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改善豫北山区人居环境,从而实现新农村民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