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论正确把握世界性通讯社的客观规律郭超人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摆在新华社全体同志面前的重大课题是: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继...  相似文献   

2.
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新华社在前十年艰苦奋战的基础上,围绕着强化国家通讯社的职能,加快世界性通讯社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作为新华社主体业务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新闻摄影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这是摄影部的同志和全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我们有一批摄影记者,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边疆、海防,经常出入于雪山、戈壁、草地,他们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还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繁峙县金矿爆炸事故采访活动中,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刘诗平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困难面前不低头,恐吓面前不退缩,利诱面前不动心,及时、客观地采写了大量内部报道和公开稿件,为揭开矿难黑幕作出了积极贡献,忠实履行了一个“新华社记者”的职责。与此同时,新华社山西分社宝红、安小虎等4人,却严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收受地方不法官员钱物,给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声誉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 同样是新华社记者,却出现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新闻工作者时刻都在面对着各种诱惑,我们的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遵纪守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常抓不懈,不可有丝毫放松。这里刊发的就是刘诗平同志的采访札记。  相似文献   

4.
今年11月7日,新华通讯社成立届满60周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新华社走过了光荣的战斗道路。她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烈火中诞生,作为人民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艰苦奋斗,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壮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她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以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向全国和全世界正确报道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进程,报道世界事态的变化。她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耳目喉舌,并且将永远是这样的耳目喉舌。这是新华社的光荣,也是新华社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新华社的一次讲话中对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人民群众中去,动员人民群众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新闻工作者要宣传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自己首先应当学习、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  相似文献   

6.
值此新华社建社9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 90年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华社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新闻学院院长、新华社社长穆青认为: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政治素质。中国新闻学院是培养高级新闻人才的新型高等学府。这所学院面向社会办学,既为新华社培养人才,也为整个新闻界培养人才,内设研究生部和进修部。研究生部设国内,国际两个新闻专业,招收应界大学毕业生和有几年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意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民生,是媒体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民生报道是媒体在新时期做大做强的重要方面。聚焦民生,报道民生,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凝聚力,将成为新时期媒体工作的重点。3月28日,全国"关注民生·共建和谐"新闻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和地方新闻媒体的代表及一批学术界专家学者就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进行了交流。本刊现摘要刊发部分同志在大会上的发言,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的历史重任新华社通讯社社长、党组书记郭超人党的十五大开得非常成功,取得了两项伟大的历史性成果:一是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在总结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向新世纪迈进的行动纲领;二是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新华社建社6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新华社全体同志,向所有在新华社工作过并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新华社是我们党所领导的成立较早的新闻机构。从诞生之日起,它就是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重要宣传舆论部门,就是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辛勤培育下开展工作,就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一、"勿忘人民"与我党的宗旨1988年4月,穆青第一次为新华社厦门支社郑重写下"勿忘人民"四个大字。此后,他多次给新闻界不同对象书写同一题词。这并非是他心血来潮、即兴挥毫,而是对我党宗旨深刻思考后的郑重抉择。"勿忘人民"不仅没和党的宗旨冲突,而恰恰是实现宗旨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 在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举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开幕之际,中共新华社党组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新华社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穆青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对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新闻界老前辈和其他同志表示欢迎和感谢! 穆青同志既是党的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信息窗     
南振中在新华社提出: 舆论监督要有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华社要紧紧抓住“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良社会现象和反面典型予以揭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的建设需要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我们的人民也需要讴歌先进典型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继陕西日报3月推出长篇通讯《秦岭忠魂——记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田建国》之后,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联合采访报道田建国的长篇通讯《生命,为人民燃烧》于7月9日新华社发了通稿,翌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报等报台立即全文登载或摘编刊播,随之,有10多家省报(电台)也相继转载通讯全文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愿乡镇干部都像他》。田建国的动人事迹在全国产生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正>85周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新华通讯社,祝贺新华社建社85周年。信中强调新华社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跟党走,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负党和人  相似文献   

16.
九月九日,首都各大报和各省区报纸都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张严平采写的长篇通讯《六年两千件——记胡耀邦同志处理人民来信》。这是一篇有立体感的好通讯,是整党中进行党性、党风教育的生动教材,人们读后交口称赞,从中感受到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现在  相似文献   

17.
毛澤东主席提出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議,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就这个建議作出了决定,同意这个建議。这件事在国內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新华社在發布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的公报和关于毛澤东同志的建議的决定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同时,播發了全国人民热烈討論这个建議和决定的消息,全面集中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認識,表达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情。这是一篇打破前例的非常精彩的政治反应的新聞。高度概括地把党的决定的精神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思想感情結合起来加以报道,是这篇新聞最突出的特点。和通常的政治反应新聞不同的是,这里沒有“某某說”之类的个別人的片言只語,而通篇都  相似文献   

18.
在新华社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今年是“新闻业务改革年”,也是“新闻业务规范年”。 编印出版《新华社采编人员手册》,这在新华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新华社业务建设中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新华社采编人员手册》不是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11月1日头版头条刊登的新华社记者的通讯《党心与民心》,是一篇焕发着绚丽异彩的社会反映通讯佳作。它道出了我国亿万民众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三大的心声,描绘出改革年代人们对党的情怀和精神风貌。报道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的社会反映,不仅是为了记录时代列车的轨迹,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舆论这面镜子,反映出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本身的价值。因此,要报道好重大政治历史事件,记者必须准确和深刻地把握事件的脉搏,深入采访和剖析社会反映的情况,从两者的结合中,寻找最佳的报道角度和焦点。在这一点上,《党心与民心》的作者可以说是精心谋划,独具匠心了。党的十三大是全国人民久久盼望的盛会。因为这次历史性的大会将回顾九年来改革、开放、建设的历程,为今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方向、目标,制定路线政策。它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也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于这样一个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人民的评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刚一选出,新华社就播发了长篇通讯《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庄严使命———党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诞生记》。这篇长达9000字的通讯以翔实的事实、精辟的分析透彻地回答了全中国人民、全世界公众关心的问题:这届中央委员会是如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