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91年11月5日(新华社建社60周年前夕),胡乔木同志约见新华社社长穆青、副社长郭超人同志,在听取了新华社当前宣传报道和队伍建设情况的简要汇报后,同他们作了谈话,内容涉及当前新闻工作的一些重要问题,现摘要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祝愿人民日报各项事业取得更大成就郭超人郭超人同志发言在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共新华社党组和全社职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50年来,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了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为...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在新华社举办的青年记者读书班上,穆青和郭超人同志就青年记者在现有基础上如何不断提高、怎么成才的问题,同参加学习的同志进行了推心置腹的座谈。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语重心长地讲了一些看法和体会,穆青同志说:“我看成才不成才有一个先决条件,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做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才!”郭超人同志说,要当好记者,  相似文献   

4.
龙年春节前夕,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来到新华社山西分社看望全体职工,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分社王文杰社长和党组成员陪同下,田成平同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担负新华社在山西发稿和为用户提供高技术服务的技术中心以及成立不久的分社电视中心,观摩了技术人员演示新华网山西网站播发山西新闻的全过程,观看了电视新闻中心用先进设备制作  相似文献   

5.
杨丹玫 《新闻前哨》2010,(8):101-101
本刊讯在我国新闻战线的优秀领导干部、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辞世10周年之际,《回望高峰——郭超人新闻作品研讨会文集》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今天,一代杰出新闻记者郭超人作品的研讨会,在楚天传媒大厦举行。我担任主席的湖北新闻工作者协会.是发起和承办研讨会的主要单位。 穆青在新华社被亲热地称为“老头”,而郭超人被称为“老郭”。“老头”去世后开过研讨会.而老郭在逝世将近十年之后.他的作品研讨会才终于得以在家乡湖北召开,我们有幸作了东道主。  相似文献   

7.
在新华社巴塞罗那奥运会宣传报道动员大会上,穆青同志提出要通过这次报道,进一步扩大新华社在世界上的影响。郭超人同志说:“要让全世界的读者和观众看到新华社作为社会主义世界性通讯社的风格。”根据新华社党组提出的要求,报道组一开赴巴塞罗那,就同西方四大通讯社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集团作战”与“以一当十”  相似文献   

8.
1990年9月15日,我们新华社新疆分社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总社社长穆青来到了新疆,代表新华总社看望长期在边疆工作的同志们,又在乌鲁木齐、吐鲁番、石河子、伊犁等地进行了访问。我做了他的陪同。短短的十几天,我从他的采访和摄影活动中,感触到这位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士,对新闻事业上有着一种勤于耕耘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我们记者应是美的使者”这是穆青在自治区新闻单位领导同志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在新疆的日子里,他处处显露出记者的才华,努力发现美,精心追逐美。  相似文献   

9.
10月16日,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全国记协联合召开首都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总结亚运会新闻宣传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共同研究如何巩固、弘扬亚运会的精神成果,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的进展。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主持座谈会。吴冷西、穆青、邵华泽、郭超人、王强华等首都16家主要新闻和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中国日报总编辑陈砾、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罗开富、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陈谈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杨伟光、国际台副台长张振华、新华社副社长郭超人、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北京日报总编辑刘虎山等同志先后发言。徐惟诚、吴冷西同志讲了话。  相似文献   

1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第一次视察新华社 在1991年11月7日新华社建社60周年之际,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宋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新华社视察,对新华社工作作了重要指示。11月4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华社时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新华社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向国内宣传和国外宣传的任务,中央对新华社的工作十分重视,也对新华社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2月17日下午,新华社隆重集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社长郭超人、副社长张宝顺、高秋福、蔡名照及总社各部门负责同志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社副秘书长王礼贶、常务副总编辑徐学江、人事局局长崔济哲、技术局局长高国英、副总编辑薛永兴、经理室副总经理王仲明分别介绍了20年夹新华社在信息事业、新闻报道、队伍建设、技术建设、社办报刊、经营管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驻外记者胡晓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了新华社国外事业发展的感受。最后郭超人同志发表了题为《总结二十年基本经验 创造新世纪更大辉煌》的讲话。  相似文献   

12.
元旦前的一天。19时30分。我准时来到新华社大楼郭超人的办公室。他非常忙,戏称自己这个副社长“成了大事务长”;而我几乎是强人所难,一再要求尽快采访。郭超人正在外面开会,这晚恰巧回社有事,便见缝插针接待我,言明所谈仅代表个人。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你了解新华社这几年的情况吗?”没有官话,郭超人快人快语。因为过去多是跑报社,对新华社的情况了解得零零碎碎。我如实相告。“那么,我先介绍一下83年以来的情况,以便你掌握一点历史背景。”郭超人笑了笑,关切地说。虽是初次接触,却一下子缩短了  相似文献   

13.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新闻队伍建设郭超人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不仅对于人民日报,而且对于中央其他新闻单位以及全国新闻界,都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就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是齐齐哈尔日报社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成立六十周年,追根溯源,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和齐齐哈尔日报社有着共同的源头,更在工作中建立起默契配合关系。60年来,齐齐哈尔日报社和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在供稿、报道、经营等多项工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今年以来,我们两家率先开展"新华社发布"党政企客户端和"中国农讯"客户端的合作,开启了传统媒体联手进  相似文献   

15.
郭超人同志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杰出记者。今年 6月不幸因病逝世,我们深感悲痛。本文是文汇报老记者黄俭和新华社徐海同志 1984年 4月访问郭超人后写的。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郭超人认为此稿暂时不发为好,作者尊重他的意见,稿子压了下来。   如今斯人已去,我们刊发此文,一方面是悼念郭超人同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让年轻的新闻同行们学习郭超人艰苦采写的精神,把他的优良作风传下去。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初,江泽民总书记在新华社成立60周年前夕到新华社表示祝贺,挥笔题词:“努力学习,深入实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并在讲话中向大家提出了两点希望: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总书记的这些话,不仅是对新华社全体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党中央对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大家知道,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都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主要运用新闻传播手段,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发挥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就是说,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7.
新华通讯社同赞比亚新闻部于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了一项新闻交换合作协定。由新华社副社长郭超人率领的新华社代表团同赞比亚新闻部及赞比亚通讯社的负责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然后,郭超人和赞比亚新闻部负责人西卡兹瓦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新华社代表团是应赞比亚新闻部的邀请于十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新闻史上,涌现了许多恪尽责任,追求公信的杰出代表,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从1956年踏上青藏高原开始从事新闻工作,郭超人在44年的新闻职业生涯里,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如《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非洲笔记》和新闻论著《喉舌论》等。这些作品中闪耀着他恪尽责任、追求公信的思想,在中国新闻史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他坚实的脚印。郭超人的新闻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邓涛 《湖北档案》2009,(12):37-37
1934年10月,郭超人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1956年.郭超人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到新华社工作后,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西藏,做驻站记者。在西藏工作的10多年里,郭超人写出了一系列通讯、特写、调查报告和报告文学,如《血泪的控诉》、《拉萨的春雷》等,愤怒控诉西藏农奴制度的黑暗,热情讴歌西藏人民的新生,在思想深度、写作技巧等方面,深受渎者好评。  相似文献   

20.
’99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于去年11月26日至28日在京召开。这届年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探索世界性通讯社的科学管理。”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等出席了开幕式。这个年会主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要求新华社建设成为最大最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