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学家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社会学家说: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及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伦理学家说:幸福是人们的渴求在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渴望。心理学家张厚粲主张:幸福感是指个人对需要达到满足的一种体验。教育学家熊和平认为(对于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2.
当下,孩子作为每个家庭的核心,他们的幸福成为了父母乃至全家的努力方向.为了孩子能有个幸福美好的未来,家长们正不懈地努力着. 一、幸福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身体与心灵自由的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所以幸福一定是内在的,而不仅仅是大人在吃、穿、住、用方面对孩子的高度满足,也不是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揽.我们应当明白:关注孩子内心是保障孩子幸福权利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人的幸福是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教师既和普通人一样,其幸福程度会受到物质、精神和健康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并具有创造性职业特点的教师,职业生活是其生命活动的最主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幸福属于情感世界,是一种感觉,是一个人对需求获得满足的感受。有人认为,幸福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认为幸福是衣食无忧;有人认为幸福是一辈子健康;有人认为幸福是每天都快乐……幸福是不可能全部描写出来的,千人有千种答案,但有一种幸福其他行业的人难以有更深的感受,就是当你看到昔日的学困生变成对学习游刃有余的人,昨天的问题学生变成今天的好学生,自己教的学生一天天健康成长时,心里洋溢的幸福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当教师感受到幸福了,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快乐。  相似文献   

5.
<正>幸福历来都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幸福一般指人的幸福,人理应是幸福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西方学者在谈论幸福时,在"什么样的人"问题上,往往从假设的"抽象人"出发来寻求人的幸福。例如,德谟克利特从假设的"自然人"出发寻求个人幸福感,亚当·斯密从假设的"经济人"出发寻求人类的幸福满足,伊利亚德则从假设的"宗教人"出发寻求"彼时彼界"的幸福。马克思跳出了以往学者从假设的"抽象人"出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带着这样的追求,学校将幸福和自主开放的课堂相结合,提出了"幸福教育下的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人都向往美好的一切,都希望获得幸福.罗莎·卢森馒说:"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当你能够感觉你愿意感觉的东西,能够说出你所感觉到的东两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幸福已经到来.究竟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培根曾经说:"人是自身幸福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我校九年级学生中进行的《你的历史课堂,你幸福了吗?》问卷调查显示:48%的学生认为"不幸福",42%的学生认为"比较幸福",10%的学生认为"幸福"。由此可知,学生对历史科学习缺乏幸福感。通过深入的谈话、讨论,我了解到学生的这种不幸福的感觉来自课堂,原因主要有:一是历史课堂中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原因分析)等没有吸引力;二是学历史就是背,辛苦、枯燥,难背易忘。由调查和讨论得知,100%的学生认为如果老师能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历史故事、历史小细节,能满足学习好奇心,增加课堂幸福感;97%的学生期待老师有妙法解决"背历史"这个痛苦问题。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什么?它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时的和谐感。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应该体现在学生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和人格完美的统一。历史课堂要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摆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快乐、舒展、自由生活的幸福舞台。  相似文献   

10.
白玉荣 《教书育人》2012,(25):34-35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幸福"字眼频频亮相,"共建幸福中国"、"提高幸福指数"、"创造幸福生活"等跃然纸上。学校是编织师生幸福的摇篮,是催生幸福因子、播撒幸福种子、传承幸福文化的高地,承载着为民族的未来培育人才的神圣使命。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幸福教育积极应答了构建幸福社会、创造幸福生活、提高幸福水平的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学校的发展是伴随着学校文化精神的引领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三瓣花,幸福是掌心纹,幸福是一种换算方法,幸福是"麦田的守望者"。让我们去——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  相似文献   

12.
幸福教育以培养"幸福的人"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发现、发掘、发展一个人的生命力为核心,既关照当下,更指向未来。小学数学课堂要体现幸福课堂的教学主张,教学活动要突出探究体验,把握数学的本质,激发学生思考,构建让学生拥有学习幸福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蒲江中学实验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2578人,教职工162人。学校秉承"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理想发展"的宗旨,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的理念,坚持文化立校,全力打造幸福教育,让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幸福,享受幸福。  相似文献   

14.
吴隽 《儿童音乐》2011,(10):56-59
今年8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以"幸福"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倡导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幸福"是当今热词之一。幸福和教育不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事物,幸福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培养学生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使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4,(9):82
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什么?——追求人生的幸福。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校长杨国兰和老师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也是磨小分校人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磨小分校地处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办五大花园,创办于2007年9月。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磨小分校鲜明地提出了"幸福教育"办学特色。围绕"让每个孩子享有幸福的童年,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经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体验幸福童年,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精神家园。在"幸福"理念的感召下,近年来,磨小分校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行走在一条内涵发展之路上。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先后开展"幸福教育大家谈""幸福故事大家讲""幸福讲坛""我心中的幸福""我们心中的幸福学校"等活动,教师们对"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16.
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这样阐述教育的真谛:"没有享受到教育幸福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为学生传递教育幸福的教师是失败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幸福生活为目的和旨归,教育的幸福传递建立在教师的幸福感受和幸福生活基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身为教师的我们该从哪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细想一下,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某一时刻短暂的满足和愉悦的体验,环境虽然可以影响我们的心境,但是反过来,心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主观认识。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幸福要在劳动中创造,也要用心去  相似文献   

18.
毕淑敏在《破解幸福密码》一书中说道"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一定要为生活找点意义。生活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让它变得有点意义。生活本身并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幸福的生活,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做幸福的阅读者。教师的幸福,就是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学生共同阅读;学生的幸福,就是在学校里能够  相似文献   

19.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我校从语文课堂入手,结合语文教学和学生特点,确立了幸福语文课堂的"五五三"教学模式。"五五三",是指一堂课四十分钟内选取的三段时间。"五",即五分钟,"三",即三分钟,三段时间实施固定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细节中自我感受、自我创造、自我发展,享受学习的幸福。一、课前五分钟"幸福交流",让分享与学习共生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我们将  相似文献   

20.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许多父母却由此而陷入教育的误区之中:有的自己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他们以为满足孩子的需求就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有的为后代造房置产,以为留下万贯家财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望子成龙,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以为让孩子出人头地就会使孩子拥有幸福。……不错,满足需求,拥有财富、知识和地位,这些都是一个人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决不是幸福本身。幸福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过程;幸福不是单纯物欲的满足,而是积极生活的整体状态;更重要的是,幸福不是别人所能给予的某种条件,而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主观感受。这也就是为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