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坐着和站着都是不恭敬的。”在他身体力行的宏扬下,《二泉映月》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上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二泉映月》是怎样保留下来的呢?  相似文献   

2.
二胡,是我国人民都比较熟悉的一种民族乐器,有不少人随口就能说出几首用二胡演奏的曲目,象:《二泉映月》、《赛马》、《江河水》、《良宵》、《长城随想》等等。有的人还能说出刘天华、瞎子阿炳、闽惠芬等一些著名二胡演奏家的名字。喜欢民族音乐的人们对二胡知道的会更多一些。那么有关二胡的历史,二胡的演奏流派和他们的艺术风格,二胡音乐的发展究竟怎样?就以上这些话题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从中品味二胡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悠扬韵味和美好意境。  相似文献   

3.
由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示范,可供二胡爱好者欣赏、学习、伴奏的三用音带《二胡名曲卡拉OK》即将问世。这是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和上海民族乐团首创制作的。从七月份至今,上海民族乐团从上到下齐心协力,为这两套《二胡名曲卡拉OK》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闵惠芬按由浅入深原  相似文献   

4.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流下眼泪,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笔者以为.这里的“跪下来”应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海德格尔说,人是“存在意义”的守护者,人理解世界.世界才不失去意义。诚如斯言.或许正是小泽征尔“跪下来”的理解.《二泉映月》才获得它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5.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流下眼泪,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笔者以为,这里的“跪下来”应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海德格尔说,人是“存在意义”的守护者,人理解世界,世界才不失去意义。诚如斯言,或许正是小泽征尔“跪下来”的理解,《二泉映月》才获得它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作为课文的《二泉映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理解它呢?就让我们走进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语文课堂,去感受他的“理解姿态”,去体验他和孩子们在这篇课文中的诗意栖居!一首小诗,一幅图画——理解这处…  相似文献   

6.
闵惠芬奶奶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她1963年就在“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夺得桂冠,她的名字已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她演奏的《江河水》。闵奶奶的家乡在江苏宜兴,那里有名扬天下的工艺品紫砂茶壶。每逢节日,闵奶奶村庄的村民都会去参加庙会,庙会上,成千上百的乡民都把自备的民族乐器拿出来挂在腰上,有二胡、笙、笛子,还有打击乐,演奏的也是江南丝竹或是编成的民族小调。闵奶奶从小就听着这样的音乐慢慢长大。她的父亲很会拉二胡,她最喜欢听的曲子叫《空山鸟语》,听起来就像小鸟在竹林里唱歌。看见父…  相似文献   

7.
《二泉映月》是一首中国经典的二胡名曲 ,它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其曲式结构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作者以多年的二胡演奏经验 ,对这首乐曲 ,除剖析传统上的演奏技法外 ,又在音乐中的某些地方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认识  相似文献   

8.
闵惠芬是“世界上伟大的弦乐演奏家之一”。这是人们对中国著名二胡独奏家的评价。可谁又曾见到盛赞之下她所饱尝的艰辛与汗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10.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人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11.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12.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入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13.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第1次听,感知乐曲内容背景:教学伊始片断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欣赏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著名乐曲《二泉映月》,听的时候要用心,听听这首乐曲怎样?(播放音乐)师:欣赏以后你们感觉怎样?生:(齐)好听。师:你觉得好听在哪?生:乐曲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生:旋律富有变化。刚开…  相似文献   

14.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始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阿炳通过他的这曲《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二胡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将根据《二泉映月》对阿炳、二胡进行讲述,结合《二泉映月》来用心聆听并揣摩阿炳与其二胡的独特而精湛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抄写下面一段话,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这首美妙绝lún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yóu zhōng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  相似文献   

16.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1993年被评为20世纪华人艺术精品。《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真实写照,记录着他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乐曲旋律婉转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远,技巧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多年来,《二泉映月》不仅在民乐领域中被人们乐于演奏,而且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使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二泉映月》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二胡独奏曲,是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不朽之作。其如歌如泣的旋律,哀怨而又悲慨的情调,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听者无不为之流泪,为之动容。其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二泉映月》出现了一曲千面的现象,被众多作曲家改编为二胡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交响乐、钢琴曲等各种演奏组合形式。钢琴曲《二泉映月》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倍受演奏者们的青睐,并深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接受。 钢琴曲《二泉映月》是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是储先生于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18.
自现代二胡学派的鼻祖刘天华先生创作出二胡"十大名曲"以来,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成为二胡爱好者们争相学习的曲目,甚至有人抽出每首乐曲题目中的第一个字作诗一首,谓之曰"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本文以其中一首作品《病中吟》为例,分析刘天华先生二胡作品演奏版本的不同,希望可以对不同的演奏版本加以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文章。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从文本中去感悟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感受优美而又激昂的旋律美的同时,心中又能被阿炳坚强又正直的人格力量所震撼呢?我在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心灵体验了一次富有生命意义的律动。一、用心灵聆听名曲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这样一段感人的曲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  相似文献   

20.
《塞外情思》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中胡独奏曲,内涵深刻、表现手法多样,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年华的眷恋之情,抒发了对人生和美好年华的感悟之情。作者刘长福为我国杰出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塞外情思》这首乐曲在其音乐创作和演奏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魅力。本文着重从音乐创作和演奏艺术方面,尤其是对集作者与演奏者为一身的刘长福如何生动地用二胡表现运用蒙古族音乐风格方面来阐述这首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