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丑的逻辑裂变与历史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中西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丑这一美学范畴进行了横向的逻辑解剖和纵向的历史考察,认为:美是和谐,丑是不和谐与反和谐;从逻辑的角度看,丑从量上可以裂变为偏于形式的丑和偏于内容的丑,从质上可以裂变为滑稽、崇高(广义的丑)和现代丑、荒诞(狭义的丑);从历史的角度看,丑经历了古典滑槽、近代崇高、现代丑和荒诞三大发展阶段,并终将导向更高层次的综合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古代东方术士的“点金术”,只不过是一场诱人的梦幻;但艺术创作中的“点金术”确实是存在的。法国的大艺术家罗丹就曾说过:“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接触一下,‘丑’就变成美了。”(《罗丹艺术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把现实中的丑变为艺术中的美,而在拙劣作者的手下,美甚至可以变为丑。那么,这个能化丑为美的“魔杖”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当代丑艺术的辨析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丑艺术是艺术形式的色形声对形式美规律的背反,与反映对象的美丑善恶无关。优美艺术的形式符合形式美规律,丑艺术则全方位地破坏形式美规律。崇高艺术、悲剧艺术迫使丑随同美一道体现正义与进步,丑艺术则没有美与丑的对抗。滑稽艺术、怪诞艺术包含着优美与奇思妙想,能使人快乐自信,丑艺术扫荡了优美,只有平庸,只会带来痛苦和厌恶。丑艺术之所以大量出现,一是有些人迷信极丑必然极美,二是将反常态艺术的成功误认为是丑艺术的成功,三是它有吸引注意、扬名赢利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函数方程[(p∧q)→r]=[(p→r)∨(q→r)],在模糊集理论中的形式是I(T1(p,q),r)=S1(I(p,q),I(q,r)),其中p,q,r∈[0,1],T1为任意三角模,S1为任意三角余模. 给出了为QL-蕴涵时,满足方程[(p∧q)→r]=[(p→r)∨(q→r)]的解.  相似文献   

5.
泛论丑     
在艺术发展史上,浪漫主义把丑带进了艺术,随着艺术实践的发展,丑在艺术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丑时问题至关艺术创作、艺术评价的美学原则,因而有必要进行探讨。 一、丑与审美 提起丑,人们自然会想到乖讹、畸形,不自觉地把丑排斥于审美对象之外。给人往往以为丑的东西不能成为艺术的材料,其实不然。清代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艺术大师罗丹也说:丑的东西可以在艺术中变得极美。可见:丑与美并非  相似文献   

6.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F(→)=ma.(→)巧妙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不同表示形式解题,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7.
艺术丑角是艺术家把生活丑角作为描写对象,抓住生活丑的本质,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提炼创造出来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渗透着艺术家的否定性评价,从反面肯定了美。同时,生活丑获取了和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构成了具体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生活丑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就成为反面艺术典型,从而又艺术地表现生活中的丑。象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别里科夫、奥楚蔑洛夫、阿Q这些典型的丑角艺术,就是巴尔扎克这些大师们“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为它变形……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便化成美了。”(罗丹语)通过这个典型化,将“丑”很“美”地表现出来。这种反面形象,中学语文中是很多的。教师在讲授这些丑角形象时除了申述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外,笔者认为,以这些丑角形象作为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示范  相似文献   

8.
对质量为m的单个物体而言,某一过程中的动量定理可以表达为:∑→I=m(v→-v→)浅们对此是非常熟悉的.  相似文献   

9.
对梅向明、黄敬之编写的《微分几何》教材中的3个知识点提出不同意见:曲面网的方程是一个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直纹面方程 r→=a→(u )+vb→(u)中,参数|v|为导线上a→(u)点到直母线上任一点P(u,v)的距离,b→(u)也可以只是过导线上a→(u)点的直母线上的方向向量;可展曲面上动点P沿一条直母线移动时,它的法向量始终共线,切平面不变。  相似文献   

10.
快乐园地     
一、填字游戏。给每个字添上一、两笔,成为两个新字。 上→( )→( ) 儿→( )→( ) 口→( )→( )→( )→( ) 二、在每个圆中方里填上一个汉字,使它与周围的字都能组成词语,把所填的字连起来,又是两句古诗。  相似文献   

11.
当丑被引入美学领域时就成为美学上的丑,它作为一种否定性的审美评价一般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体现的,即通常意义上的审丑。以审丑为美学追求的西方现代派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坛产生重要影响。1990年代以来,贾平凹创作的美学视角开始转轨,[1]文本中大量运用西方现代派的审丑理论是其长篇小说的显著特点,《高老庄》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从丑得以存在的背景、美丑的关系及其形而上的依据等方面比较庄子与雨果的审丑。庄子的审丑成就了中国艺术朴素自然之美,雨果的审丑指出了描绘丑怪事物的美学价值,对后世均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老庄无疑是丑的,作品揭示的丑是真实的生活的丑。作家笔下的高老庄绝不是某个行政地域,它透视着整个中国。作为艺术丑的高老庄并没有远离美,而是在丑的自我否定中升华出美。在丑的背后、作品的深层、作家的心灵深处,蕴含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真实追求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语言的审丑 ,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的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的审丑 ,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 ,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 ,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 ;“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 ,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 ,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丑”的表现 ,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即语言的审丑必须在审美理想的关照下 ,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 ,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 ;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 ,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以对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青铜雕塑《欧米哀尔》的解读,阐述了西方现代审美机制中"以美为美——以真为美——以丑为美"的逐级嬗变过程,透视出现代艺术中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审丑"文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丑"从尴尬的他者文化身份向现代艺术中心的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17.
莫言用民间审美与审丑的尺度构筑了《檀香刑》的精神家园高密东北乡。他以宏阔的眼光,以对民间本土文化的谙熟特质,寻求着历史、寻求着人性的全部美与丑;他以一种与精英意识和主流话语迥异的价值取向,打破美与丑的界限,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民间审美与审丑的二元悖论命题。  相似文献   

18.
出离悲剧的情感因素,换一种角度观察,滑稽幽默在《金锁记》中起到了很奇特的艺术效果,这是在审美之余的一种审丑。把这些"笑"从小说中提取出来进行了分类,试图分析内部幽默原理,并且与老葛朗台、严监生等形象联系,说明审丑的背后,是为了展现美的情感,超越丑本身,并不是冷酷的调侃丑陋,获取肤浅的快感。  相似文献   

19.
简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