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写《牛犇在奔》前前后后写牛犇,是件不易的事。你很难抓住他,他善奔波。我与牛犇相识多年,每到上海,总要去看望他,但常常扑空。不是出外拍片去了,就是加班排戏、改戏。给我的感觉,他是豁出命在为艺术奔波。前年春天,在他那间仅有十多平方米的臥室兼书房里,我们谈了几个小时关于喜剧创作的问题。当时他已上任当了上影厂的电视部主任,又要抓工作,又要看剧本,又要演戏,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好不容易见了面,可谈着谈着,却跑  相似文献   

2.
作为报人的查良镛一定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名气小,知道查良镛与金庸是一个人的就更少了,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发现“金庸”二字原来就是“镛”字一分为二.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说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是一点也不夸张的.然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却说,他写小说仅仅是“附属于新闻工作的副业”,他解释说,写第一部小说时,在《新晚报》当编辑的他,是为了副刊的需要而写,后来的小说则是为了《明报》的需要而写.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信仰     
我不是天才,一心想勤能补拙(不过也没做到),所以格外仰慕努力型作家。比如阿西莫夫,每周写七天,每天写八小时,每小时写5000字。再比如斯蒂芬·金,他自称天天写,除7月4日国庆和生日之外。还有老舍,他也是:“除了星期天和闹肚子的时候,天天总动动笔,多少不拘,反正得写点儿。”我一直以为老舍的星期天不营业,和斯蒂芬·金的国庆一样,是一种噱头。闲来没事,翻他的年表,才知道,他23岁那一年,在基督教堂受了洗。立刻电光石火,反应过来他是守安息日。老舍是教徒?可是,为什么,从没听他提过。再细看,我又知道了,他是借教会的举荐,才得到了英国东方学…  相似文献   

4.
业界动向     
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即将“重出江湖”,这次他要写的不是武侠小说,而是一部贯穿古今的《中国通史》。 金庸表示,他最近几年将投注心力写一部从中华民族起源直至近代的《中国通史》,采用一篇一个专题的体裁方式,或写人或写事。他认为这部通史一定要有自己的创见,文字方面也要浅显易读些。 金庸除决定写史书外,还带给读者另一份礼物,这就是他修改三次的  相似文献   

5.
忙人马奔     
马奔,沈丘县农业银行聘用的一名编外临时工,在芸芸的正式职工中,他可算得上个名符其实的“小人物”。然而,在干好本职工作同时,八小时以外,他从来不舍得闲着,写稿子,练书法,忙得不亦乐乎。 1988年9月,他来到沈丘县农行后,看到该行许多有新闻报道价值的人和事,却没有人写,他决心拿起笔来,讴歌欣欣向荣的农村金融事业。写新闻报  相似文献   

6.
情深谱新曲     
去年年初,李福忠来到空军某通信总站任政委。他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发现,有的单位对新闻宣传工作不够重视。于是,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部队官兵看新闻、学新闻、写新闻。不到一年的时间,该部就在中央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0余篇,全面地推动了部队的各项建设。恢复“三个半小时”老传统,是李福忠上任之后抓的一件大事。早上,机关和各连队组织官兵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半小时;下午,组织官兵阅读《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空军报》等报刊半小时;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半小时。他说…  相似文献   

7.
终生从事新闻工作的老报人王文彬,曾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这多年他已离休,任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可他仍宝刀不老,勤奋著述,从事新闻研究,编著《中国报刊史》,还在写一部关于报纸经营管理、评论和编辑工作的著作。他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不愧为现代新闻工作者的楷模。王文彬1907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县,青年时代即投  相似文献   

8.
这个故事是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编辑想写的。他叫黄伊,他向我借了两部书的相关档案,一部是《尘埃落定》,一部是《历史的天空》,他说他想写本书,类似“好书的故事”。我知道,他当编辑几十年,编过《红岩》那样的好书,他该是有些心得的。那天还和他谈过一些书事,看他劲头十足兴奋异常。几个月后,看到社报栏朴素的讣  相似文献   

9.
我国元代王祯的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是古代印刷技术方面有重要意义的发明。王祯是一位多面手的科学家,他不仅是著名的农学家,又是机械学家,同时对印刷技术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人。他在宣州旌德(今安徽省)工作的时候。写了一部农书,因字数很多,不便刊板,就用两年的时間創造了三万多个木活字,准备用活字來印。活字造好后,先用来试印他纂修的旌德县志。试印的結果证明,效率很高,不到一个月的时間便印了一百部。王祯造活字的方法是先挑选字写得好的人,把字写在纸上,再把  相似文献   

10.
《编辑原理》(THEELEMENTS O EDI-TING)是美国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普劳特尼克所著。普劳特尼克曾以笔名发表过二十多部小说,并写过几本学术著作。他长期在新闻界工作,担任过不同报纸、杂志的副主编、主编。《编辑原理》是他积数十年新闻工作经验,特别是培养编辑新人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反右派斗争以前,依靠党委领导的原则在黑龙江日报财贸部(现改为组)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时的部主任是右派分子,他与其它右派分子一起向党委进攻,给党的新闻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使原来基础就很薄弱的写作队伍,逐渐趋于瓦解。反右斗争之后,我们在省委财贸部的帮助下,先在部内把写作力量组织起来,并且在各个厅、局、行都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首的通讯组(现已改为本报小编辑部)。各部门领导同志还亲自动手为报纸写言论,帮助我们组织稿件。这样一来,不但稿件来源大增,而且因为各部门领导同志亲自动手写,所写的又都是当前工作的急迫问题,使稿件质量大为提高,指导作用也大为加强。去年,财贸部和各个厅的领导同志都为本报写过言论,有的写了五六篇。省委主管财贸工作的书记一年间给报纸写了将近十篇文章和诗。  相似文献   

12.
黄爱 《新闻三昧》2007,(6):55-56
四、用文学笔法写新闻特写萧乾一生中从事过多种文学尝试,小说、散文、翻译都很有成就。然而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撰写并出版了多部中文和英文小说。所以,根植在萧乾身上的文学素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他的新闻写作,留下深深的文学印迹。从一开始,他就无意识地偏离了传统的客观性新  相似文献   

13.
世界戏剧史上有一部迄今为止最短的戏剧,它出自法国剧作家特里斯坦·勃纳德之手。亨有“法国马克·吐温”盛誉的勃纳德,一生写了40个剧本、50部小说,他的《小咖啡馆》和《说英同话的人》都是法国戏剧中不朽的杰作。他在1932年写的一部“芝麻”剧《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戏剧,全剧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厨子的尴尬     
《今传媒》1997,(2)
此文作者是一位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老报人。目前,有两部书稿已交出版社审定准备付梓,又被他索回加工。不少友人关心询问,他写此文作答。作者把编辑出版工作喻为“厨子”,寓意深长。他不忘老本行,想出新花招,琢磨了两道新菜,一道名叫“滴水金星”,一道名叫“凤凰涅...  相似文献   

15.
他嗜书成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逛书店,在书店里呆一两个小时,抱一捆书出来,整个人就多云转晴了。他是个典型的“杂家”。他说,人不能为自己规定只写什么,不写什么,一个作家、学者,应该对各种文体都能驾驭,这样行文才自由。只有内心自由同时表述自由,才有可能得到好文章。  相似文献   

16.
《编辑原理》(THE ELEMENTS OF EDITING)是美国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普劳特尼克所著。普劳特尼克曾以笔名发表过二十多部小说,并写过几本学术著作。他长期在新闻界工作,担任过不同报纸、杂志的副主编、主编。《编辑原理》是他积数十年新闻工作经验,特别是培养编辑新人的经验而写成的一本新书。《编辑原理》涉及内容  相似文献   

17.
巴金在晚年写的回忆性文章中曾特别指出:"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1]与巴金相知甚深的作家萧乾也回忆说:"谈巴金而不谈他惨淡经营的文学出版事业,那是极不完整的.如果编巴金的<言行录>,那么那十四卷以及他以后写的作品,是他的‘言',他主持的文学出版工作则是他主要的‘行'.因为巴金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自己写,自己译,也要促使别人写和译;而且为了给旁人创造写译的机会和便利,他可以少写,甚至不写."  相似文献   

18.
书人书事     
李锐和《李锐其人》李锐先生的知名度很高。这不只因为李老担任过高级干部,更因为他写了《庐山会议实录》等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的著作。他今年82岁了,一生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大书。其实,这本书也早有人去写。《光明日报》记者宋晓梦早在  相似文献   

19.
正晚上发现这部名为《致电影的一封情书》的视频短片时,我真的很激动。7分7秒的片子,一共融合了270多部电影的300多个镜头,而且剪辑得还是那么流畅。干这事的,是一位网名叫作@握不住的灵魂的小伙子。他是哈尔滨一所商校的学生。大学期间最大的哺好就是看电影。"四年,两干部。"他这样兑。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年五百部。也就是说,不管风吹雨打,周末还是过年,这四年平均每天都要看1.369部。一部电影时长大体是2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他都会花2.738个小时,看电影!他于2013年毕业前夕制作上述短片。他在向电影致敬,更是向自己的坚持  相似文献   

20.
一部及时的好作品──评《孤儿泪》田红《孤儿泪》这部作品,有人把它归于应时文学文类。有人说张平这两年的运气不错,当反腐败的力度加强时,他正好写了《天网》和《法撼汾西》;而如今西方一些反华势力借人权问题在中国的孤残儿童身上大做文章时,他正好又写了一部《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