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分析徐志摩于情爱生活中的态度,以及由此引出相关的梁启超态度、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感情问题,苗雪原先生提出一连串新的见解。这些见解,证据不够充分,分析明显偏颇,均难以服人。其一,徐志摩对待情爱生活,无论是热恋林徽因,抑或与陆小曼成婚,都表现了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追求个人幸福问题上的热烈和执着,丝毫不见苗所言的懦怯、退缩的情绪。其二,梁启超虽然并不赞成徐志摩与林徽因恋爱成婚,但是也并未如苗所言,怀有私心,老谋深算,竭力从中阻挠。其三,梁思成与林徽因感情甚笃,同样不是如苗所言,多有感情裂痕,至少在徐志摩生前,从未移情他人。苗,所据材料或以讹传讹,或片面阐述,反映了当前学术界不良的浮燥学风。  相似文献   

2.
在已经逝去的二十世纪,历史的转折形成了中国文学的断裂,旧文明整体框架的崩塌和新文艺思潮的吸收建设,为每个文学大师提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化背景。在这个背景中,每个文学大师都是典型的文化复合体。徐志摩始终置身于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志摩是一个多种文化冲撞而融合的“人”。在骆寒超教授的《论现代吴越诗人的文化基因及创作格局》一文中,已经将徐志摩置于吴越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徐志摩身上的地域文化色彩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徐志摩与故乡心灵的联接应该进入我们考察研究的范围。本文尝试着进入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寻求他对故乡丝丝缕缕的感情痕迹。  相似文献   

3.
作品的风格取决于作家的性情特征。而性情特点是由作家本人的经历决定的。闻一多与徐志摩的不同性情形成了他们迥异的诗风。闻一多的雄浑沉劲的诗风与徐志摩的轻柔曼妙的诗风共同辉耀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诗坛上。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的爱情诗创作与其婚恋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爱情推动徐志摩拿起了诗笔并激发他创作出为数不少的堪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篇,而徐志摩的爱情诗篇又艺术地勾勒了他短暂一生中复杂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婚恋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叫化活该》是徐志摩创作于1923年的一首爱情诗。本文通过其与《先生!先生!》的对比,从诗歌分析中再现徐志摩1922年末到1924年末与林徽因的感情坎坷。体会徐志摩这首凄惨的爱情挽歌。  相似文献   

6.
<正>【专题解释】精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联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理解两人的感情,了解新月派的"三美论",欣赏两首诗歌的韵律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和情感之美。【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梳理现代文学"新月派"代表诗人、诗歌主张及代表作品。2.搜集阅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社会关系资料,概括两人家族和生活上的共同点。3.搜集阅读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生交集关系资料,寻找两人感情经历上的交集点。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间,《人间四月天》让许多人认识了诗人徐志摩。在三位女性间情感的游走徘徊串接起了诗人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在那个被建构的世界中,徐志摩俨然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爱情斗士。他的那份执着与不懈努力,激起了现代社会许多人的共鸣,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可以越过时空,成为最了解徐志摩的人;但我认为,恰是那种先期被限制了视角的欣赏,让诗人徐志摩离大家渐行渐远了。徐志摩曾在《落叶》中自述: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徐志摩的爱,是“泛爱”,从早年留学美国,欲做“一个中国的H am ilton”,到在欧洲顿悟性灵,弃…  相似文献   

8.
诗贵情真,徐志摩抒情诗动人之处,缘出于此,徐志摩追求诗的浓美华丽,形式严谨,讲究诗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注意诗的形象化,把复杂细微的感情通过景物形象而具体化.可感化.  相似文献   

9.
吕毅 《双语学习》2007,(8M):145-145
徐志摩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徐诗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徐氏早已“云游”而去,但他的诗魂永不灭,形式美、音乐美、意境美三者统一,构成了他的诗歌艺术观。  相似文献   

10.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正如当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译为翡冷翠一样,徐志摩赋予了它强烈的感情色彩,康桥兼有安乐、壮美、宽阔、平坦的桥之意,徐志摩曾经一再说: “我的眼是康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12.
三十多年前出于感情的冲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编印了一本《徐志摩年谱》,随着时间的流转,形势有所改变。近些日子对徐志摩作品的研究者与读者越来越多,尤其在海外,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同时也出了全集,可惜印数太少。而国内各报刊也都在登载了研究或介绍他的作品文章,若干出版社都争先在出版志摩文集、诗集等,我也因之忙了起来,编辑与读者的信几乎每天皆有,实在疲于应付。老实说我不是靠徐志摩吃饭的,而社会上却有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徐志摩最后一篇诗作的解析,熟悉了解了徐志摩的经历及其思想情感的变化,可知它不仅是徐的人生写照,也是他诗歌艺术的转折升华点,诗中哲理思索、对比意识、想象和幻想的运用使时空意识扩展了诗歌的表现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作品,已有数十种之多。这些传记在描述徐志摩一生的浪漫经历与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表述不当的问题。“志摩”一名用于何时?张君劢与张公权,到底是谁“发掘”了徐志摩?是否徐志摩送张幼仪去德国求学?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否因为林徽因?是胡适主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吗?文章就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正,以期对徐志摩研究、对徐志摩传记的创作提供参考与确证。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新诗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代表性诗人,综观徐志摩的一生,其生命虽然像流星般美丽而短促,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也仅仅短短的十余年。但是,其文学经历和文学成就却是非凡的。因此,用现代的新文艺观与审美观去看待与评价徐志摩其人其诗,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第二次赴欧洲旅游在归途中写下的一首纪游诗。诗人对康桥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旧地重游,触景伤怀,感慨万端。“黯然销魂者,唯虽而忆矣”这首诗记录了诗人心录的律动,透过秀丽的诗句流露出暗淡的忧思,堪称一曲离愁绝唱。  相似文献   

17.
在徐志摩的婚恋中,传得最广的、最神秘的就是他与林徽因的恋情。他们自1920年在伦敦相识.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甚至最后因她而死;而林徽因虽然在婚姻上选择了梁思成,但徐志摩在她心中却永远有着一个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论王伟徐志摩是我国二十年代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人,文学史家对他评价历来不一,毁誉参半,其实他是一个思想敏锐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正如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指出的那样:“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①徐志摩一生发表了二百...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生活在新旧交替、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他横贯东西、纵接上下的痕迹,决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位置。本文对徐志摩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结合对徐志摩在中西方遨游经历的追寻和对他思想轨迹的探悉,提出西方文化的分支中影响徐志摩文学创造最多的是贵族精英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基督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 诗人徐志摩一生与梁启超相从甚密,这一史实较少为人注意.开始徐志摩作为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受到熏陶启蒙.后来在留学英美之后,徐志摩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与梁启超在思想、行动上逐渐产生了分岐矛盾,甚至对立斗争.总体说来,徐志摩与梁启超一生情谊笃厚,但在思想上二人却经历了一个从相容到相离的过程.对徐志摩、梁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