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自然课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的绝好课堂。在课堂教学和实验中,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1 要认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从问题入手的方法给学生制造悬念,以此来引起他们对观察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磁铁的性质实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往往不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了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分别出示形状一样的铁棒与条形磁铁各一根(磁极符号掩盖掉),问:“同学们,这两根棒中一根是磁铁棒,你能不能把它们区别开?”这时,同学们交头接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教学中恰当地设置悬念,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l通过实验,设置悬念自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来设置悬念,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磁铁游戏》一课的教学,开课时教师用“小猴爬树”的实验来设置悬念,学生百思而不得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增强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认知兴趣浓厚和求知欲强烈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要努力创设教学情景,不断设置“问题”或“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要让更多的学生发表...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发生的情景,初步掌握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2.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理解和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小棒、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磁铁黑板等。学具准备:人手20根两种颜色的小棒,每种颜色10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唱歌曲《火车司机》,边唱边玩。老师作司机,先上8名乘客,小“乘客”牵着“司机”的衣服后面成为“小火车”,“火车”绕教室“开”…  相似文献   

6.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而感到不满足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种“悬念”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灵活的空间 ,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自觉去探索、发现奥秘的能力。在自然课教学中 ,应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 ,不断设疑、激疑 ,引起学生的注意 ,唤起学生的感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 ,奇特的现象 ,富有悬念的故事、游戏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奥秘的欲望。创设情境 ,营造探索氛围。 如《磁铁》一课 ,导入新课时 ,教师向学生讲了秦始皇用磁石建阿房宫的故事 ,在讲到刺客怀带利刃要去阿…  相似文献   

8.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中求学深圳市滨河小学翁素云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乐中求学,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呢?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体会: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心理学指出: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常用的五种形式□福建宁德师范薛赞祥一、创设悬念,引人入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照本宣科地平铺直叙,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思维情境,造成悬念,激发学...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课程导入是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1.兴趣引导。(师通过“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火柴盒内只剩一根火柴棒。A先生想点亮煤油灯,使煤炉起火,并烧开热水。问:应该先点燃哪个物品...  相似文献   

11.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设置悬念,唤起创造意识 好奇心是儿童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是激发其不断进行钻研与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例如: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  相似文献   

13.
吕荣梅 《成才之路》2011,(14):65-65
《化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悬念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巧导入——引生入戏.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尽快入戏,一开始就像是被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地吸引住一样。导入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创设情景,或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给讲授新课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所教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维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6.
创造能力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自然教学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作好以下几点,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不断进行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求知欲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处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学生创设新异的教学环例如:在讲《磁铁游戏》一用硬纸板刻的桃树,并且针固定在树上,再刻一铁。上课开始便问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吃什么?”“桃子”“谁能帮?”接…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技能,让学生能运用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获得知识。一、结合操作,发现规律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已有被2、5整除数的特征的思维定势,当在数的个位找不出被3整除的特征时,就出现了认知冲突。教师实物投影出示下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让学生用6根小棒摆数(数位上有几根小棒就表示此数位上的数为几)。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阶段性地发现以下特征:1.有6根小棒组成的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又用5根、4根、3根、2根、9…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在自然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呢? 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如,观察鸟飞行的特点,教师可先给学生观察鸽子的标本,然后提问:“鸽子为什么能在高空翱翔?”这一悬念便能引起学生需要解疑的心理动机。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鸽子的外形、骨骼、羽毛……,他们便能总结出鸽子的特征:①两只翅膀;②体外生有羽毛;③身体两头  相似文献   

19.
依“纲”扣“本”是教学的原则。而目标教学则是由“纲”达“本”的桥梁,也是智力开发及思想教育的结构图。为此我在教学中对目标教学作了点探索。   一、激发情感,紧扣达标   一是设置悬念,导学达标。利用导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达标。如教《桂林山水》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图学文,观察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看看它到底是否“甲天下” ?使学生带着“桂林山水是否天下第一”这一悬念来学习,创设了适宜的氛围,学生的思想立刻活跃起来。然后把学生划分为达标小组,通过图文导学,把学生带到山水交融的“舟行碧波上,…  相似文献   

20.
曹学敏 《学周刊C版》2011,(3):137-137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教学素质.创设情境教学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操作情境;创设变式练习情境;创设悬念情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善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