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张衡《东京赋》所描绘的洛阳城市建筑为依据,着重从都市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东汉立都洛阳的原因和洛阳城市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张衡《东京赋》所描绘的洛阳城市建筑为依据,着重从都市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东汉立都洛阳的原因和和洛阳城市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99页 :“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规模宏大 ,人称东西二京。”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对应记忆 ,可改为 :东汉都城洛阳和西汉都城长安 ,人称“东西二京”。东西二京当对应洛阳长安$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何大全  相似文献   

4.
东汉(25年-220年) 25年 ·刘秀即帝位,建元建武,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50—100年 ·《九章算术》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董卓之乱使东汉都城洛阳成为废墟,曹魏政权经历三个阶段加以重建。首先,建安后期曹操部下移民洛阳,兴修建始殿;其次,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充实户口,兴建殿阁园囿;复次,曹睿大治洛阳宫,再现昔日光彩。由于营建规模和速度超出国力承受限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埋下了曹魏政权短命的祸根。  相似文献   

6.
与西汉相比,东汉的都城卫戍部队人数减少了,其代表北军虽拥有优越的装备补给和地位,但受制于种种因素,既没有切实履行卫戍职责,也没有发挥出野战效能.在都城的战略安全环境变化后,东汉政府未能妥善布置洛阳周围的防务,也没有保持足够的卫戍兵力,致使洛阳最终陷入浩劫,这是东汉留下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锦绣洛阳城     
东汉时期的洛阳城是全帝国最壮丽的城市。宫殿布满城内,林苑环绕四周,天下的货物凑集于此,世界上的财富充溢其中。东汉最盛之时,洛阳人口据说超过百万。整个地球上,只有西方的罗马城和亚历山大城,可以和洛阳相提并论。东汉时洛阳的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皇城有南宫和北宫,分别位于洛阳城的南北两端。中间有悬空的甬道相连。北宫是帝国的中心所在,南北宫里,宫阙巍然,格局雄伟。洛阳城有三个最重要市场:金市、马市和南市。金市在洛阳城内,马市和南市则在洛阳城郊。这三个市场,汇集了整个帝国乃至整个已知文明世界的商品。罗马帝国的金币穿越丝绸…  相似文献   

8.
白虎观会议与东汉政权苟延汤其领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在京都洛阳白虎观亲自主持召开的一次讨论五经同异的经学会议。这次会议不仅规模大,历时长,而且影响至深。它不仅解决了自西汉末年以来今古文经长期争斗的矛盾,而且对圣人之道、五经大义进行了阐发和升华,在重大问...  相似文献   

9.
按照班固等人的记载,东汉洛阳城是充分借鉴了儒家都城营造思想建立起来的。通过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可以认定东汉洛阳城参考了《考工记》的营国思想。东汉间人将明堂、辟雍、灵台作为洛阳的标志性建筑,即意味着东汉政治文化对礼乐教化的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10.
“洛阳赋”的繁荣原因有二:一是与统一帝国形势和洛阳帝都地位密切相关;二是缘于东汉一场关于定都问题的论争。“洛阳赋”创作的衰落,就外因论则是统一帝国形势的崩溃和洛阳帝都地位的丧失;就学发展的内因而论,一是都邑题材内容的传统规定性以及“颂圣”“讽谕”旨意对人思维和创作视野的限制,二是赋学自身发展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地位所致。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龙眼和荔枝成为交州贡物。东汉和帝时桂阳郡临武令唐羌上书天子,称交趾七郡贡送龙眼和荔枝劳苦人民,请求罢除,和帝同意废止。两汉都城均位于中原,产于南方的龙眼和荔枝果实通过驿传系统运送至京师,成为宫廷珍品,并用以赏赐外国。  相似文献   

12.
西周至隋唐洛阳市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的市场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 ,即西周的发轫期、东周至西汉的发展期、东汉的兴盛期、魏晋南北朝的徘徊期、隋唐的鼎盛期等。因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迭毁迭建成为洛阳市场变迁的显明特点  相似文献   

13.
西汉初年国都的确立与建设 ,经历了定都洛阳 ,建都关中的过程 ,而定都关中又有临时定都栎阳和最后定都长安的过程。而长安则是先确立建都 ,后命名长安 ,长安又是秦都咸阳的发展。汉初都城的确立 ,又和汉初的政治形势及刘邦与主要的决策者张良等人的建议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诗》自先秦传入两汉,在两汉历朝君臣的下诏和上奏中都大量引用到《诗》,它们分别以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为中心,俨然形成两个用《诗》集团。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和不同历史时段社会政治、经济与学术思想发展的差异,这两个用《诗》集团在引用《诗》之"风"、"雅"、"颂"的数量和在诏奏中征引时所呈现出的应用特征,又有不同;而在此中则反映出了《诗》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流变和时代特征,显示了《诗》之经典性与历史性融通的进行和完成,是春秋时期政治用《诗》和战国时期文本用《诗》的完美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诗》自先秦传人两汉,在两汉历朝君臣的下诏和上奏中都大量引用到《诗》,它们分别以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为中心,俨然形成两个用《诗》集团。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和不同历史时段社会政治、经济与学术思想发展的差异,这两个用《诗》集团在引用《诗》之“风”、“雅”、“颂”的数量和在诏奏中征引时所呈现出的应用特征,又有不同;而在此中则反映出了《诗》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流变和时代特征,显示了《诗》之经典性与历史性融通的进行和完成,是春秋时期政治用《诗》和战国时期文本用《诗》的完美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丕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大有深意。若检索曹魏兴起之历史,则五都仿如曹魏走过的五个脚印。一言蔽之,谯乃曹操兴起之都,许昌乃汉亡之都,邺乃魏兴之都,长安乃稳定关中、凉州,防范蜀汉之都,洛阳乃混一区宇之都。  相似文献   

17.
孙坚"治兵鲁阳"是东汉末年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一桩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军事政治事件。孙坚因"治兵鲁阳",而得以创下打败董卓收复洛阳的丰功伟业。正是孙坚"治兵鲁阳"所锻炼出来的基本武装力量,凝聚起来的核心人才群,赢得的良好政治声誉,构筑起了孙吴立国江东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封建国家那样强盛,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相似文献   

19.
东汉时期的洛阳地区,人口众多,疫病频繁发生,出现了两个疫病高峰期。除积极进行医疗救治外,在洛阳地区,出现了多种与疫病相关的避疫信仰。有的是传统的信仰模式,有的是早期道教信仰。使东汉时期的洛阳,可能成为早期道教起源的一个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