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景 《世界文化》2013,(11):10-12
尼赫鲁——甘地家族在现代印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传奇性的重要角色,被称为印度的第一政治家族,家族成员历任这个庞大国家的领袖,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与英迪拉.甘地如同闪耀的太阳和月亮,他们身边的亲人们则是反射着伟人光辉的星辰。这些星辰,有的并不甘于只做一面镜子,而是努力锻造着火热的内核,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自我的光彩。在尼赫鲁家族中,那些热爱写作的女人们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杨天石 《中国文化》2009,(2):132-146
尼赫鲁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领袖。曾任印度民族主义政党国民大会党(国大党)总书记、主席。其地位仅次于倡导不合作运动的甘地。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和蒋介石关系密切,互动频繁。研究他们之间的交往,可以推进近代中印关系史研究的深入,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蒋介石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同情和他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陈洪澜 《世界文化》2023,(12):17-22
<正>在世界历史上,印度曾经是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女性的地位尤为低下。然而,早在20世纪中期,这里却诞生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如今她也仍然保持着印度唯一女总理的纪录—她就是英迪拉·普里亚达希尼·甘地(1917—1984)。那么,在严重歧视女性的国度里,英迪拉是怎样当上大国女总理的呢?  相似文献   

4.
大吉岭位于印度孟加拉邦北部。海拔2,200公尺,在英帝国统治印度时代,就是一个避暑胜地。西藏人所谓的“雷林的土地”,即祭奠雷神的地方,就在西吉谟·喜马拉雅山麓,山里居住着不少擅长爬山的舍尔巴族人。1953年协助英国约翰·亨特登山队队员希拉里第一次共同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84公尺)的坦津·诺盖,就是舍尔巴族人。当时的尼赫鲁总理说:“为了永远纪念我们印度和英国的这种光辉业绩,难道我们不能有所表示吗?”就在这个倡议之下,第二年11月4日,一座登山学校诞生了。据说尼赫鲁总理亲自参加了  相似文献   

5.
正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同样在印度有着悠久的传统。身处这一文化传统之中的男人和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儿子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在回答这一问题方面,文学作品比新闻报道来得更要丰富和生动。英迪拉·戈斯瓦米的小说用曲折的故事展示了男女两性在这一文化观念的统摄下所经历的悲剧,虽是虚构,却比现实还要真实。英迪拉·戈斯瓦米(Indira Goswami,1942—2011)是印度著名的阿萨姆语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编辑、学者和政  相似文献   

6.
外景:印度新德里郊外的一个小村庄。时间:天刚破晓。一辆载着英国演员本·金斯利的汽车驶进了村庄。金斯利在《甘地传》中扮演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这是他第一次以老年甘地的形象来到拍摄外景的场地。他已化好装,腰间围着白色的印度腰布,一只手揪着披在他裸露的前胸上的披巾,走下了汽车。有一个农民从围观的人群中走上前来,屈身抚摸他的双足,这是印度人向圣贤表示敬意的传统方式。金斯利局促不安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不是甘地。”  相似文献   

7.
<正>短暂而耀眼的一生阿兰·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是20世纪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他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1912年6月23日,图灵出生于英国伦敦,是这个来自印度的"帝国建造者"家庭的第二个儿子。这个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苏格兰,祖上曾经被封为爵士,图灵的祖父和父母都长期生活在印度。图灵的父亲是一名民政部的官员。  相似文献   

8.
圣雄甘地     
理查德·阿顿巴勒爵士导演的英国电影《甘地传》,几乎囊括了1983年奥斯卡全部大奖。他将这位圣贤一般的印度领袖又一次搬上银幕之后,引起世人对这位领袖的关注和兴趣。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这位伟人的全名,印度人民将“圣雄”这个光荣的称号加冕于他,但他还是以甘地这个亲切而响亮的名宇驰名于世。中国人将其译为“圣雄”的印地语的原意为“伟大的精神”。当然,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这位杰出伟人的生平的话,就不难发现,他所进行的伟大改革和所取得的不朽成就,绝不仅仅表现在精神方面。这位神一般的人物,也许是世界著名领袖中唯一不善于用辞令进行鼓动的人。他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腼腆害羞的人,甚至在必要的场合也难登大  相似文献   

9.
1942年2月,为寻求中印合作以及调解英、印分歧,蒋介石夫妇出访印度。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出访并参与国际事务。蒋请求印方对于途经印度的盟国援华物资全力帮助;与印度总督和英军司令讨论了中印军事合作问题;会晤了圣雄甘地。蒋指望通过自己影响国大党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愿望终未达成。宋美龄向印度妇女介绍了中国妇女抗战的情况。对这次蒋宋的印度之行,美国深切关注,英国反应强烈,英国政府表示绝不会接受蒋介石所建议的调停,蒋介石调停英、印关系的努力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价值观与新加坡华侨企业家精神(新加坡)陈国贲,张齐娥著张建华,张若思译1980年,新加坡政府社区发展部(今新闻艺术部)的口述历史馆制订了一个新加坡商业先驱人物的口述史计划。在总共73个采访对象中,有51人是华人,其余的是印度人、阿拉伯人、斯里兰...  相似文献   

11.
我父亲是个中国学者,母亲是比利时一个古老家族的后代。我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尽管有些中国人把我看作是“混血儿”。在学校里,同学们往往叫我“黄色的杂种”。我的家庭的的确确是个国际大家庭。据最近的统计,我父亲的中国家族有一百零二人;我丈夫的印度家族有四百多人。我没有统计我母亲的比利时家族,因为在1909年母亲嫁给我的中国父亲后,他们对母亲就不友好。当我在比利时上学时,他们认为我是一只从树林里出来的欧亚杂交的猫鼬。我的美国家里有一个十八岁的外孙女。  相似文献   

12.
英籍印裔演员本·金斯利由于成功地刻画了甘地的形象被选为今年最佳男演员。许多人认为理查德·阿顿巴勒选派从未上过银幕的本·金斯利扮演甘地是不明智的,电影剧本的作者约翰·布里利就是其中的一位。布里利希望由一个大明星扮演甘地,这样的话,影片将在十分重要的美国市场产生一些影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背后     
1910年,拉丁美洲,巴西北部地区一块干旱贫瘠的土地——“灵魂之河”。贫穷的布雷维斯家族成员有父亲、母亲、20岁的大儿子通奥和一个12岁没起名的小儿子——人们只管他叫“小孩”。一家人靠制造粗砂糖为生。布雷维斯家族为争夺土地同邻居、富裕的费雷拉家族发生了争斗,从此两家便有了血仇。仅在几个星期前,布雷维斯家最大的儿子因纳西奥被费雷拉家杀害了。现在一轮新月出现了,因纳西奥衬衣上血迹已经干了,变成黄褐色。二儿子通奥为哥哥报仇,追踪并“宰掉”了杀害他哥哥的仇人。于是,按照宗教仪式,两个家族达成暂时的休战协议。但是在下一轮…  相似文献   

14.
印度画家拉维·瓦尔马华隹编译拉贾·拉维·瓦尔马是印度无与伦比的绘画大师。他是第一位掌握透视法、使用人体模特儿来描绘男女诸神的印度画家,他的画作不仅打动了达官显贵,也吸引了平民百姓。他的作品的广泛流传,使他这个虔信神灵的贵族画家家喻户晓,而在他以前,印...  相似文献   

15.
印度作家纳拉扬及其新作“祖母的故事”文仁编译印度当代的杰出作家有尼拉德·乔杜里、韦德·梅塔、维克拉姆·塞特,还有R.K.纳拉杨。印度人对文学作品特别关注的是爱尔兰人所谓的“生活小事”,例如,招待宾客的饭菜,一只金手镯的精确重量,一个笔记本的质量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世界的玫瑰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6,(10):46-47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喜爱玫瑰,崇拜她,讴歌她。有关玫瑰的故事不胜枚举,她对人类的历史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都写下来,即一定是卷帙浩繁的巨著。玫瑰在古印度享有殊荣,甚至于为之立法,法典规定,每一个向皇帝呈献玫瑰的子民都能够向皇上提请自己的要求。印度婆罗门用玫瑰装饰自己的教堂,皇帝用玫瑰来装饰自己的寝宫,百姓可以用来向皇帝缴纳贡赋。关于玫瑰最早的记载源之于古印度的传说。据说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拉克什米诞生于由108片大花瓣和1008片小花瓣构成的盛开的玫瑰花中。拉克什米成了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司美的女神,而包裹她身躯的玫瑰被…  相似文献   

17.
三年一次的阿迦·汗建筑奖于 2004年11 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揭晓,包括埃及新亚历山大图书馆和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双塔在内的 7 个建筑获得本届伊斯兰建筑奖。阿迦·汗为获奖建筑师颁奖,并称赞这些建筑不仅保持了传统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且表现出现代的创新意识,堪称伊斯兰建筑的典范。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出席颁奖仪式并为部分获奖者颁奖。 ——编者  相似文献   

18.
姬遇 《世界文化》2011,(5):44-45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他的思想震撼了世界;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双臂也许瘦弱,但是他撑起了无数人的意志;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生命不算轰轰烈烈,却取得了比轰轰烈烈更大的成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是甘地。  相似文献   

19.
正大约公元1世纪到2世纪,曾为希腊文化殖民地的犍陀罗等古印度地区相继出现了佛像,最初的佛像带有明显的希腊式容貌和服饰,体现了希腊式雕刻技法。直到4世纪初,古印度摆脱异族统治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笈多帝国,佛像雕刻中心马朱拉、鹿野苑发展出属于印度风格的佛像艺术。佛教艺术进入纯印度化时期,佛像演化成超越凡尘的理想化形象。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说有什么事情能让一个父亲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夜不能寐的,一准就是没有生儿子了。可当他多年以后,听到印度国歌在赛场响起,一度的沮丧彻底烟消云散。女儿吉塔和巴比塔身上的潜质,让他看到意外之喜。她们避开了锅碗瓢盆,走向弥漫着男性荷尔蒙的摔跤场,一番寒彻骨,终得扑鼻香。两个女儿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