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蕾 《华夏星火》2005,(9):26-26
环保是近几年才蹿红的词汇,以往,人们急于摆脱一穷二白的面貌,只顾于抓好经济建设,抓好GDP的增长,环保是“光打雷不下雨”。但是,当人们的经济开始得到提高时,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山也秃了、水也黑了,我们才知道,仅仅有GDP还是不行的,我们已经在一步步地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毁坏,我们在将子孙后代的饭碗砸碎。环保这一词汇才真正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我们信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更有甚者,许多事物,“只有当失去时才知道其美好”。人们为这种现象下的注脚是:过程即人生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现海王星     
自古以来,人们就看到星空里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运行。1543年哥白尼的日心说公布以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也是一颗行星, 于是称“六大行星”。那时人们认为土星的运行轨道就是太阳系的边界了。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怎么发现的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有俗语:“宁为鸡头,无为牛后”。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言:“公司再小,也是自己的。”人们不管做得再苦再累,也不愿公司更名易姓,与人合并,他们很多成为普普通通的小老板。但深圳人有这样的胸怀,所以有人说,这才是做大事的!  相似文献   

5.
袁本 《深圳特区科技》2003,(113):110-114
中国古有俗语:“宁为鸡头,无为牛后”。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言:“公司再小,也是自己的。”人们不管做得再苦再累,也不愿公司更名易姓,与人合并,他们很多成为普普通通的小老板。但深圳人有这样的胸怀,所以有人说,这才是做大事的!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又名“今又生”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人们不禁要问:P53是一种怎样的基因?基因治疗,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相似文献   

7.
指甲上的“月牙“跟体质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多少“月牙”才够健康?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10个“月牙”,只不过有一些看不到而已。至于健康嘛,“月牙”其实也仅仅和新陈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金人文 《百科知识》2003,(10):20-21
当今生活里,人们一下子变得刻意追求“纯洁”了,仿佛只有这样才是文明也才是时尚。于是乎,出于商家策略的”炒作”粉墨登场,披着科学“外衣”的产品应运而生。其实,至纯至清至静至真并非有多大益处,有的“纯洁”甚至还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9.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09,(12):116-119
城市之我见 在曹晓听的眼中.现在的城市里,“市”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追根溯源.城市的起源是“城+市”,再具体就是“城防+集市”。集市是人们交换物品、买卖产品的地方,城防便是为了保护这种买卖。保护各自的利益.很显然这才是最初始的城市.这才是其本来面目.它既简单又纯粹,它告诉我们城市的“城”是附加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好吗?”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生儿育女,只是青年人生理成熟的标志;能够教养子女,才  相似文献   

11.
电子学是一門研究电子发射和运动规律以及电子器件的制造的科学。它从誕生到今天,才不过六十多年的历史。电子学的“渗透性”很强,好象“药里的甘草”,哪儿都少不了有它一份,所以它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俗语:“防患于未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问题,我们通常会牢记这条古训,但是对于健康问题,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就未必有这种意识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以有病或者无病来判断的,人们往往在生病之后才想起上医院求治,但这种被动医疗疾病的作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现代的医疗制度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健康是完全有赖于医生和药物的帮助,所以不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4,(10):28-29
有人说,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里,余额宝的推出就好比是一条搅动金融市场的“鲶鱼”,而一年后的今天,人们才看出,由此激发的百姓理财观念大爆炸才是其最大的成果。我们且来看看几位老百姓的理财经验。  相似文献   

14.
性伴随着人的一生,但是眭的开始与结束却不仅仅是生理因.素决定的,它与人们所处的不同时代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称之为性的“社会寿命”。性的成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无论男女,只有到结婚成家之时才算是发育成熟了,因此儒家的理想中包括着“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相似文献   

15.
赵乃迪  苏展 《百科知识》2009,(16):46-47
清朝诗人钱鹤滩曾作《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以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然而,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听到类似“反正还有时间,明天再做吧”的话语。人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任时间从手边溜走,最终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16.
“好人,还是坏人?”这个人们熟悉的句式,虽然没有“生,还是死”这个哈姆雷特之间那样深沉.却比哈姆雷特之问还要流行——差:不多我们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免不了要对刚登上戏台的角色提出这样的疑问。  相似文献   

17.
将“潜力生”改造为“先进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者应以“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知心”为桥梁,经过“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耐心”,“潜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转变潜力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内因,因势利导,将“潜力生”培养成“先进生”。  相似文献   

18.
如今,人们普遍关注“夺命没商量”的癌症,却不知,动脉硬化才是人类寿命的“第一终结者”。早在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就断言:“人与动脉同寿”。意思是,人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我们寿终正寝之时。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有一个黄风怪,他有两大法宝:“干热风”和“黄沙”,十分厉害。后来孙悟空得到灵吉菩萨的“定风丹”和“飞龙宝杖”,才战胜黄风怪。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个愿望:希望能有一种神奇的物质,一种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狂风造成“沙漠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康乐 《金秋科苑》2008,(23):81-81
如今,人们普遍关注“夺命没商量”的癌症,却不知,动脉硬化才是人类寿命的“第一终结者”。早在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就断言:“人与动脉同寿”。意思是,人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我们寿终正寝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