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叶红 《视听界》2011,(5):75-78
广播的收听率调查已为多数电台接受并采用。在广告推介申,电台主要使用的是节目或时段的收听量、吸纳的听众人数等数据,再进一步会涉及到主要节目或时段的听众特征数据,如收听节目的听众是哪些人,以此来判断节目或时段的广告价值,吸引广告投放。广告主也主要根据节目或时段的听众收听量,来衡量节目或时段的广告价值,指导广告投放。  相似文献   

2.
加强听众接受增殖意识提高广播节目传通效益田金祥广播工作者注意研究自己的听众,提高节目收听率,这大概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收听率是重要的,许多研究也以提高收听率为中心展开。然而,这似乎欠妥当。因为还有个收听后接受和接受效益问题,它比收听率更能表明广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3.
靳雷 《中国广播》2007,(9):26-28
收听率调查是对听众实时收听行为的调查统计。它反映了在特定时段内收听广播(或某频率)的听众比例,以它为基础,可以了解一组听众收听行为的指标,如听众占有率、收听时长、忠实度、听众流入流出率等等。相对于听众满意度等质化调查结果,量化结果的收听率由于其相对的客观性近来备受青睐。本文试图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解析收听率对节目、频率乃至电台发展的影响,以期求得对收听率作用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天津电台自1988年以来,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到二次节目收听率和听众收听目的、收听心理、收听行为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已成为天津电台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批珍贵的资料,对了解听众需求,提高节目质量,改进广播宣传,更好地满足听众的收听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璐 《新闻传播》2009,(12):73-75
今天的城市广播面临三大挑战:新媒体冲击、传统听众流失,年轻听众群培养困难、业已存在的与它媒体竞争。另外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上海,清晨的王牌节目“990早新闻”的收听率常常与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难分伯仲。“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国国际电台音乐频率等节目在上海的人气也在逐渐积聚.分流着本地收听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6.
陈叶红 《视听界》2012,(5):87-91
在综合了节目收听率及其他衍生指标,以及节目在各个维度的表现的基础上,本文从六个方面来衡量节目的收听竞争力,即:以听众到达规模衡量节目的市场影响力;以听众收听规模衡量节目的综合竞争力;以收听忠诚度衡量节目的内容吸引力;以时段市场份额衡量节目的时段匹配性;以听众资源利用衡量节目的综合收益率;以时段贡献率衡量节目对频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何锋 《新闻前哨》2003,(10):65-65
7月18日,“荆门市象山夜话爱心扶助会”正式成立。由一个节目而成立一个有影响的民间组织,在新闻界并不多见。《象山夜话》是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个节目,它的收听率不断上升。每晚10时,听众都会准时守在收音机旁,收听或参与长达一个小时的《象山夜话》节目。《象山夜话》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级电台的收听率大战愈演愈烈,为提高收听率想尽各种办法,各显神通。确实,广播节目是要讲求收听率的,如果节目没有人听,传播效果就等于零。离开了听众的关注和参与,节目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但从各地电台的收听率竞争结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电台新闻成了花边新闻集锦,猎奇成了风尚。有的主持人节目为迎合部分听众心理,打情骂俏,港台腔屡禁下绝。有个别电台甚至走向极端,按照收听率对节目排队,收听率低的节目动辄就认为质量有问题,把收听率排在末位的节目淘汰掉。笔者认为收听率的作用随意放大,直接等同于节目质量,是…  相似文献   

9.
王平 《中国广播》2014,(10):71-76
本文利用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收听率调查数据,对2013年广播收听市场做了简要分析,揭示了广播收听的总体模式,分析了电台间的竞争格局,并对听众的节目类型收听倾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珠 《视听界》2010,(1):45-49
南京的广播市场一向竞争激烈。相关收听数据显示,南京地区广播收听率集中度很低,在南京的上空飘荡着二十几套频率,大多实力相当。频率多,节目类型丰富,听众选择范围广,节目质量高,是否说明,南京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听众市场?作为主要竞争者的江苏电台和南京电台,  相似文献   

11.
陈叶红 《视听界》2012,(2):78-80
广播节目满意度是指听众根据收听节目的印象而形成的对节目满意的程度。它是对节目质化评估的重要指标,与节目收听率调查、专家听评一起构成了三位一体的节目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级电台的收听率大战愈演愈烈,为提高收听率想尽各种办法,各显神通。确实,广播节目是要讲求收听率的,如果节目没有人听,传播效果就等于零。离开了听众的关注和参与,节目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但从各地电台的收听率竞争结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电台新闻成了花边新闻集锦,猎奇成了风尚.有的主持人节目为迎合部分听众心理,打情骂俏,港台腔屡禁不绝:有个别电台甚至走向极端,按照收听率对节目排队,收听率低的节目动辄就认为质量有问题,把收听率排在末位的节目淘汰掉。笔认为收听率的作用随意放大,直接等同于节目质量,是很不恰当的,因为收听率不是衡量节目优劣的唯一标:隹:下面试图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个电台拥有听众的多少,决定着收听率的高低,而收听率的高低,直接检验电台的节目能否吸引听众,能否符合听众口味。节目是通过主持人与听众直接交流去完成的,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听众意识问题,所谓听众意识,就是指节目主持人是否树立真心实意地为听众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湖北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档夜间谈话类直播节目--"象山夜话",历时六载,收听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广播界的一个名牌栏目,当地听众把收听"象山夜话"节目当成了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0月,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成立六周年之际,它的一档由市民电话参与的直播谈话节目《今日新话题》,推出了第2000个话题。有人曾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的收听率推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每天中午少说也有上百万人收听这档节目。为此,笔者常常受到这样的提问:每天一个话题是怎么想出来的?广播直播谈话节目为什么会长盛不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有什么值得思考的?本文就想借此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为有源头活水来《今日新话题》节目组经常收到听众来信说自己是这档节目的“忠实听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听众对这档近一个小…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私家车普及,全国各地的交通广播迎来发展机遇,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各地交通频率早间黄金时段形成了多种节目风格,也产生了共性的疑问:早高峰时段受众到底需要什么?路况、新闻、音乐、娱乐等多元节目要素到底谁才是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河北地区城市群体收听特点为基础,以在河北城市所有落地广播节目中连续6年收听率稳居第一位的《992早高峰》节目为例,探讨早间节目时段的受众收听需求和节目制播特色,在实践中回答“听众到底要什么”的选择题。  相似文献   

17.
访谈是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记者或主持人与采访对象就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直接的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访谈是在采访者、被访者和听众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行为。这种形式运用得好,可以调动听众的收听兴趣,提高节目的收听率,否则会使节目单调乏味。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陈瑾 《声屏世界》2007,(6):41-41
时下,各地广播电台大都把对节目收听率(指数)的调查评估结果作为衡量节目质量的基本标准,虽然调查的准确率或多或少存在着争议,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广播以听众为导向的机制已经实实在在地显现出来。如何提高节目收听率,这是一个较大的命题,相关面很多。笔者就节目包装层面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9.
去年5月,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我省城乡居民对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的收听情况,为节目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我台委托省城市经济调查队进行了一次收听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从中可以较科学地推断出河北电台各个节目在全省收听率的总体情况,为下一步节目调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大致可得出如下一些结论。1.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仍有广泛的听众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传媒竞争更为激烈的今天,广播没有失去传播主渠道的地位,河北电台的收听率达到83.27%,比上次调查微增了0.52个百分点,仍然拥有广泛的听众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广播市场的蓬勃发展,广播剧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在新的经营理念的影响下,不少广播电台开始重视研究听众的收听喜好、习惯和需求,逐步开始了不同于电视媒体的的收听率调查和收听群分析,这日渐成为了媒体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领域。国内部分广播电台陆续开始了对听众收听广播剧的调查工作。由于广播电台进行了科学的管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